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附会(附會)  拼音:fù huì
1.随从、追随。《汉书。卷四三。郦陆朱刘叔孙传。叔孙通》:「从容平、勃之间,附会将相以彊社稷,身名俱荣,其最优乎!」唐。张九龄〈上封事书〉:「或因势附会,遂忝高班。」
2.依附,附和。汉。刘向《古列女传。卷八。王章妻女》:「成帝舅大将军王凤秉政专权,章虽为凤所举,意不肯附会。」清。叶燮《原诗。卷二。内篇下》:「所谓体裁格力、声调兴会等语,不过影响于耳,含糊于心,附会于口,发而为诗。」
3.使文章之布置首尾一贯,文意严密。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附会》:「何谓附会?谓总文理,统首尾。」
4.牵强凑合。「附」文献异文作「傅」。《汉书。卷四九。爰盎晁错传》:「爰盎虽不好学,亦善傅会。」宋。苏轼 拟进士对御试策:「附会经典,造为文书,以晓告四方之人。」
《國語辭典》:苟合  拼音:gǒu hé
1.不依道义行事,只知阿谀迎合。《文选。陆机。辩亡论》:「故百官苟合,庶务未遑。」
2.通奸。指非合法婚姻的结合。
《國語辭典》:傅会(傅會)  拼音:fù huì
1.结合比附古事与时事而发议论。《后汉书。卷五九。张衡传》:「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2.牵强、附会。《梦溪笔谈。卷二一。异事》:「详『肤施』之义,亦与尸毗王说相符。按《汉书》:『肤施县乃秦县名。』此时尚未有佛书,疑后人傅会县名为说。」
《國語辭典》:将顺(將順)  拼音:jiāng shùn
顺势助长、促成。《孝经。事君章》:「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明史。卷二四二。洪文衡传》:「当时臣子过于将顺,因循至今。」
《漢語大詞典》:符同
(1).符合;相同。 南朝 梁 沈约 《奏弹王源》:“如其所列,则与风闻符同。” 唐 刘知几 史通·惑经:“案古者国有史官,具列时事,观 汲 坟出记,皆与 鲁 史符同。”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假设之辞:“古人为赋,多假设之辞,序述往事以为点缀,不必一一符同也。”
(2).附和;赞同。宋史·律历志三:“ 雍熙 元年四月,布衣 赵垂庆 上书言……案唐书, 天宝 九载, 崔昌 献议,自 魏 晋 至 周 隋 ,皆不得为正统欲 唐 远继 汉 统,立 周 汉 子孙为王者后,备三恪之礼。是时朝议是非相半,集贤院学士 卫包 上言符同, 李林甫 遂行其事。” 明 王琼 《双溪杂记》:“劾 廷和 彭泽 结党乱政,符同奏啟,南北科道官亦交章论劾。”
《國語辭典》:随和(隨和)  拼音:suí hé
1.随侯之珠和卞和之璧。二者都是珍美至宝。《楚辞。王褒。九怀。株昭》:「瓦砾进宝兮,捐弃随和。」也作「隋和」。
2.比喻人的才德优美。《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材怀随和,行若由夷。」
《國語辭典》:随和(隨和)  拼音:suí he
性情温和,容易相处。《红楼梦》第二二回:「他们既随和,你也随和,岂不大家彼此有趣?」《官话指南。卷一。应对须知》:「你的性子太耿直,也得随和些儿才好。」
《漢語大詞典》:景同
犹附和。后汉书·任光邳彤等传论:“若迺议者欲因二郡之众,建入 关 之策,委成业,临不测,而世主未悟,谋夫景同 邳彤 之廷对,其为几乎!”
分類:附和
《國語辭典》:扶同  拼音:fú tóng
相合、合同。《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二:「总是他不知数目,不识物料,凭著家人与匠作扶同破费。」也作「扶合」。
《漢語大詞典》:影和
附和;应和。新唐书·李珏传:“三人者居中秉权,乃与 郑覃 、 陈夷行 等更持议,一好恶,相影和,朋党益炽矣。”
《漢語大詞典》:佐附
袒护;附和。《后汉书·翟酺传》:“而朝臣在位,莫肯正议,翕翕訾訾,更相佐附。”
分類:袒护附和
《國語辭典》:碌碌  拼音:lù lù
1.平庸的样子。《后汉书。卷八○。文苑传下。祢衡传》:「馀子碌碌,莫足数也。」《三国演义》第二一回:「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也作「逯逯」、「录录」、「陆陆」。
2.忙碌、奔波。《红楼梦》第二二回:「从前碌碌却因何?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
3.拟声词。形容车行的声音。唐。贾岛 古意诗:「碌碌复碌碌,百年双转毂。」也作「辘辘」。
4.形容玉石的色彩美丽。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总术》:「落落之玉,或乱乎石;碌碌之石,时似乎玉。」
5.才气洋溢。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唯阿奴碌碌,当在阿母目下耳。」
《國語辭典》:从风(從風)  拼音:cóng fēng
1.随风。《文选。张衡。南都赋》:「从风发荣,斐披芬葩。」
2.比喻附和者的迅速。《史记。卷一一二。主父偃传》:「然起穷巷,奋棘矜,偏袒大呼而天下从风。」
《國語辭典》:倡和  拼音:chàng hè
1.一人先歌唱,他人再随声相和。《礼记。乐记》:「倡和清浊。」唐。孔颖达。正义:「先发声者为倡,后应声者为和。」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二:「赵以寒士而留余仍住王公旧屋,供其饔飧,彼此倡和。」
2.一人先提议,他人再附和。《左传。昭公十二年》:「外内倡和为忠,率事以信为共,供养三德为善,非此三者弗当。」《儒林外史》第四一回:「一个封袋上写著『程仪』,一本书、一个诗卷,知县看了,知道他也和本地名士倡和。」
3.比喻夫妻感情和睦,夫唱妇随。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河北人事,多由内政,……倡和之礼,或尔汝之。」
《國語辭典》:苟容  拼音:gǒu róng
苟且容身。指不以正道居位。《文选。张衡。思玄赋》:「不抑操而苟容兮,譬临河而无航。」
《國語辭典》:容容  拼音:róng róng
1.苟且敷衍,随众附和。《史记。卷九六。张丞相列传》:「其治容容,随世俗浮沉。」《汉书。卷八四。翟方进传》:「朕诚怪君,何持容容之计,无忠固意。」
2.飞扬的样子。《楚辞。屈原。九歌。山鬼》:「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汉书。卷二二。礼乐志》:「神之行,旌容容,骑沓沓,般纵纵。」
3.纷乱动荡的样子。《楚辞。屈原。九章。悲回风》:「纷容容之无经兮,罔芒芒之无纪。」《史记。卷九二。淮阴侯列传》:「夫锐气挫于险塞,而粮食竭于内府,百姓罢极怨望,容容无所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