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头晕(頭暈)  拼音:tóu yūn
头昏。《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众人都被风颠得头晕,个个呵欠连天,都不肯同去。」《儒林外史》第六回:「严贡生坐在船上,忽然一时头晕上来,两眼昏花。」
《國語辭典》:头晕目眩(頭暈目眩)  拼音:tóu yūn mù xuàn
头脑昏沉,视觉模糊。如:「校对这些密密麻麻的文字,真令人头晕目眩。」也作「头昏眼花」。
《漢語大詞典》:乌头晕(烏頭暈)
晕厥。 章炳麟 新方言·释言:“今通谓暴厥无知为殟死……乌殟,欲死也,今人犹云乌头晕矣。”
分類:晕厥
《国语辞典》:头晕眼黑(头晕眼黑)  拼音:tóu yūn yǎn hēi
头脑昏沉,视觉模糊。《红楼梦》第五二回:「无奈头晕眼黑,气喘神虚,补不上三五针,便伏在枕上歇一会。」
《国语辞典》:头晕眼花(头晕眼花)  拼音:tóu yūn yǎn huā
头脑昏沉,视觉模糊。《官场现形记》第一六回:「起先鲁总爷听见里面要搬金表,已经魂不附体,及至看见进来的这一个人,不觉魂飞天外,头晕眼花,四肢气力毫无。」也作「头眩眼花」、「头晕目眩」、「头晕眼昏」。
《国语辞典》:头晕眼昏(头晕眼昏)  拼音:tóu yūn yǎn hūn
头脑昏沉,视觉模糊。《精忠岳传》第二回:「却不知这安人,生产才三日,人是虚极;又遭此大难,在水面上团团转转,自然头晕眼昏,故此问而不答。」也作「头晕眼花」。
《國語辭典》:昏头晕脑(昏頭暈腦)  拼音:hūn tóu yūn nǎo
头脑昏沉,思绪不清。《儒林外史》第二回:「每日骑著这个驴,上县下乡,跑得昏头晕脑。」也作「昏头搭脑」、「昏头昏脑」。
《國語辭典》:昏头昏脑(昏頭昏腦)  拼音:hūn tóu hūn nǎo
思绪混乱,头脑昏沉。《西游记》第七二回:「却说八戒跌得昏头昏脑,猛抬头,见丝篷丝索俱无。」《儒林外史》第二回:「撒了一地的鸡骨头、鸭翅膀、鱼刺、瓜子壳,周进昏头昏脑,扫了一早晨。」也作「昏头搭脑」、「昏头晕脑」。
《漢語大詞典》:目眩头晕(目眩頭暈)
见“ 目眩头昏 ”。
《漢語大詞典》:目眩头昏(目眩頭昏)
犹头昏眼花。 林语堂 《机器与精神》四:“这种的枪花,不但是外国人所无,就是 中国 的宝贝武人耍出来之后,还要弄得外国记者目眩头昏,眼花撩乱。”亦作“ 目眩头晕 ”。 冯雪峰 《雪峰寓言·狐狸和猴子们的铜铃》:“由于这是比转磨还更叫人目眩头晕的,不多工夫狐狸就倒在地上了。” 艾芜 《都江堰的神话故事》:“仿佛石坡和楼阁,都会一下子冲倒似的,令人有些目眩头晕。”
分類:头昏眼花
《国语辞典》:头眩(头眩)  拼音:tóu xuàn
头晕。《红楼梦》第一一回:「昨日开了方子,吃了一剂药,今日头眩的略好些,别的仍不见怎么样大见效。」
分类:头晕
《漢語大詞典》:头迷(頭迷)
头晕。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宾退杂识》“密蜡油,四两九钱七分五釐”自注:“三玻璃瓶,治头迷痰火病。”《三侠五义》第七四回:“只见 王凤山 説:‘不好了!我为何天旋地转?’ 倪忠 説:‘我也有些头迷眼昏。’”
分類:头晕
《國語辭典》:发昏(發昏)  拼音:fā hūn
1.昏迷。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二折:「这一会觉昏沉上来,你扶著我者。(正末发昏科)。」
2.糊涂、神智不清。《红楼梦》第三五回:「难道昨儿晚上你说的那话就应该的不成!当真是你发昏了。」《官话指南。卷二。官商吐属》:「你们真是发昏了!你们打算讹我来,你们可是瞎了眼了。」
《漢語大詞典》:瞀眩
眼花头晕;迷糊。 宋 王安石 《与章参政书》:“某外尸荣禄,幸可以小愒,而痞喘稍瘳,即苦瞀眩。”明史·儒林传一·王敬臣:“老得瞀眩疾,则卧於榻下,夜不解衣,微闻謦欬声,即跃起问安。” 清 王韬 《〈淞滨琐话〉自序》:“然昏厥瞀眩中,此心湛然,尚觉可用。”
《漢語大詞典》:晕高(暈高)
登高时头晕心跳。
《國語辭典》:晕车(暈車)  拼音:yūn chē
乘火车、汽车时头晕甚至呕吐的现象。如:「会晕车的人,上车前最好先准备一些晕车药。」
《國語辭典》:晕船(暈船)  拼音:yūn chuán
乘船时头晕甚至呕吐的现象。如:「风浪太大,所有的乘客都晕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