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球 → 毬球”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24,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分类词汇(续上)
全垒打
守备率
四坏球
封杀
滑垒
护腿
本垒
棒球
垒球
《国语辞典》:全垒打(全垒打)  拼音:quán lěi dǎ
棒、垒球赛中,打击手击出越过全垒打线的球,依规则可安全的经由一、二、三垒回到本垒。
《国语辞典》:守备率(守备率)  拼音:shǒu bèi lǜ
球类运动用语。棒、垒球运动中计算防守球员刺杀、助杀、失误等防守成绩的百分比。
《国语辞典》:四坏球(四坏球)  拼音:sì huài qiú
1.棒球或垒球赛中指投手连投四个未经好球带的坏球,受裁定后,击球员得进占一垒。如:「投手连投了四坏球,将那位强打者保送上了一垒。」
2.比喻没把事情处理好。如:「只盼他能助我一臂之力,那里知道他尽投四坏球!」
《國語辭典》:封杀(封殺)  拼音:fēng shā
1.棒球或垒球上指击出的球,被守方接著,传向任何一垒,致攻方丧失该垒的占有权而出局。
2.比喻不使事情发生。如:「这事一发生就难收拾,不如趁现在封杀了吧?」
《国语辞典》:滑垒(滑垒)  拼音:huá lěi
滑步上垒。棒、垒球比赛时,球员跑垒,为求急速上垒的一种技术性动作。
《國語辭典》:护腿(護腿)  拼音:hù tuǐ
保护腿部的用品。
《国语辞典》:本垒(本垒)  拼音:běn lěi
球类运动用具。棒、垒球运动中,打击者所站地方的垒包。为跑垒者得分的起跑点和回归点,通常是用木板或橡胶等物做成,呈五角形。
《國語辭典》:棒球  拼音:bàng qiú
1.一种球类运动。相传源于英国的板球运动,后由美国人朗特斯改良为棒球。西元一八五八年,美国正式组织棒球联盟以推广棒球运动。比赛方式固定,出场球员每队九人,攻守互换,以得分多寡决定胜负。
2.棒球比赛用球。为正圆形,以皮、橡塑或塑胶制成,圆周为二十三公分,重约一百四十二至一百四十九公克。
《國語辭典》:垒球(壘球)  拼音:lěi qiú
1.一种球类运动。由美国室内棒球演变而来。球场呈直角扇形,四角各设有一个垒包。比赛时,守方需有九位球员在场上担任守备。
2.垒球运动所使用的球。里面由丝或其他纤维缠成硬团,其外以软皮包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