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49,分2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干佐
干辅
阅臣
四左
侈卿
将军
大臣
将相
威仪
元老
四邻
伊尹
宣抚
躬耕
国体
《漢語大詞典》:干佐(幹佐,榦佐)
谓主管某项事务的辅佐官员。三国志·魏志·邓艾传:“﹝ 邓艾 ﹞以口吃,不得作干佐。” 晋 葛洪 抱朴子·刺骄:“冠摧履决,蓝缕带索,何肎与俗人竞干佐之便僻,修佞幸之媚容。”
榦佐:指能担负重任的大臣。 章炳麟 《訄书·官统上》“千官之法,本於五行,是则 皞 、 頊 、 夏 、 商 所闓置”自注:“上选卿尹,则非敬忌择人之道,下撰榦佐,则非庶慎罔知之义,此 魏 晋 以来之积弊,而 殷 法已为其前导。”
《漢語大詞典》:干辅(榦輔)
指能担负国家重任的大臣。 汉 焦赣 《易林·师之讼》:“ 王孙 、 季子 相与孝友,明允篤诚,升擢家举,为国榦辅。”
《漢語大詞典》:阅臣(閲臣)
指巡阅兵马的大臣。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方孩未先生集》:“ 孩未 因疏论 辽东 閲臣 姚宗文 ,遂婴党人怒, 徐大化 以与 姚 最厚,乘间报復。”
《漢語大詞典》:四左
指从疏附、御侮、奔走、先后四个方面辅佐的大臣。左,同“ 佐 ”。逸周书·小开武:“三极:一维天,九星;二维地,九州;三维人,四左。” 孔晁 注:“四左,疏附、御侮、奔走、先后是也。” 朱右曾 校释引诗·大雅·緜 毛 传曰:“率下亲上曰疏附,相道前后曰先后,喻德宣誉曰奔走,武臣折衝曰御侮。”
《漢語大詞典》:侈卿
指大臣,重臣。国语·周语中:“今 郤至 在七人之下而欲上之,是求盖七人也,其亦有七怨。怨在小丑,犹不可堪,而况在侈卿乎?”
分類:大臣重臣
《國語辭典》:将军(將軍)  拼音:jiāng jūn
1.职官名。春秋时代诸侯以卿统军,故卿通称为将军。战国时始为武官名。汉代置大将军、骠骑将军等。临时出征的统帅则别加称号,如楼船将军、材官将军。魏晋南北朝时,将军名号很多,职权各不相同。唐代的将军为环卫之官和武散官。宋、元、明多以将军为武散官,而殿廷武士亦称为将军。清代的将军为宗室爵号之一,或为驻防各地的八旗最高长官和临时出征的统帅。目前我国武职高级将官统称为将军,分为一级上将、上将(二级上将)、中将、少将四级。
2.下象棋时,攻击对方的将、帅,称为「将军」。后亦比喻为受制于对方。
《國語辭典》:大臣  拼音:dà chén
1.担负国家重任的官吏。《礼记。中庸》:「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废。」
2.职官名。清代高级官员的官号。如:「总管大臣」、「掌卫大臣」。
《國語辭典》:将相(將相)  拼音:jiàng xiàng
将帅和宰相,亦为文武官员的通称。《墨子。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虽至士之为将相者皆有法。」《儒林外史》第一回:「人生南北多岐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
《國語辭典》:威仪(威儀)  拼音:wēi yí
1.庄严的容止仪态。《诗经。邶风。柏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三国演义》第四回:「而帝天资轻佻,威仪不恪,居丧慢惰。」
2.帝王或显贵者出行的仪仗。《晋书。卷三六。卫瓘传》:「给亲兵百人,置长史,……鼓吹诸威仪,一如旧典。」
《漢語大詞典》:威仪师(威儀師)
(1).僧寺职事名。佛徒受戒时有教授师,指示坐作进退之威仪,此教授师又称威仪师。一般法会中指导众僧仪式,作法之僧亦袭用此名。参阅《四分律行事钞》卷上三引《受戒缘集》
(2).指擅长法仪的道士。唐六典·尚书礼部·祠部郎中员外郎:“道士修行有三号,其一曰法师,其二曰威仪师,其三曰律师。”
《國語辭典》:元老  拼音:yuán lǎo
1.资深望重有品德的官员。《诗经。小雅。采芑》:「方叔元老,克壮其犹。」《三国演义》第二回:「朝廷大事,任大臣元老自行商议,此国家之幸也。」
2.俗称在某一机关任职年资最深的人。如:「他是公司的元老,重大决策多经由他决定。」
《國語辭典》:四邻(四鄰)  拼音:sì lín
1.前后左右的邻居。唐。杜甫〈无家别〉诗:「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老残游记》第一五回:「火起之时,四邻人等及河工夫役,都觅了水桶水盆之类,赶来救火。」
2.四方的邻国。《书经。蔡仲之命》:「懋乃攸绩,睦乃四邻,以蕃王室,以和兄弟,康济小民。」《吴子。料敌》:「四邻之助,大国之援。」
3.辅佐天子的四位大臣,即四辅。《书经。益稷》:「予违汝弼,汝无面从,退有后言,钦四邻。」汉。孔安国。传:「四近前后左右之臣。」《礼记。文王世子》:「设四辅及三公。」唐。孔颖达。正义:「其四辅者,案《尚书大传》云:『古者天子必有四邻,前曰疑,后曰丞,左曰辅,右曰弼。』」
4.周围、四处。唐。裴度 夏日对雨诗:「吟罢清风起,荷香满四邻。」宋。苏轼 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诗二首之一:「雨过浮萍合,蛙声满四邻。」
《漢語大詞典》:四辅(四輔)
(1).官名。相传古代天子身边的四个辅佐。书·洛诰有“四辅”之称。《益稷》有四邻,史记·夏本纪作“四辅”。至尚书大传、 贾谊 新书始有疑、承、辅、弼(新书作道、弼、辅、承)为“四辅”之说,皆出于 秦 汉 间人的依托。至 王莽 托古改制,置四辅以配三公,又为其子置师疑、傅承、阿辅、保拂(弼)之官。 明太祖 曾置春、夏、秋、冬官,也叫“四辅”。参阅 清 全祖望 《经史问答·三礼问目答全藻问》
(2).国都附近的州郡。 唐 开元 中以近畿之州为四辅,即 同 、 华 、 岐 、 蒲 四州。见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地理类·四辅。 宋 崇宁 间所置四辅郡,以 颍昌府 为南辅, 襄邑县 为东辅, 郑州 为西辅, 澶州 为北辅。见宋史·徽宗纪二
(3).星名。指房宿四星。史记·天官书:“犯四辅,辅臣诛。” 司马贞 索隐:“四辅,房四星也。房以辅心,故曰四辅。”
(4).星名。指东蕃四星。晋书·天文志上:“东蕃四星,南第一星曰上相,其北,东太阳门也;第二星曰次相,其北,中华东门也;第三星曰次将,其北,东太阴门也;第四星曰上将:亦曰四辅也。”
(5).星名。指极星旁的四星,亦称四弼。宋史·天文志二:“四辅四星,又名四弼,在极星侧,是曰帝之四邻,所以辅佐北极,而出度授政也。去极星各四度。”
《國語辭典》:伊尹  拼音:yī yǐn
人名。名挚,商初的贤相。相传汤伐桀,灭夏,遂王天下。汤崩,其孙太甲无道,伊尹放诸桐宫,俟其悔过,再迎之复位。卒时,帝沃丁葬以天子之礼。
《國語辭典》:宣抚(宣撫)  拼音:xuān fǔ
1.朝廷派遣大臣传达命令,安抚军民。
2.职官名。宋代逢军旅大事时,派遣前往镇抚的军政长官。明清时改为常设武职,多由边地土人世袭。也称为「宣抚使」。
《國語辭典》:躬耕  拼音:gōng gēng
1.亲自耕种。《文选。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躬耕数亩之田,归老于此地。」
2.古代天子亲自耕田,以劝农事。《礼记。月令》:「天子亲载耒耜,……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藉。」
《國語辭典》:国体(國體)  拼音:guó tǐ
1.国家的大体。《汉书。卷四八。贾谊传。赞曰》:「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
2.国家的形式。因主权归属的对象不同,可分为君主国与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