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干 → 乾干”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天干  拼音:tiān gān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十干,是中国古代用来表示次序或等第的文字。与十二地支配合以计算时日。
分類:天干
《國語辭典》:干支  拼音:gān zhī
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合称为「干支」。为计算时间的单位。如:「旧时,人们习惯以干支纪日。」《福惠全书。卷一。筮仕部。上任吉期》:「干支喜与本命行年相生,忌相冲剋。」《清史稿。卷二四八。孙可望列传》:「可望遂尽有云南,自号平东王,以干支纪年,铸钱曰『兴朝通宝』。」
《国语辞典》:天乾物燥  拼音:tiān gān wù zào
空气及物体因水分含量少,而呈现乾燥的状态。如:「夏季里天乾物燥,要小心火烛。」
《国语辞典》:天干地支  拼音:tiān gān dì zhī
天干与地支的合称。为古代计算序数的文字,干支即主干、分枝之意。古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地支。两两相配,始于甲子,终于癸亥,六十为一循环。常用于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