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755,分251页显示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19  20  21  2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枕头
担头
焦头
佛头
路头
头童
涛头
田头
裹头
头项
斋头
头钱
浪头
花头
风头
《國語辭典》:枕头(枕頭)  拼音:zhěn tou
睡卧时用来垫头的寝具。《儒林外史》第五三回:「中间一张罗甸床,挂著大红䌷帐子,床上被褥足有三尺多高,枕头边放著黄龙。」《文明小史》第三九回:「只见一封封的元丝大锭,他母亲不禁眉开眼笑,拿了两只宝放在枕头边摩弄一会儿。」
《漢語大詞典》:担头(擔頭)
货担两头;一挑东西。 宋 梅尧臣 《和杨直讲夹竹花图》:“公侯三世多衰微,窃贸担头由婢僕。” 元 伯颜 《过梅岭冈留题》诗:“担头不带 江 南物,只插梅花一两枝。” 元 杨禹 山居新话:“ 石藏用 ,名 用之 ,高医也,尝言今人稟受怯薄……非倍用之,不能取效,故 藏用 喜用热药得谤,至有‘ 藏用 担头三斗火’。”
《漢語大詞典》:焦头(焦頭)
“焦头烂额”之省。 1.谓牺牲惨重。 宋 王安石 《澶州》诗:“焦头收末功,尚足夸一是。”
(2).谓疲惫不堪。 郭沫若 《甘愿做炮灰》第一幕:“你休息一下好了,像这样焦头抗战,你是不能持久的。”
《漢語大詞典》:佛头(佛頭)
(1).指佛像的头。法苑珠林卷五九:“我於 耆闍崛山 经行,为 提婆达 举崖石长六丈广三丈,以掷佛头,山神名 金埤罗 ,以手接示,石边小片迸堕中佛脚大拇指,即破血出。”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六:“ 欧阳公 作五代史,或作序记其前。 王荆公 见之,曰:‘佛头上岂可著粪?’”
(2).间隔嵌在成串朝珠里的一种珠形装饰品。佛头比朝珠大,形如桂圆,左右上下各一枚,前三后一,多用宝石、翡翠之类制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一回:“﹝ 焦侍郎 ﹞便把所穿的香珠,凑了一百零八颗,配了一副烧料的佛头、纪念,穿成一挂朝珠。”
《國語辭典》:路头(路頭)  拼音:lù tóu
1.路、路程。《水浒传》第二三回:「行不到五里路头,只见柴大官人骑著马,背后牵著两疋空马,来接宋江。」
2.路程的终点。《水浒传》第三三回:「我今夜差二三十军汉,去五里路头等候。」
3.门路、方法。《醒世恒言。卷二三。金海陵纵欲亡身》:「他思量要与你夫人会一会儿。没个进身的路头。」亦读作ㄌㄨˋ。ㄊㄡ。
4.机会。《红楼梦》第四回:「这英莲受了拐子这几年折磨,才得了个路头,且又是个多情的,若能聚合了,倒是件美事。」亦读作ㄌㄨˋ。ㄊㄡ。
《漢語大詞典》:路头菩萨(路頭菩薩)
吴 地所祀的五祀中之行神。亦为财神。 清 李玉 《人兽关·园中掘藏》:“[丑寻介]路头菩萨,那里去了?”亦省称“ 路头 ”。《何典》第三回:“明日还要把小炒肉烧烧路头。”参阅 清 顾禄 清嘉录·接路头
《漢語大詞典》:头童(頭童)
头发脱落。指年老。 清 姚鼐 《题梦楼集》诗:“与君交久无如我,竝到头童白頷髭。” 清 曾国藩 《黄仙峤前辈诗序》:“毁齿而鉤研声病,头童而不息。”参见“ 头童齿豁 ”。
《國語辭典》:头童齿豁(頭童齒豁)  拼音:tóu tóng chǐ huò
童,原指山无草木。头童,形容人秃头。豁,破缺。头童齿豁形容人头秃齿缺,年老体衰的样子。唐。韩愈进学解〉:「头童齿豁,竟死何裨。」清。纪盷《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滦阳消夏录三》:「渐至头童齿豁,渐至伛偻劳嗽,涕泪涎沫,秽不可近。」也作「齿豁头童」。
分類:衰老
《漢語大詞典》:涛头(濤頭)
浪涛前端。 鲁迅 《三闲集·柔石作〈二月〉小引》:“浊浪在拍岸,站在山冈上者和飞沫不相干,弄潮儿则于涛头且不在意。”
潮头。涛,通“ 潮 ”。 宋 范仲淹 《和运使舍人观潮》:“谁能问天意?独此见涛头。” 宋 陆游 《观潮》诗:“忽看千尺涌涛头,颇动老子乘桴兴。”
分類:浪涛前端
《國語辭典》:田头(田頭)  拼音:tián tóu
1.田边、田畔。宋。苏轼〈游道场山何山〉诗:「白水田头间行路,小溪深处是何山。」
2.掌管田地的人。《五灯会元。卷一四。石门绍远禅师》:「襄州石门绍远禅师,初在石门作田头。」
《國語辭典》:裹头(裹頭)  拼音:guǒ tóu
以巾包头,也指头巾。唐。杜甫兵车行〉:「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國語辭典》:头项(頭項)  拼音:tóu xiàng
1.头绪。《朱子语类。卷一二。持守》:「不要因一事而惹出三件两件。如此则杂然无头项,何以得他专一!」也作「头当」。
2.项目、类别。《朱子语类。卷二○。论语。学而篇上》:「盖为学之事虽多有头项,而为学之道,则只在求放心而已。」《水浒传》第六回:「僧门中职事人员,各有头项,且如小僧,做个知客,只理会管待往来客官僧众。」
3.领导人。宋。彭大雅《黑鞑事略》:「其军马将帅,旧谓之十七头项。」也称为「头领」。
《漢語大詞典》:斋头(齋頭)
指书斋。 清 黄景仁 《答仇一鸥和韵》:“逢君陌上鞭双控,醉我斋头被共眠。”
分類:书斋
《國語辭典》:头钱(頭錢)  拼音:tóu qián
1.聚赌抽头所得的钱。《儒林外史》第一九回:「知道三老爹到家几日了,送几个头钱来与老爹接风。」《官场现形记》第二一回:「纵然不能赢钱,弄他们两个头钱,贴补贴补候补之用,也是好的。」也称为「头子钱」、「头儿钱」。
2.用作赌具的铜钱。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二折:「我去那新红盒子内,拿著这常占胜不占输,只愁富不愁穷,明丢丢的几个头钱问。」《水浒传》第三八回:「当时李逵慌忙跑出城外小张乙赌房里来,便去场上,将这十两银子撇在地下,叫道:『把头钱过来,我博。』」
《國語辭典》:浪头(浪頭)  拼音:làng tou
1.波浪。唐。李颀〈送陈章甫〉诗:「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宋。邓椿《画继。卷四。搢绅韦布》:「闾邱秀才,江南人,不记名,长于画水,无所宗师,自成一家,尝画五岳观壁,凡作水,先画浪头,然后画水纹,顷刻而成,惊涛汹涌,势欲掀壁。」
2.指社会潮流。如:「赶浪头」。
《國語辭典》:花头(花頭)  拼音:huā tóu
1.藉故闹事。如:「你可别在我面前耍花头。」
2.指本事、门路。如:「这时代要是没有花头,就会被人看作无能。」
《國語辭典》:花头(花頭)  拼音:huā tou
1.比喻事情会生起变化多端的花样和难以想像的结果。如:「经他这么一搅和,事情的变化,必有花头,大家都不知所措。」
2.狡猾或新奇、变化多端的计策和主意。如:「出花头」、「耍花头」。《石点头。卷一二。侯官县烈女歼仇》:「无端受这酸丁一场打骂,须寻个花头摆布他,方销得此恨。」
《國語辭典》:花招  拼音:huā zhāo
1.招贴、海报。元。无名氏《蓝采和》第一折:「俺在这梁园棚勾栏里作场,昨日贴出花招儿去,两个兄弟先收拾去了。」也作「招子」、「招儿」。
2.巧妙好看的招数。也作「花著」。
3.比喻狡猾的手段、计策。如:「小心这个人,他的花招很多。」
《國語辭典》:风头(風頭)  拼音:fēng tóu
1.风势强劲或风势强劲的地方。《三国演义》第九八回:「汝引三千军径到魏兵屯粮之所,不可入营,但于上风头放火。」《西游记》第二二回:「像这泼魔毒怪,使摄法,弄风头,却是扯扯拉拉,就地而行,不能带得空中而去。」
2.比喻情势的发展。《红楼梦》第六一回:「何不你老人家明日就走一趟,先试试风头再说?」《老残游记》第一九回:「见面连赢了两条,甚为得意。那知风头好,人家都缩了注子,心里一恨,那牌就倒下霉来了。」
《國語辭典》:风头(風頭)  拼音:fēng tou
言行表现特别活跃或出色,格外惹人注意。如:「他的风头很健。」也作「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