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喧讼(諠訟)
喧闹聚讼。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贡举:“其不第者,率多喧讼,考功不能御。”
大声争议。 唐 韦应物 《朝请后还邑寄诸友生》诗:“闭阁寡諠讼,端居结幽情。”
《國語辭典》:叫骂(叫罵)  拼音:jiào mà
大声骂人。《宋书。卷四八。傅弘之传》:「军败陷没,佛佛逼令降,弘之不为屈,时天寒,裸弘之,弘之叫骂见杀。」
分類:叫骂大声
《漢語大詞典》:诃叱(訶叱)
大声喝叫,斥责。 晋 袁宏 后汉纪·顺帝纪上:“秋九月,有司奏 浮阳侯 孙程 、 祝阿侯 张贤 为司隶校尉, 虞翻 訶叱左右,谤訕大臣,妄造不祥,干乱悖逆。” 宋 苏轼 《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诗:“牛羊烦訶叱,筐筥未敢睨。” 清 王夫之 《显妣谭太孺人行状》:“至教子妇以宽,畜僮婢以慈,訶叱絶於口,荆笞絶於手,而自然整肃。”
分類:大声斥责
《漢語大詞典》:鍧然
形容大声。旧题 唐 王洙 《东阳夜怪录》:“忽闻远寺撞鐘,则比膊鍧然声尽矣。” 清 王灼 《祭海峰先生文》:“张乐广野,鍧然而鸣。”
《國語辭典》:喧嚷  拼音:xuān rǎng
大声呼喊、吵闹。《三国演义》第四○回:「人相喧嚷,马尽嘶鸣。」《儒林外史》第四九回:「秦中书叫管家去书房后面去看是什么人喧嚷。」
《漢語大詞典》:呼唱
大声唱名。 唐 柳宗元 《与韩愈论史官书》:“设使 退之 为御史中丞大夫,其褒贬成败人愈益显,其宜恐惧尤大也,则又扬扬入臺府,美食安坐,行呼唱於朝廷而已耶?” 清 昭梿 啸亭杂录·佟襄毅伯:“每早朝,黎明,公独正襟坐中左门,将入直,侍衞按簿呼唱。”
分類:大声唱名
《漢語大詞典》:狂号(狂號)
大声呼叫。 元 戴良 《咏雪三十二韵赠友》:“浪走儿应喜,狂号犬自惊。”
《漢語大詞典》:鸣嗷(鳴嗷)
大声鸣叫。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四:“忽见一异鸟大如鸽,头赤尾青,两目炯炯如金碧光,翱翔丛薄下,宛囀鸣嗷,竟日始去。”
分類:大声鸣叫
《漢語大詞典》:呵呼
大声呼叫。山海经·南山经“有鸟焉……其音若呵” 晋 郭璞 注:“如人相呵呼声。”
《漢語大詞典》:吵吵
(1).方言。指许多人乱说话。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七:“别吵吵呀,不许开小会,大伙都站好。”
(2).方言。大声喊叫。 张天民 《创业》十二:“ 秦发愤 的嗓门本来就大,再加上事事认真,吵吵起来了。”
《漢語大詞典》:哭号(哭號)
大声哭叫。 曹禺 《雷雨》第四幕:“﹝ 鲁侍萍 ﹞在雨里叫喊、哭号,声音已经瘖哑。” 萧红 《生死场》四:“孩子从母亲的怀中起来,大声的哭号。”
《漢語大詞典》:隐訇(隱訇)
轰然大声貌。《文选·张衡〈东京赋〉》:“撞洪钟,伐灵鼓,旁震八鄙,軯礚隐訇。” 薛综 注:“軯礚隐訇,钟鼓之声也。”后汉书·马融传:“风行云转,匈礚隐訇,黄尘勃滃,闇若雾昏。”
分類:大声声貌
《国语辞典》:喝住  拼音:hè zhù
大声制止。《三国演义》第二回:「武士拥陶出,方欲行刑,一大臣喝住曰:『勿得下手,待我谏去。』」
分类:大声制止
《漢語大詞典》:喧谤(諠謗)
谓大声指责。明史·崔恭传:“ 成化 五年,尚书 李秉 罢, 商輅 欲用 姚夔 , 彭时 欲用 王概 ,而北人居言路者,谓 时 实逐 秉 ,喧谤於朝。”
谓众口诽谤。隋书·房陵王勇传:“於是内外諠谤,过失日闻。”
《漢語大詞典》:哭丧
有丧事时,吊祭的人和守灵的人大声号哭
悲哀的样子。例如:宝玉见他还是这样哭丧,便知他是为金钏儿的原故。——《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