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许多(許多)  拼音:xǔ duō
很多。《儒林外史》第一回:「只见许多男女,啼啼哭哭,在街上过。」《红楼梦》第一回:「忽听一片声打的门响,许多人乱嚷。」
《國語辭典》:多寡  拼音:duō guǎ
数量上多或少。《水浒传》第四一回:「新到头领,去右边客位上坐。待日后出力多寡,那时另行定夺。」《儒林外史》第一九回:「只要三老爹把这事办的妥当,我是好处多寡分几两银子罢了!」
分類:多寡多少
《國語辭典》:多少  拼音:duō shǎo
1.若干。指数量。《南史。卷二九。蔡廓传》:「武帝尝谓曰:『卿门旧尚有堪事者多少?』」唐。孟浩然 春晓诗:「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很多、许多。《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原来这油铺是个老店,从来生意原好;却被邢权刻剥存私,将主顾弄断多少。」
3.或多或少。《文明小史》第三一回:「是桑梓的情谊,多少帮助些,也未可知。」
《國語辭典》:厚薄  拼音:hòu bó
1.厚度。《三国演义》第八回:「别筑郿坞,役民夫二十五万人筑之,其城郭高下厚薄一如长安。」
2.浓淡、稀稠。《周礼。天官。酒正》:「掌其厚薄之齐,以共王之四饮三酒之馔。」
3.多寡、大小。《文选。陆机。五等论》:「使其并贤居治,则功有厚薄;两愚处乱,则过有深浅。」
4.亲疏。《淮南子。主术》:「夫以一人之心而事两主,或背而去,或欲身徇之,岂其趋舍厚薄之势异哉?」
5.贵贱、贫富。《荀子。富国》:「故使或美或恶、或厚或薄、或佚或乐、或劬或劳,非特以为淫泰夸丽之声,将以明仁之文、通仁之顺也。」
《國語辭典》:究竟  拼音:jiù jìng
1.穷尽、推求到完全明白。《后汉书。卷六○上。马融传》:「于是流览遍照,殚变极态,上下究竟。」
2.完毕、结束。《三国志。卷五四。吴书。鲁肃传》:「语未究竟,坐有一人曰:『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
3.到底。《文明小史》第一七回:「世兄究竟到那里去的,以后出门总得在匮上留个字,省得要先生操心。」
4.真相、结果。《文明小史》第九回:「教士听了诧异,急急同著刘伯骥奔进城门,意思想见知府问个究竟。」
《國語辭典》:盈缩(盈縮)  拼音:yíng sù
1.增减伸缩。唐。柳宗元《梓人传》:「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
2.比喻进退、成败、祸福、升降等。《战国策。秦策三》:「进退、盈缩、变化,圣人之常道也。」
3.寿命的长短。汉。曹操〈步出夏门行〉:「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漢語大詞典》:多许(多許)
(1).犹众多。 宋 王谠 唐语林·赏誉:“ 上林 多许树,不借一枝栖。” 梁启超 《志未酬》诗:“不有少许兮,多许奚自生?”
(2).多少。 宋 范成大 《馀杭道中》诗:“ 五柳 能消多许地,客程何苦镇怱怱。”
分類:多少众多
《國語辭典》:数量(數量)  拼音:shù liàng
总额的多寡。如:「数量不多,欲购从速。」
《漢語大詞典》:众少(衆少)
多少;众寡。战国策·中山策:“ 中山君 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於当厄;怨不期深浅,其於伤心。’” 姚宏 注:“言人之施与,不期多少。”
分類:多少
《國語辭典》:湿度(溼度)  拼音:shī dù
空气中水气含量的程度。
《國語辭典》:几时(幾時)  拼音:jǐ shí
1.何时。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2.多少时候。《水浒传》第四四回:「杨林问道:『二位兄弟在此聚义几时了?』」
《国语辞典》:几回(几回)  拼音:jǐ huí
1.多少次。表疑问语气。如:「人生难得几回醉?」
2.几次。如:「这几回大雨给嘉南地区的农作物带来不少损失!」
《漢語大詞典》:无多(無多)
没有多少。 唐 杜荀鹤 《和友人寄孟明府》:“莫嫌月入无多俸,须喜秋来不废吟。” 清 周亮工 《郭去问还家未半载复作章贡之行送之》诗:“乱后还家庆更生,无多日月復成行。”
分類:无多多少
《國語辭典》:几何(幾何)  拼音:jǐ hé
1.多少。《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卫灵公问孔子:『居鲁得禄几何?』对曰:『奉粟六万。』」《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必须等我亲看一看,果然添造修理,估值几何,然后量找便了。」
2.几何学的简称。参见「几何学」条。
《國語辭典》:几何学(幾何學)  拼音:jǐ hé xué
就物体的形状、大小及位置,研究其相互关系的科学。简称为「几何」。
《國語辭典》:千石  拼音:qiān dàn
石,容量单位。秦汉时官品高低,常以俸禄的多寡而论。汉代官制称月俸米九十斛为千石,通常是属于品级较高的官员,如太尉长史、御史中丞等。见《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
《國語辭典》:几多(幾多)  拼音:jǐ duō
多少。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水浒传》第三六回:「教师,量这些东西,直得几多,不须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