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71,分2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短发
鬓发
散发
二毛
绿发
齿发
翠云
梳头
云光
须发
垂髫
苍头
云头
华簪
头路
《國語辭典》:短发(短髮)  拼音:duǎn fǎ
短的头发,长度不超过肩膀的头发。如:「她剪了一头短发,看起来十分俏丽。」
《國語辭典》:鬓发(鬢髮)  拼音:bìn fǎ
鬓角的头发。《三国演义》第五四回:「玄德曰:『吾年已半百,鬓发斑白;吴侯之妹,正当妙龄:恐非配偶。』」《儒林外史》第五一回:「这夜月色比昨日更明,照见那妇人在船里边掠了鬓发,穿了一件白布长衫在外面,下身换了一条黑䌷裙子,独自一个,在船里坐著赏月。」
《國語辭典》:散发(散發)  拼音:sàn fā
散布、发出。如:「散发传单」、「兰花散发出阵阵清香。」
《國語辭典》:散发(散髮)  拼音:sàn fǎ
1.披发。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诗:「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閒敞。」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2.比喻解冠隐居。《后汉书。卷四五。袁安传》:「延熹末,党事将作,闳遂散发绝世,欲投迹深林。」《南史。卷四七。虞玩之传》:「虞公散发海隅,同古人之美,而东都之送,殊不蔼蔼。」
《國語辭典》:二毛  拼音:èr máo
鬓发有黑白两种颜色。指年老的人。《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礼记。檀弓下》:「古之侵伐者,不斩祀、不杀厉、不获二毛。」
《國語辭典》:二毛子  拼音:èr máo zi
1.黑龙江一带的土话。指两岁的羊。清。西清《黑龙江外记》卷八:「羊一岁谓之库尔布子,二岁谓之二毛子。」
2.清末义和团团员讥称信耶稣教或办理洋务的中国人。《恨海》第七回:「只见街上往来的,没有一个不是义和团,拥挤的不堪。口中乱嚷:『烧教堂!烧使馆!杀毛子!杀二毛子!』」
《國語辭典》:绿发(綠髮)  拼音:lǜ fǎ
乌黑而亮的头发。宋。陆游〈秋兴〉诗:「起行百匝几叹息,一夕绿发成秋霜。」
《國語辭典》:齿发(齒髮)  拼音:chǐ fǎ
牙齿与头发。三国魏。缪袭〈挽歌〉诗:「形容稍歇灭,齿发行当堕。」唐。白居易 闻行简恩赐章服喜成长句寄之诗:「齿发恰同知命岁,官衔俱是客曹郎。」
《漢語大詞典》:翠云(翠雲)
(1).碧云。 汉 冯衍 《显志赋》:“駟素虯而驰骋兮,乘翠云而相佯。” 宋 曹勋 《绿头鸭》词:“喜雨薰泛景,翠云低柳。”
(2).形容妇女头发乌黑浓密。 南唐 李煜 《菩萨蛮》词:“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 宋 柳永 《洞仙歌》:“记得翠云偷翦,和鸣彩凤于飞。”
《國語辭典》:梳头(梳頭)  拼音:shū tóu
用梳子整理头发。唐。李端〈妾薄命〉诗:「对镜不梳头,倚窗空落泪。」《三国演义》第八回:「布大怒,潜入卓卧房后窥探。时貂蝉起于窗下梳头。」
《漢語大詞典》:云光(雲光)
(1).云层罅缝中漏出的日光。 晋 王嘉 拾遗记·前汉下:“﹝ 昭帝 ﹞使宫人歌曰:‘……云光开曙月低河,万岁为乐岂云多。’” 唐 杜牧 《商山麻涧》诗:“云光嵐彩四面合,柔柔垂柳十餘家。” 元 袁桷 《元日朝回》诗之二:“花气欲浮金凿落,云光疑下锦流苏。”
(2).指美女头发的光泽。 唐 王绩 《辛司法宅观妓》诗:“云光身后荡,雪态掌中回。” 唐 李百药 《戏赠潘徐城门迎两新妇》诗:“云光鬢里薄,月影扇中新。”
(3).云母的一种。云笈七籤卷七五:“云母五名。第一精者名云光。”
(4). 汉 宫殿名。西京杂记卷一:“ 汉 掖庭有 月影臺 、 云光殿 ……不在簿籍,皆繁华窈窕之所栖宿焉。”
《國語辭典》:须发(鬚髮)  拼音:xū fǎ
胡子和头发。《三国演义》第七七回:「言未讫,只见关公口开目动,须发皆张,操惊倒。」
《國語辭典》:垂髫  拼音:chuí tiáo
古时童子不束发,故称童子为「垂髫」。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聊斋志异。卷一。画壁》:「生视女,髻云高簇,鬟凤低垂,比垂髫时尤艳绝也。」也作「垂发」。
《國語辭典》:苍头(蒼頭)  拼音:cāng tóu
1.戴青色头巾的士卒。《战国策。魏策一》:「今窃闻大王之卒,武力二十馀万,苍头二十万,奋击二十万,厮徒十万。」《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少年欲立婴便为王,异军苍头特起。」
2.仆役。汉时仆役皆以青色头巾裹头,故称。《汉书。卷七二。王贡两龚鲍传。鲍宣》:「使奴从宾客浆酒霍肉,苍头庐儿皆用致富!」唐。白居易〈盐商妇〉诗:「前呼苍头后叱婢,问尔因何得如此?」《老残游记》第九回:「苍头送上茶来,是两个旧瓷茶碗,淡绿色的茶。」
《國語辭典》:云头(雲頭)  拼音:yún tóu
云端。如:「太阳躲到云头里了,恐怕会下雨哦!」
《國語辭典》:华簪(華簪)  拼音:huá zān
达官贵人所用的华贵帽簪。比喻地位显贵。晋。陶渊明〈和郭主簿〉诗二首之一:「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唐。韩愈〈孟生〉诗:「朅来游公卿,莫肯低华簪。」
《國語辭典》:头路(頭路)  拼音:tóu lù
1.端绪、线索、办法。《警世通言。卷二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平空不见了五十绽大银,见今著落临安府提捉贼人,十分紧急,没有头路得获,累害了多少人。」
2.门路。《西游记》第四○回:「八戒道:『正是,趁早散了,各寻头路,多少是好。那西天路无穷无尽,几时能得到?』」
3.对象。《醒世恒言。卷九。陈多寿生死夫妻》:「我今苟延性命,与死无二,便多活几年,没甚好处。不如早早死了,出脱了娘子。他也得趁少年美貌,别寻头路。」
4.投靠的人,主人。《醒世恒言。卷三五。徐老仆义愤成家》:「他家许多人,都存住不得,各自四散去了。你何不也别了他,另寻头路?」
5.闽南方言。指职业。
《國語辭典》:头脑(頭腦)  拼音:tóu nǎo
1.头颅。《后汉书。卷七七。酷吏列传。序》:「若其揣挫彊埶,摧勒公卿,碎裂头脑而不顾,亦为壮也。」
2.脑筋、思想。唐。杜牧〈自宣州赴官入京路逢裴坦判官归宣州因题赠〉诗:「我初到此未三十,头脑钐利筋骨轻。」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诗〉六○首之五八:「长官头脑冬烘甚,乞汝青铜买酒回。」
3.头绪、条理。如:「他办事很有头脑。」《醒世恒言。卷三七。杜子春三入长安》:「好几日饭不得饱吃,东奔西趁,没个头脑。」
4.首领、主脑人物。《红楼梦》第五六回:「单你们有一百个也不成个体统,难道没有两个管事的头脑带进大夫来?」《九命奇冤》第一三回:「这里又有聚仙馆的林大有,他是个私贩烟土的头脑。」
5.结婚的对象。《水浒传》第八回:「万望娘子休等小人,有好头脑,自行招嫁,莫为林冲误了贤妻。」《警世通言。卷一四。一窟鬼癞道人除怪》:「婆子道:『教授方才二十有二,却像三十以上人。想教授每日价费多少心神!据老媳妇愚见,也少不得一个小娘子相伴。』」
6.理由、原因。《警世通言。卷二○。计押番金鳗产祸》:「押番不知头脑,走出房门看时,周三让他过一步,劈脑后便剁。」《二刻拍案惊奇》卷一○:「果然莫翁在莫妈面前,寻个头脑,故意说丫头不好,要卖他出去。」
7.主顾。《醒世恒言。卷三七。杜子春三入长安》:「似这寸金田地,偏有卖主,没有受主,敢则经纪们不济,须自家出去寻个头脑。」
8.一种用肉与杂味配合的酒。《水浒传》第五一回:「那李小二,人丛里撇了雷横,自出外面赶碗头脑去了。」《金瓶梅》第九八回:「王六儿安排些鸡子肉圆子,做了个头脑,与他扶头。」也称为「头脑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