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大麦(大麥)  拼音:dà mài
植物名。禾本科大麦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茎高约三尺,中空有节。叶片长九至二十公分,平行脉。初夏开花,聚于茎顶成穗,小穗稠密,颖尖端有长芒。颖果可供食用,磨碎后作为动物饲料,麦芽为制造酒、糖的原料。麦秸可编织草帽。也称为「三月黄」。
《国语辞典》:大麦籽(大麦籽)  拼音:dà mài zǐ
大麦仁。
分类:大麦
《高级汉语词典》:冬大麦  拼音:dōng dà mài
一种在秋季播种,来年春季或夏季成熟的大麦
《国语辞典》:春大麦(春大麦)  拼音:chūn dà mài
于春天播种的大麦。
《漢語大詞典》:麰麦(麰麥)
大麦。孟子·告子上:“今夫麰麦,播种而耰之,其地同,树之时又同,浡然而生,至於日至之时,皆孰矣。” 赵岐 注:“麰麦,大麦也。”亦泛指麦。梁书·元帝纪:“麰麦两穗,出於 南平 之邦。” 宋 曾巩 《喜晴》诗:“眼明意豁万事快,预喜来年麰麦丰。”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三:“岁漕五等,曰正兑,米入京仓……曰麰麦,入京仓,供内府之用。”
分類:大麦
《国语辞典》:樽实(樽实)  拼音:zūn shí
大麦。「樽」文献异文作「尊」。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祭义》:「宗庙之祭,物之厚无上也。春上豆实,夏上尊实。」
《國語辭典》:麦饭(麥飯)  拼音:mài fàn
磨麦合皮而炊熟的粗粝的饭。《后汉书。卷八三。逸民传。井丹传》:「丹不得已,既至,就故为设麦饭葱叶之食、丹推去之。」
《漢語大詞典》:二麦(二麥)
大麦、小麦。《宋书·武帝纪》:“今二麦未晚,甘泽频降,可下东境郡,勤课垦殖。” 宋 范成大 《夏日田园杂兴》诗之三:“二麦俱秋斗百钱,田家唤作小丰年。” 清 钮琇 觚賸·广东月令:“﹝正月,﹞二麦黄。”
分類:大麦小麦
《國語辭典》:六科  拼音:liù kē
1.唐宋时科举取士的六种科目:(1)唐代举士分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为六科。见《唐六典。卷四。尚书礼部》。(2)宋景德、天圣年间以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博达坟典、明于教化;才识兼茂、明于体用;详明政理,可使从政;洞识韬略,运筹决胜;军谋宏远,材任边寄为六科。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卷九。制度类》。(3)宋绍兴时以文章典丽、节操方正、法理该通、节用爱民、刚方岂弟、智勇绝伦为六科。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卷九。制度类》。
2.明、清官制设有六科给事中,分察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行政事务,纠其弊误。
3.米、大麦、小麦、大豆、小豆、芝麻六种植物。《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不想遇著荒歉之岁,六科未收。」
《漢語大詞典》:牟麦(牟麥)
大麦,稞麦。牟,通“ 麰 ”。《诗·周颂·臣工》“於皇来牟” 汉 郑玄 笺:“於美乎赤乌,以牟麦俱来。”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穀一·大麦﹝释名﹞:“牟麦。麦之苗粒皆大於来,故得大名。牟亦大也。通作麰。”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穀一·大麦﹝集解﹞引 陶弘景 曰:“今稞麦一名牟麦,似穬麦,惟皮薄尔。” 章炳麟 《中华民国解》:“﹝ 西藏 ﹞土地磽确,栽种独宜青稞,上者止於牟麦,而秔稻不适於土宜。”
分類:大麦释名
《國語辭典》:麦芽(麥芽)  拼音:mài yá
发芽的大麦种子。富含淀粉酶,可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在糖果、啤酒、酒精及发酵工业上,均用大麦芽作糖化剂。中医用于消食。
《國語辭典》:粥饧(粥餳)  拼音:zhù xíng
甜粥。宋。苏轼〈赵德麟饯饮湖上舟中对〉诗:「新火发茶乳,温风散粥饧。」
《漢語大詞典》:三麦(三麥)
小麦、大麦、元麦的合称。
分類:小麦大麦
《國語辭典》:六陈(六陳)  拼音:liù chén
因米、大麦、小麦、大豆、小豆、芝麻可以久藏,故称为「六陈」。唐。李益 宣上人病中相寻联句:「草木分千品,方书问六陈。」
《漢語大詞典》:糯麦(糯麥)
带黏性的大麦。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穀一·大麦:“大麦亦有黏者,名糯麦,可以酿酒。”
分類:黏性大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