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庭坚(庭堅)
古代相传为 高阳氏 八个有才德的人之一。见左传·文公十八年。详“ 八愷 ”。
《國語辭典》:八恺(八愷)  拼音:bā kǎi
相传古代高阳氏的八位才子,以自己的才德治理百姓,使天下和乐。《左传。文公十八年》:「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苍舒、隤敱、梼戭、大临、尨降、庭坚、仲容、叔达,齐圣广渊,明允笃诚,天下之民谓之八恺。」唐。杨夔 复宫阙后上执政书:「舜承尧禅,当太平至理之后,犹且放四凶,举八元八恺,而后百揆四门,方克调序。」
《漢語大詞典》:坚冰(堅冰)
易·坤:“初六,履霜坚冰至。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王弼 注:“始於履霜,至于坚冰,所谓至柔而动也。刚阴之为道,本於卑弱而后积著者也。”后多以喻积过成祸,困难重重。魏书·天象志三:“自 刘氏 ( 刘裕 )之霸,三变少微以加南宫矣……驯而三积,坚冰至焉。”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盖天下姦雄,无代无之……今明盛之朝,岂有大过,亦宜辨於毫末,杜其坚冰,或戚近挠权,或土木耗国,或禄赏未均,或纲纪未修,或任使未平,斯亦过之渐也。” 陈靖 《新的长征》:“欢呼啊,坚冰已经打破,航线已经开通。”
《國語辭典》:坚壁(堅壁)  拼音:jiān bì
1.加强巩固壁垒。《史记。卷八。高祖本纪》:「项羽闻汉王在宛,果引兵南。汉王坚壁不与战。」
2.坚固的壁垒。《三国演义》第一二回:「向遭寇乱,聚宗族数百人,筑坚壁于坞中以禦之。」
《國語辭典》:坚守(堅守)  拼音:jiān shǒu
坚固的防守,不轻易放弃。《墨子。号令》:「官吏豪杰与计坚守者,十人。」《三国演义》第二回:「张宝带箭逃脱,走入阳城,坚守不出。」
《國語辭典》:坚固(堅固)  拼音:jiān gù
牢固不移。《吕氏春秋。慎大览。下贤》:「匆匆乎其心之坚固也,空空乎其不为巧故也。」《三国演义》第一○八回:「此二城高峻坚固,急切攻打不下。」
《國語辭典》:坚贞(堅貞)  拼音:jiān zhēn
节操坚定不变。《后汉书。卷五六。王龚传》:「但以坚贞之操,违俗失众,横为谗佞所构毁。」《初刻拍案惊奇》卷六:「贾秀才见巫娘子立志坚贞,越相敬重。」
《漢語大詞典》:坚城(堅城)
坚固的城池。韩非子·五蠹:“万乘之国,莫敢自顿於坚城之下,而使强敌裁其弊也,此必不亡之术也。” 宋 文天祥 《平原》诗:“一朝 渔阳 动鼙鼓, 大河 以北无坚城。” 清 倪瑞璿 《过凌城庙谒古戴二公忠义冢》诗:“所过无坚城,苍生任凌暴。”
分類:坚固城池
《国语辞典》:不坚(不坚)  拼音:bù jiān
1.不牢固、不结实。《三国演义》第一四回:「城郭不坚,兵甲不多,战如不胜,当复如何?」
2.不坚定。如:「意志不坚」。
《国语辞典》:苻坚(苻坚)  拼音:fú jiān
人名。(西元338~385)字永固,氐族,略阳临渭(今甘肃省泰安县)人。曾灭前燕,取仇池,陷晋汉中,取成都,克前凉,定代地。任用王猛,修明国政,为五胡中最强盛的国家。猛卒,大举侵晋,与谢玄等战于淝水,大败而还,后为姚苌所杀。
《骈字类编》:石坚(石坚)
唐 刘禹锡 海阳十咏 其六 飞练瀑 石坚激清响,叶动承馀洒。
《韵府拾遗 真韵》:坚珉(坚珉)
黄镇成诗秪须成德化濡笔颂坚珉
《國語辭典》:坚牢(堅牢)  拼音:jiān láo
坚固牢靠。汉。王符《潜夫论。务本》:「物以任用为要,以坚牢为资。」宋。苏轼 谢人见和前篇二首之二:「也知不作坚牢玉,无奈能开顷刻花。」
分類:坚牢牢固
《漢語大詞典》:坚坐(堅坐)
形容久坐。 唐 韩愈 《赠侯喜》诗:“晡时坚坐到黄昏,手倦目劳方一起。”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阎若璩》:“ 若璩 ……冬夜读书扞格不通,愤悱不寐,漏四下,寒甚,坚坐沉思,心忽开朗。” 清 曹寅 《宋牧仲中丞见招深静轩奉和二韵》:“我行循墙东,坚坐树影正。”
分類:久坐
《國語辭典》:坚持(堅持)  拼音:jiān chí
执意坚决。元。郑光祖《伊尹耕莘》第二折:「若坚持固辞,是故违君命,罪有所归也。」也作「坚执」。
《國語辭典》:坚白(堅白)  拼音:jiān bái
1.真正坚硬、洁白的东西,是无法磨损、染黑的。语本《论语。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比喻志节坚贞,卓立不移。《三国志。卷二七。魏书。徐邈等传。评曰》:「王昶开济识度,王基学行坚白。」
2.一种战国时名家的辩论命题。参见「坚白石论」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