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冥契  拼音:míng qì
口虽不言,心相契合。《晋书。卷一二三。慕容垂载记》:「自古君臣冥契之重,岂甚此邪?」
《國語辭典》:灵机(靈機)  拼音:líng jī
1.神奇的计策。唐。王勃〈拜南郊颂序〉:「振长策以叙诸侯,设灵机而制群动。」
2.突来的巧思。如:「他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漢語大詞典》:应乾(應乾)
顺应天意。《初学记》卷四引 晋 何充 《贺正表》:“应乾纳祜,与天同休。” 唐 刘禹锡 《代杜司徒谢追赠表》:“陛下应乾御极,作解庇人。”
《國語辭典》:天缘(天緣)  拼音:tiān yuán
上天所促成的姻缘或机缘。《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今日一鳏一寡,亦是天缘。」
《漢語大詞典》:弃天(棄天)
违背天意。左传·哀公七年:“ 景伯 曰:‘ 吴 将亡矣,弃天而背本。’”
《漢語大詞典》:天情
(1).天然的情性;自然的情感。荀子·天论:“天职既立,天功既成,形具而神生。好恶喜怒哀乐藏焉,夫是之谓天情。” 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加之天情开朗,逸思彫华。” 清 黄景仁 《哭叔宀先生兼怀仲游》诗之一:“跌宕饶天情,琢磨究名理。”
(2).犹天理,天意。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序:“精炤日月,事洞天情。”
(3).天子的恩情。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加弊帷,收仆质。天情周,皇恩毕。”
《漢語大詞典》:冥机(冥機)
犹天机,天意。 唐 王勃 《为人与蜀城父老第二书》:“则知冥机所运,吉凶於倐忽之间。”
分類:天机天意
《漢語大詞典》:天解
谓悟解天意。《淮南子·原道训》:“故穷无穷,极无极,照物而不眩,响应而不乏,此之谓天解。” 高诱 注:“天解,天之解故也,言能明天意也。”宋书·夷蛮传·天竺迦毗黎国:“故甘辞兴於有欲,而灭於悟理;淡説行於天解,而息於贪伪。” 明 李东阳 《史公神道碑铭》:“号 一拙 而实多艺能,戏作墨竹,自谓天解。”
分類:天意
《漢語大詞典》:诱衷(誘衷)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今天诱其衷。” 杨伯峻 注:“﹝《吴语》云﹞‘天舍其衷’,即‘天诱其衷’。皆天心在我之意。”后以“诱衷”指天意保佑。 唐 陆贽 《告谢昊天上帝册文》:“上帝顾怀,诱衷悔祸。”
分類:天意保佑
《漢語大詞典》:天贼(天賊)
(1).指违逆天意民心的坏人;巨贼。墨子·天志中:“上不利乎天,中不利乎鬼,下不利乎人,三不利无所利,是谓天贼。” 汉 王符 潜夫论·述赦:“人君配乾而仁,顺育万物以成大功,非得以养姦活罪为仁,放纵天贼为贤□也。”
(2).星相术士所谓盗神。《协纪辨方书·义例四·天贼》:“《神枢经》曰:天贼者,月中盗神也。其日忌远行。”
《漢語大詞典》:冥兆
指天意神旨注定之初而尚未明白显示的时候。晋书·王敦传论:“ 琅邪 之初镇 建鄴 ,龙德犹潜,虽当璧膺图预定於冥兆,丰功厚利未被於黎氓。”《文选·刘孝标〈辩命论〉》:“命也者,自天之命也,定於冥兆,终然不变。” 李善 注:“ 祖台 之论命曰:存亡寿夭,咸定冥初。” 刘良 注:“冥,昧也;兆,始也。言命定之於冥昧之始。”
《漢語大詞典》:天届(天屆)
古时统治者谓禀承天意实行诛伐。语本诗·鲁颂·閟宫:“致天之届,于 牧 之野。” 汉 王粲 《柳赋》:“昔我君之定武,致天届而徂征。”
《漢語大詞典》:惠征
谓顺应天意进行讨伐。《旧唐书·于頔传》:“自 两河 宿兵,垂七十年,王师憓征,疮痏未息。”
《國語辭典》:替天行道  拼音:tì tiān xíng dào
传统观念中,天道为正义的代表。替天行道为代替上天在人间行使正道,以伸张正义。《三国演义》第四七回:「吾替天行道,安忍杀戮人民?」《金瓶梅》第一回:「惟有宋江替天行道,专报不平,杀天下赃官污吏,豪恶刁民。」
《国语辞典》:顺天恤民(顺天恤民)  拼音:shùn tiān xù mín
顺承天意,体恤民情。《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上》:「朕与单于俱由此道,顺天恤民,世世相传,施之无穷,天下莫不咸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