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271,分85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妆阁
归宗
老婆
匹妇
红潮
宝婺
步摇
县太君
青裙
潮信
全节
金雀
盖头
庭帏
荆钗
《漢語大詞典》:妆阁(妝閣,妝閤)
亦作“ 妆閤 ”。指妇女的居室。 唐 王维 《班婕妤》诗之三:“怪来妆閤闭,朝下不相迎。” 唐 白居易 《两朱阁》诗:“妆閤伎楼何寂静,柳似舞腰池似镜。” 明 高启 《题美人对镜图》:“起开妆閤笑窥奩,月里分明见娥影。”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一章:“此时余始惊审此楼为彼妹妆阁。”
分類:妇女居室
《國語辭典》:归宗(歸宗)  拼音:guī zōng
1.嗣子还其本族本宗。如:「认祖归宗」。《新唐书。卷八一。三宗诸子列传。许王素节》:「因诏外继嗣王者皆归宗。」《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九回:「只要你果然官做大了,可以呈请归宗的。」
2.古称父虽死女儿归省或夫死妇归,或妇人离婚后回娘家。《仪礼。丧服》:「妇人虽在外,必有归宗。」《歧路灯》第八五回:「您家不要我了,说明白送我个老女归宗,不过只争一张休书。」
3.归依于一宗。如:「万法归宗」。
《國語辭典》:老婆  拼音:lǎo pó
1.年老的女仆。《红楼梦》第三回:「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2.女人。《醒世姻缘传》第一九回:「小鸦儿呃了一声说:『偏你这些老婆们,有这们些胡姑姑、假姨姨的。』」
《國語辭典》:老婆  拼音:lǎo po
妻子。《红楼梦》第七九回:「原看你是个人物,才给你作老婆。」
《國語辭典》:匹妇(匹婦)  拼音:pǐ fù
寻常百姓。汉。班彪 王命论:「夫以匹妇之明,犹能推事理之致,探祸福之机。」晋。潘岳〈西征赋〉:「畴匹妇其已泰,胡厥夫之缪官。」
分類:妇女平民
《國語辭典》:红潮(紅潮)  拼音:hóng cháo
1.因羞赧而脸红。宋。苏轼 西江月。闻道双衔凤带词:「云鬓风前绿卷,玉颜醉里红潮。」
2.妇女月经的别名。也称为「天癸」。
3.海水中浮游生物忽然大量繁殖而使海水改变成赤褐、褐绿、黄绿等颜色的现象。发生地点主要在温带及热带的沿岸海域。
《國語辭典》:宝婺(寶婺)  拼音:bǎo wù
1.女宿的别名,参见「女」条。
2.借指女神。唐。李商隐 七夕偶题诗:「宝婺摇珠佩,常娥照玉轮。」也称为「婺女」。
3.对于妇女的美称。唐。薛稷 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诗:「月下琼娥去,星分宝婺行。」
《國語辭典》:婺女  拼音:wù nǚ
星官名,为女宿的别称。《左传。昭公十年》:「有星出于婺女。」参见「女」条。
《國語辭典》:步摇(步搖)  拼音:bù yáo
一种古代妇女首饰。用金丝屈曲宛转做成花枝的形状,缀以垂珠,插于发髻之下,因走路时随步摇动,故称为「步摇」。汉。刘熙《释名。释首饰》:「步摇,上有垂珠,步则摇也。」唐。白居易〈长恨歌〉:「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漢語大詞典》:步摇冠
冠名。汉书·江充传:“ 充 衣纱縠襌衣,曲裾后垂交输,冠襌纚步摇冠,飞翮之缨。” 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冠襌纚,故行步则摇,以鸟羽作缨也。”晋书·慕容廆载记:“时 燕 代 多冠步摇冠, 莫护跋 见而好之,乃歛髮袭冠,诸部因呼之为 步摇 ,其后音讹,遂为 慕容 焉。”
分類:冠名
《漢語大詞典》:县太君(縣太君)
古代妇女封号。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嫔御命妇·太君:“ 唐 制四品妻为郡君,五品为县君,其母邑号皆加太君,封称太,此其始也。”宋史·职官志十:“詔定文武羣臣母妻封号……贵人母封县太君……庶子、少卿监、司业、郎中、京府少尹、赤县令……母封县太君……其餘升朝官已上遇恩,并母封县太君。”
分類:妇女封号
《漢語大詞典》:青裙
青布裙子。古代平民妇女的服装。 前蜀 杜光庭 《仙传拾遗·张子房》:“﹝ 张良 ﹞遇四、五小儿路上羣戏,一儿曰:‘着青裙,入天门,揖 金母 ,拜 木公 。’”新五代史·楚世家·周行逢:“﹝ 严氏 ﹞至则营居以老,岁时衣青裙押佃户送租入城。”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三:“读太夫人《緑浄轩自寿》云:‘自分青裙终老妇,滥叨紫綍拜乡君。’”
《國語辭典》:潮信  拼音:cháo xìn
1.潮水。因潮汐起落有一定的时刻,故称为「潮信」。唐。李嘉祐 南浦渡口诗:「东风潮信满,时雨稻粳齐。」《水浒传》第一一九回:「这潮信日夜两番来,并不违时刻。今朝八月十五日,合当三更子时潮来。因不失信,为之潮信。」
2.比喻妇女行经的时期。
《國語辭典》:全节(全節)  拼音:quán jié
1.保全节操、气节。《汉书。卷七。昭帝纪》:「栘中监苏武前使匈奴,留单于庭十九岁乃还,奉使全节,以武为典属国,赐钱百万。」
2.妇女保全名节、贞操。清。李渔《閒情偶寄。卷一。词曲部。密针线》:「赵五娘千里寻夫,只身无伴,未审果能全节与否。」
《漢語大詞典》:金雀
(1).钗名。妇女首饰。 晋 陆机 《日出东南隅行》:“金雀垂藻翘,琼珮结瑶璠。” 唐 白居易 《长恨歌》:“花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明 无心子《金雀记·开场》:“掷果车灯宵驰纵,金雀盟天假良缘。”
(2).花名。
《國語辭典》:盖头(蓋頭)  拼音:gài tou
古时妇女蒙面的头巾,多用于上街、婚礼或丧礼。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嫁娶》:「并立堂前,遂请男家双全女亲,以秤或用机杼挑盖头,方露花容。」《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五三出》:「盖头试待都揭起,春胜也不须留住。天生缘分克定,好一对夫妻。」也称为「搭面」。
《漢語大詞典》:庭帏(庭幃)
(1).指妇女居住的内室。 唐 寒山 《诗》之十二:“鸚鵡宅西国,虞罗捕得归。美人朝夕弄,出入在庭幃。”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镜听:“庭幃之中,固非愤激之地。”
(2).庭闱。指父母居住处。 唐 孟浩然 《送王五昆季省觐》:“公子恋庭幃,劳歌涉海沂。”《再生缘》第十七回:“闺阁知音稿当玩,庭幃尊长尽开颜。”参见“ 庭闈 ”。
《國語辭典》:庭闱(庭闈)  拼音:tíng wéi
父母所住的厅房。今为作父母的代称。唐。杜甫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诗:「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西游记》第三回:「把那万里之遥,只当庭闱之路,所谓点头径过三千里,扭腰八百有馀程。」
《漢語大詞典》:荆钗(荆釵)
(1).荆枝制作的髻钗。古代贫家妇女常用之。 唐 李山甫 《贫女》诗:“平生不识绣衣裳,閒把荆釵亦自伤。” 明 潘绂 《老女吟》:“无端忽听邻家语,笑整荆釵独闭门。”参见“ 荆釵布裙 ”。
(2).借指贫家妇女。 宋 范成大 《腊月村田乐府,分岁词》:“荆釵劝酒仍祝愿:‘但愿尊前且强健!’” 元 房皞 《贫家女》诗:“持身但如冰雪清,德耀荆釵有令名。” 清 陈维嵩 《减字木兰花·岁暮灯下》词:“零落而今,累汝荆釵伴藁砧。”
(3).指《荆钗记》。 元 柯丹丘 作。现今流传者多为 明 人改本。写 宋 王十朋 与妻 钱玉莲 双双拒绝权贵威逼,夫妻忠贞相爱的故事。 清 李渔 《比目鱼·发端》:“ 刘旦 生来饶艷质, 谭生 一见钟情极,默订鸞凰人不识。遭母逼……演《荆釵》,双双沉溺。”按,此谓重演《荆钗记》故事,形容双方爱情真挚。
《國語辭典》:荆钗布裙(荊釵布裙)  拼音:jīng chāi bù qún
用荆枝为钗,用粗布为裙。指贫穷或节俭妇女粗劣的服饰。南朝宋。虞通之〈为江教让尚公主表〉:「荆钗布裙,足得成礼。」《浮生六记。卷三。坎坷记愁》:「况锦衣玉食者,未必能安于荆钗布裙也。」也作「布裙荆钗」、「荆钗布袄」、「荆钗裙布」、「裙布荆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