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54,分1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唱叫
訇磕
訇訇
狂吼
大吼
喊杀
轰鸣
喧诉
大喝
吆喝
闹吵
鍧鍧
呵咄
叱咄
奔呼
《國語辭典》:唱叫  拼音:chàng jiào
1.高声叫喊,吵闹。《董西厢》卷二:「催军的聒地轰声,纳喊的揭天唱叫。」元。李行道《灰阑记。楔子》:「母亲,似这等唱叫,几时是了?不如将女孩儿嫁与马员外去罢!」
2.一种歌唱的形式。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唱叫小唱,谓执板唱慢曲、曲破,大率重起轻杀,故曰浅斟低唱。」
《漢語大詞典》:訇磕
亦作“ 訇磕 ”。
(1).形容大声。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沉沉隐隐,砰磅訇礚。” 李善 注引 司马彪 曰:“砰磅訇礚,皆水声也。” 唐 韩愈 孟郊 《秋雨联句》:“阴旌时摎流,帝鼓镇訇磕。” 清 朱筠 《拟平金川颂》:“桴鸣鐃吹,訇礚喧嚄。”
(2).形容名声极大。 宋 王安石 《韩持国从富并州辟》诗:“ 韩侯 冰玉人,不可尘土杂;官虽众俊后,名字久訇磕。” 元 李治 《〈滹南遗老集〉引言》:“考其撰著,訇礚彪炳,今文古文,无代无之。”
《國語辭典》:訇訇  拼音:hōng hōng
形容巨大声响。唐。杨烱〈少室山少姨庙碑铭〉:「隐隐中道,訇訇太虚。」清。孔尚任〈喜雨诗四月十六日作〉:「前雨才歇后雨来,訇訇直注午及夕。」
《漢語大詞典》:狂吼
大声吼叫。 郭沫若 《沸羹集·序我的诗》:“它在群山中间开辟道路,好像时常在冲锋陷阵一样,不断地狂吼。” 茅盾 《子夜》十五:“‘追呀,捉呀!见一个,捉一个!’ 桂长林 狂吼着。”
《国语辞典》:大吼  拼音:dà hǒu
大声吼叫。如:「是谁在外面大吼大叫?吵死人了!」
《国语辞典》:喊杀(喊杀)  拼音:hǎn shā
作战时大声叫杀,以增加勇气助战。《三国演义》第一回:「听得喊杀之声,又望见火光烛天,急引兵来时,贼已败散。」
《國語辭典》:轰鸣(轟鳴)  拼音:hōng míng
发出轰隆轰隆的大声。如:「这群车阵所经之地,轰鸣大作。」
《漢語大詞典》:喧诉(諠訴)
谓混杂、纷繁的叙说或诉说。南史·颜延之传:“ 竣 ( 颜竣 )容貌严毅, 庄 ( 谢庄 )风姿甚美,宾客喧诉,常欢笑答之。”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或行财贿,邀截喧诉,请令所由,切加收捉。”
谓大声陈诉,杂然相争。资治通鉴·唐则天后长寿元年:“今之选人,咸称觅举,奔竞相尚,諠诉无惭。”
《国语辞典》:大喝  拼音:dà hè
大声叱叫。《三国演义》第二回:「飞大喝:『害民贼,认得我么?』」
分类:大声
《國語辭典》:吆喝  拼音:yāo he
高声呼喝。《西游记》第六回:「一齐吆喝道:『走了这猴精也!走了这猴精也!』」《儒林外史》第一六回:「就把这句话哭著,吆喝醒了;把你爷也吓醒了。」也作「么喝」、「喓喝」。
《漢語大詞典》:闹吵(鬧吵)
亦作“ 闹炒 ”。
(1).喧闹;喧嚷。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一折:“功名二字,如同那百尺高竿上调把戏……笛悠悠,鼓鼕鼕,人闹吵,在虚空。” 元 石德玉 《曲江池》第四折:“那门外又是甚么人闹炒?”《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 钱青 喫打慌了,但呼救命。船上人听得闹吵,都上岸来看。”
(2).大声争吵,闹事。 明 梁辰鱼 《浣纱记·养马》:“那个掌石室的官要我的拜见钱,日逐在此闹炒。”《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 瑞姐 见 廷秀 在厅前这番闹炒,心下也是骇异。”
《漢語大詞典》:鍧鍧
象声词。形容大声。 明 王世贞 《刁斗篇》:“剥剥琢琢如有情,丁丁鍧鍧咽復鸣。”
《漢語大詞典》:呵咄
大声斥责;吆喝。 唐 陆龟蒙 《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一百韵》:“而我正萎痿,安能致呵咄?” 宋 司马光 《出都日涂中成》诗:“徐驱款段马,放轡不呵咄。”
《漢語大詞典》:叱咄
呼喝;大声斥责。战国策·燕策一:“若恣睢奋击,呴籍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 清 龚自珍 《古史钩沉论》四:“北面事人主,而不任叱咄奔走,捍难御侮,而不死私讎。”
《漢語大詞典》:奔呼
大声呼叱。 元 无名氏 《冯玉兰》第二折:“倒惹他努睛突眼生嗔怒,一谜的将俺犇呼。”
分類:大声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