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承附
奉承附和。后汉书·王允传:“ 允 矫情屈意,每相承附, 卓 亦推心,不生乖疑。”
分類:奉承附和
《漢語大詞典》:奉喜
奉承而讨人喜欢。 元 无名氏 《举案齐眉》第三折:“你道他有甚的高官重职,也须要承欢奉喜。”
《漢語大詞典》:趋媚(趨媚)
奉承拍马。《元典章·刑部十·罗织清廉官吏》:“大凡官员不要肚皮者,中心委无所慊,未免见上司官吏耻於趋媚,似若简傲。”
《漢語大詞典》:口柔
以言语媚人;奉承。尔雅·释训:“籧篨,口柔也。” 郭璞 注:“籧篨之疾,不能俯,口柔之人,视人颜色,常亦不伏,因以名云。” 邢昺 疏引 李巡 曰:“籧篨,巧言好辞,以口饶人,是谓‘口柔’。” 南朝 陈后主 《太建十四年诏》:“而口柔之辞,儻闻於在位;腹诽之意,或隐於具僚。”
《國語辭典》:卖科(賣科)  拼音:mài kē
卖弄能干。《水浒传》第五二回:「有那等献殷勤的卖科。对他说我家宅后有个花园,水亭盖造的好。」
分類:奉承讨好
《漢語大詞典》:诬谀(誣諛)
谓以不实之词奉承人。 明 吴承恩 《〈留思录〉序》:“世道下衰,诗官废阁矣,后虽多有作,诬諛藻繢,交不相信。”
《漢語大詞典》:谄诳(諂誑)
奉承欺诳。阿毘达磨俱舍论·分别根品二:“忿覆慳嫉恼,害恨諂誑憍。”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二四:“希其意,道其言,谓之諂誑,谓倾身以自下也。諂亦佞也。誑,惑也,欺也。”
分類:奉承欺诳
《漢語大詞典》:承悦
奉承取悦。红楼梦第五六回:“独 寳玉 是个迂阔呆公子的心性,自为是那四人承悦 贾母 之词。”
分類:奉承取悦
《國語辭典》:拍马屁(拍馬屁)  拼音:pāi mǎ pì
比喻谄媚、阿谀、奉承。《官场现形记》第四五回:「帐房师爷因为他时常进来拍马屁,彼此极熟,不好意思驳他。」《海上花列传》第一○回:「还有朋友哚拍马屁,鬼讨好,连忙搭俚买好仔家生送得去铺房间。」也称为「拍马」。
《漢語大詞典》:口谀(口諛)
谓当面奉承、表里不一。《三国演义》第一○九回:“ 师 大怒曰:‘汝等乃口諛之人!适间与天子在密室中所哭何事?’”
《國語辭典》:烧冷灶(燒冷灶)  拼音:shāo lěng zào
比喻对于未显扬的人或未成之事,预先趋承或营谋,以为将来铺路。《孽海花》第一九回:「我们要想在这个所在,做点事业,台谏的声气,总要联络通灵方好,岂可不烧烧冷灶呢?」
《國語辭典》:讨好(討好)  拼音:tǎo hǎo
迎合人意,以博得他人欢心。《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八:「又时时送长送短到小娘子处讨好,小娘子也有时回敬几件知趣的东西,彼此致意。」《文明小史》第三一回:「我看这样做下去,是决计不讨好的,总要大大的改良才是。」
《漢語大詞典》:颂谀(頌諛)
颂扬奉承。明史·卢洪春传:“陛下平日遇颂諛必多喜,遇諫諍必多怒。”
分類:颂扬奉承
《國語辭典》:糖食  拼音:táng shí
用甜言蜜语奉承讨好他人。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二折:「他糖食我,说我是南海南观音第一尊。」
《國語辭典》:仄媚  拼音:zè mèi
以不正当的手段巴结献媚。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程器》:「孔光负衡据鼎,而仄媚董贤;况班马之贱职,潘岳之下位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