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神籁自韵(神籁自韵)  拼音:shén lài zì yùn
天然的声响,自然组成美妙的音韵。汉。桓驎〈西王母传〉:「瑶干千寻,无风而神籁自韵,琅琅然皆九奏八会之音也。」
《国语辞典》:轰然雷动(轰然雷动)  拼音:hōng rán léi dòng
声响如雷声般的巨大。《老残游记》第二回:「正在撩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
《国语辞典》:咯咯作响(咯咯作响)  拼音:gē gē zuò xiǎng
物体碰撞或摩擦而发出声响。如:「他冷得发抖,牙齿颤得咯咯作响。」
《国语辞典》:空谷传响(空谷传响)  拼音:kōng gǔ chuán xiǎng
清寂的山谷中,传遍声响。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注》:「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国语辞典》:空袭警报(空袭警报)  拼音:kōng xí jǐng bào
敌机来袭时所施放的警报声响,用以警告民众。
《国语辞典》:金鼓连天(金鼓连天)  拼音:jīn gǔ lián tiān
金钲和战鼓之声响彻云霄。形容军威壮盛或战况激烈。明。陈汝元《金莲记》第二七出:「金鼓连天,喊声震地,不是赤眉啸聚,定为碧眼横行。待我出门一看,便知端的。」也作「金鼓喧天」。
《国语辞典》:铎以声自毁(铎以声自毁)  拼音:duó yǐ shēng zì huǐ
铎摇动能发声而又毁于这声响中,引申为自招其祸。《淮南子。缪称》:「铎以声自毁,膏烛以明自铄。」
《国语辞典》:眩目震耳  拼音:xuàn mù zhèn ěr
光彩耀眼,声响震耳。形容非常繁华喧闹。如:「入夜之后,各种眩目震耳的声色之娱也都上场了。」
《国语辞典》:闻名天下(闻名天下)  拼音:wén míng tiān xià
名声响亮,天下皆知。如:「他是一位闻名天下的音乐家。」
《国语辞典》:铮铮鏦鏦(铮铮鏦鏦)  拼音:zhēng zhēng cōng cōng
形容清脆的声响。《老残游记》第二回:「那弹弦子的便取了弦子铮铮鏦鏦弹起。」
分类:清脆声响
《国语辞典》:远近闻名(远近闻名)  拼音:yuǎn jìn wén míng
形容名声响亮,众人皆知。《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繇此远近闻名,都称他做法师。」
《国语辞典》:远近知名(远近知名)  拼音:yuǎn jìn zhī míng
形容名声响亮,众人皆知。如:「这系列演讲,请了远近知名的李博士,所以场场暴满。」
《国语辞典》:吒食  拼音:zhà shí
吃饭时发出嚼啃的声响。《礼记。曲礼上》:「毋吒食,毋齧骨,毋反鱼肉,毋投与狗骨。」
《漢語大詞典》:踪响(蹤響)
踪迹和声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侧听徐行,似寻针芥,而心目耳力俱穷,絶无踪响。”
《国语辞典》:不绝于耳(不绝于耳)  拼音:bù jué yú ěr
声响持续不断。《儒林外史》第四一回:「那鼓钹梵呗之声,不绝于耳。」《老残游记》第二回:「这时台下叫好的声音不绝于耳,却也压不下那弦子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