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1074,分2072页显示  上一页  225  226  227  228  229  231  232  233  234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罗良弼(长卿 漫叟 )
许忻(子礼 )
赵子嶙(公远 )
释师体(别称 或庵体 师体 或庵 罗 )
陈良翰(邦炎、邦彦 献肃 )
韩紃(子礼 )
高登(彦先 东溪 世称 东溪先生 )
黄子善
吴冈(稚山 耐闲翁 )
曾觌(纯甫 海野老农 )
李缜(伯玉 万如居士 )
游操(存诚 定斋 )
王璧(子润 炳文 )
王鈇(承可 亦乐居士 )
蔡振(子立 )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四三三
罗良弼(一一○八——一一六四),字长卿,自号漫叟,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建炎三年复诗赋科,一出首乡举。绍兴二十七年廷试,授迪功郎,调赣州会昌东尉。隆兴二年卒,年五十七。著有文集三十卷、《欧阳三苏年谱》一卷、《欣会录》十卷、《诗话》二十卷、《闻书》七卷。见《澹庵集》卷二六《会昌县东尉罗迪功墓志铭》。
许忻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开封襄邑人,字子礼。徽宗宣和三年进士。高宗时为吏部员外郎。上书反对与金议和,疏入不省。请外补,授荆湖南路转运判官。后谪居抚州,起知邵阳,卒。
全宋文·卷四○○九
许忻,字子礼,许翰弟,拱州襄邑(今河南睢县)人。宣和三年进士。绍兴中知无锡县。八年,召为秘书省校书郎,迁吏部员外郎。上疏论和议不便,乞正王伦卖国之罪,忤秦桧意,出为荆湖南路转运判官。继又奉祠屏居临川。十九年起知邵州,又坐与李光相知降官,卒。见《宋史》卷四二二本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一八、一三○、一三四、一六○、一六一,《宋元学案》卷四五。
赵子嶙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太祖六世孙,字公远。第进士。高宗建炎三年知湖州,时金兵南侵,子嶙率将士御敌,士卒皆感励死守。事甫定,即罢去。绍兴间徙居诸暨智度寺卒。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师体(一一○八~一一七九),号或庵,俗姓罗,黄岩(今属浙江)人。年十五师妙智院守威,弱冠为沙弥,初参此庵元于天台护国,后为虎邱瞎堂慧远禅师首座。历住吴之报觉,润之焦山。孝宗淳熙六年卒,年七十二。为南岳下十六世,护国此庵景元禅师法嗣。有《语录》一卷传世。《嘉泰普灯录》卷二○、《五灯会元》卷二○、《补续高僧传》卷一一有传。 释师体诗,据《续古尊宿语录》所收《或庵体禅师语》及他书所录,编为一卷。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师体。号或庵。台州罗氏子。初参此庵元布衲。于天台护国。因举庞马选佛颂。至第三句。此庵喝之。师大悟。遂匿迹深山中。丞相钱象先。慕其为人。致以天封。勉令出世。师摇手曰。我不解悬羊头卖狗肉也。即宵遁去。乾道初。瞎堂住国清。因见师圆通像赞。惊喜曰。不谓此庵有此儿。遍索之。得之江心于稠人中。请为第一座。及瞎堂迁虎丘。师访焉。平江道俗。请住觉报。觉报旧名老寿庵。师曰。先师嘱我。他日逢老寿止。今若合符契。遂欣然应命入院。小参曰。道常然而不渝。事有弊而必变。昔江西南岳诸祖。各稽古为训。考其当否。持以中道。务合人心。以悟为则。所以素风泠然。逮今未泯。若约衲僧门下。言前荐得。屈我宗风。句下分明。沉埋佛祖。然虽如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繇是。缁素喜所未闻。归者如市。淳熙六年。移焦山。将化示微恙。手书附砚一只。别郡守侍郎曾。逮至中夜说偈。毕脱去。年七十二也。曾公以偈悼之曰。翩翩只履逐西风。一物浑无布袋中。留下陶泓将底用。老夫无笔制虚空。曾亦知言者矣。师荷法以身为教。不专于言。常曰。丛林保于衲子。衲子保于道德。又曰。得一身之荣。不如得一世之名。得一世之名。不如得一贤衲子。使后学有师。丛林有主。呜呼。天下之至私者。无如此身。远得一步身。近得一步道。故师二保三得之说。诚绝世名言。愿终身诵之。不敢忘也。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二
或庵禅师。名师体。台州罗氏子也。师事此庵。兄事简堂。简堂既得契證。因密言于此庵曰。体公他日十倍于某。愿和尚怜之。此庵默然。自是护国诸役。皆遣体任之。体勇于谋道。虽百冗终岁。未见喜愠之色。忽彻旨于此庵一喝之下。乃投颂曰。商量极处见题目。途路穷边入试场。拈起毫端风雨快。者回不作探花郎。此庵密书片纸而付体曰。老寿开花。隹火结子。体乃匿迹天台。居无定所。崖穴之士。率得法利。丞相钱公象先。遂以天封招提。勉令应世。体宵遁去。钱公深为太息。乾道初。远公瞎堂住国清。因见体题圆通像赞曰。不依本分。恼乱众生。瞻之仰之。有眼如盲。长安风月贯今昔。那个男儿模壁行。惊喜曰。不谓此庵有此儿耶。遍索之。得于江心寺。固于稠人中。请充第一座。僧问体曰。一种没弦琴。久居在旷野。不是不会弹。未遇知音者。知音既遇。未审如何品弄。体曰。钟作钟鸣。鼓作鼓响。丛林杂然称善。瞎堂迁虎丘。体就省。道俗闻体高风。力以觉报兰若延之。觉报旧名老寿庵。体忻然来就。以为此地符先师所谶。体初住老寿。衲子难搆。瞎堂尝谓体曰。人之才器。自有大小。诚不可强。故楮小者不可怀大。绠短者不可汲深。鸱鸺夜撮虱。察秋毫。昼出瞋目。不见丘山。盖分定也。于是体别展机宜。以归来学。室中常摩捋苕帚柄。问学者曰。依稀苕帚柄。彷佛赤斑蛇。学者拟议。辄舞苕帚柄驱之。有老衲请其旨。体曰。棒下无生忍。临机不见爷。僧传至虎丘瞎堂曰。者个山蛮杜拗子。放拍盲禅。治你那一队野狐精。体闻说偈曰。山蛮杜拗得能憎。领众匡徒似不曾。越格倒拈苕帚柄。拍盲禅治野狐僧。瞎堂知之大笑而已。晚移焦山。上堂举临济四喝话。乃召众曰。者个公案。天下老宿。拈掇甚多。第恐皆未尽善。焦山不免四棱著地。与诸人分明注解。如何是金刚王宝剑咄。如何是踞地狮子咄。如何是探竿影草咄。如何是一喝不作一喝用咄。若也未会。拄杖子与焦山吐露看。卓一下曰。笑里有刀。又卓一下曰。毒蛇无眼。又卓一下曰。忍俊不禁。又卓一下曰。出门是路。更有一机举话。长老也理会不得。又曰。道生一。无角铁牛眠少室。一生二。祖父开田说大义。二生三。梁间紫燕语呢喃。三生万物。男儿活计离窠窟。多处添少处减。大虫怕吃生人胆。有若无。实若虚。争掩骊龙明月珠。是则是。祇如焦山坐断诸方舌头一句。作么生道。肚无偏癖病。不怕冷油齑。拍禅床下座。又云水率以十智同真。浩浩商量。体曰。朝暮三四。岂良狙哉。乃大书于僧堂曰。阳春白雪非难和。藻鉴水壶岂足观。一把柳丝收不得。和烟搭在玉阑干。有居士。爱问诸禅曰。夫妇相打。通儿子作證。且道證父即是證母即是。江湖对者。不满其意。体寄以语曰。小出大遇。居士从此不问话。淳熙己亥八月示疾。召众言别曰。先师结子之谶。今其时矣。众涕哀不已。体挥其手。复弹指曰。铁树开花。雄鸡生卵。七十二年。摇篮绳断。遂趋寂。先一日。手书并砚寄别侍郎曾公。逮曾公奔至。以偈恸曰。翩翩只履逐西风。一物浑无布袋中。留下陶泓将底用。老夫无笔判虚空。 赞曰。千峰合岳。岳影自崇。万籁灵秋。秋光自迥。盖理之必然也。顾瞎堂索或庵于寂寞穷海之心。岂閒相识哉。然或庵一出。天下英灵霍然左袒。揆厥所繇。聱头之禅峻矣。乃其后叶与瞎堂远公齐鸣。岂非汉家子弟尽隆准乎。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二
释师体,字或庵。姓罗氏,台人也。赋性醇朴,不随尘俗。初在天台,丞相钱公象先请主天封,师体即宵遁去。宋乾道中,访瞎堂远于虎邱,吴人请主报觉,师体欣然从之。曰:“先师教我逢老寿止,今信矣。”盖报觉,旧名老寿庵也。既悟夙因,聿修净德,芳声速鬯,契结时贤。侍郎曾公相就问道,及曾公守润请主焦山,飞锡戾止,缁侣翕然。淳熙六年己亥八月四日示微疾,手书并砚,一别曾公,逮中夜书偈辞众,掷笔而寂,年七十有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8—1172 【介绍】: 宋台州临海人,字邦炎。早孤,事母孝。为文恢博有气。高宗绍兴五年进士。知瑞安县,县俗强梗,难治,独抚以宽。以荐擢监察御史。孝宗初历右正言、左司谏,论时事颇多补益。疏言汤思退奸邪,张浚精忠。罢言职,以直敷文阁知建宁府,除福建路计度转运副使,江东、浙西提刑。思退罢,召为宗正少卿,进给事中、兵部侍郎。除右谏议大夫。后为太子詹事,兼侍讲。以疾告老,除敷文阁直学士奉祠。在朝论谏纯正,多见嘉纳。光宗立,追谥献肃。
全宋诗
陈良翰(一一○八~一一七二),字邦彦,台州临海(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五年(一一三五)进士,调会稽县主簿。历知慈溪、瑞安县,衢州州学教授。三十一年,入为御史台检法官。擢监察御史。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除右正言,迁左司谏。二年,出知建宁府,擢福建路转运副使,改提点江东路刑狱,移浙西路。乾道四年(一一六八)以宗正少卿召,累迁给事中。八年,致仕,卒,年六十五。有奏议、文集二十卷,已佚。事见《晦庵集》卷九七《陈公行状》、《周文忠集》卷六六《陈公良翰神道碑》,《宋史》卷三八七有传。
全宋文·卷四四三三
陈良翰(一一○八——一一七二),字邦彦,台州临海(今浙江临海)人。绍兴五年进士及第,知瑞安县。累迁监察御史。孝宗立,除右正言,左司谏。知建宁府,福建转运副使,提点江东刑狱,移浙西。召为宗正少卿,兵部侍郎,除右谏议大夫。进给事中,以敷文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召为太子詹事,兼侍讲。未几,以疾告老,除敷文阁直学士、提举太平宫。乾道八年卒,年六十五。光宗立,特谥献肃。见《宋史》卷三八七本传,《朱文公文集》卷九七《敷文阁直学士陈公行状》,《周文忠公集》卷六六《陈公神道碑》。
韩紃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人,字子礼。高宗绍兴八年任潭州判官。上书言和议之非,知州李昭祖得其副本申诸朝廷,得旨:紃以小官,动摇国是,降官编管循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8 【介绍】: 宋漳州漳浦人,字彦先,号东溪。徽宗宣和间太学生。金兵南下时,与陈东等上书乞斩蔡京等六贼。廷臣复建和议,夺种师道、李纲兵权,登与东再次诣阙上书,力言和议之非。高宗绍兴二年登进士第,廷对极言时政,授富川主簿。召赴都堂审察,又上疏万言及《时议》六篇。知静江府古县,不屈豪强,不阿权贵。终为秦桧所忌,编管容州。卒年五十余。有《东溪集》。
全宋诗
高登(?~一一四八),字彦先,学者称东溪先生,漳浦(今属福建)人。徽宗宣和间太学生。钦宗靖康初与陈东等诣阙上书,乞斩蔡京、童贯等六贼。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举进士,廷对时力陈时政缺失,试官忌其直,调富川县主簿。八年,召赴都堂审察,又上书万言及时议六篇,秦桧恶其讥己,授静江府古县令。古县为桧父旧治,郡守胡舜陟讽为桧父建祠,拒不应,遂诬以事入静江狱,会舜陟死而免。十四年,为潮州归善令,因所出秋试题触怒秦桧,编管容州。十八年卒。著有《东溪集》,已佚。今传明嘉靖林希元重编本《东溪先生集》,仅上下两卷,已非其旧。事见《晦庵集》卷七九《漳州州学东溪先生高公祠记》、《东溪集》附录《东溪先生言行录》,《宋史》卷三九九有传。 高登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东溪集》(据林希元重编本)为底本,校以《两宋名贤小集·东溪集》(简称小集本)。另辑得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三九五九
高登(?——一一四八),字彦先,学者称东溪先生,漳州漳浦(今福建漳浦)人。徽宗时为太学生。宣和七年十二月,金兵南下,登与陈东上书乞斩六贼。次年,京师开封被困,因钦宗谋割地求和,并夺李纲、种师道兵权,又与陈东率军民数万伏阙上书,力言和议之非。中绍兴二年进士,廷对,有司恶其直,授富川主簿。摄新兴令。后召赴都堂审察,遂上疏万言及《时议》六篇。知静江府古县,拒绝为秦桧父建祠,被诬下狱。摄归善令,以考试命题忤秦桧,编管容州。有《东溪集》行世。见《宋史》卷三九九本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黄子善,泉(今福建泉州)人。高宗绍兴间曾客琼州,为塾师。正德《琼台志》卷三四有传。今录诗二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吴冈,字稚山,自号耐闲翁,惠安(今属福建)人。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进士,十年,为福州闽县尉(《梁溪集》附录《李忠定公挽诗》)。历峡、邵二州教授。有诗集六卷,已佚。事见明嘉靖《惠安县志》卷一二、一三。今录诗三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9—1180 【介绍】: 宋开封人,字纯甫,号海野老农。以父任补官。高宗绍兴三十年,为建王内知客。孝宗受禅,以潜邸旧人权知阁门事。与龙大渊朋比为奸,恃宠干政,广收贿赂,权势颇盛。坐事出为淮西副总管,徙浙东。乾道中升承宣使、节度使,后除开府仪同三司。用事近二十年,权震中外。有《海野词》。
全宋诗
曾觌(一一○九~一一八○),字纯甫,号海野老农,汴(今河南开封)人。高宗绍兴三十年(一一六○),以寄班祗候与龙大渊同为建王内知客。孝宗即位除权知閤门事,出为福建、浙东总管。乾道七年(一一七一),迁承宣使。淳熙元年(一一七四),除开府仪同三司。七年卒,年七十二。《宋史》卷四七○有传。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四五七五
曾觌(一一○九——一一八○),字纯甫,号海野老农,开封(今河南开封)人。绍兴三十年,以寄班祗候为建王府内知客。孝宗受禅,以潜邸旧人除权知閤门事。历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加少保。淳熙七年十二月卒,年七十二。著有《海野词》。觌以近习用事二十年,干预朝政,权震中外。《宋史》卷四七○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9—1164 【介绍】: 宋济州钜野人,寓居泉州晋江,字伯玉,号万如居士。李邴子。以荫补承务郎,主管敦宗院凡三十年。后为崇道祠官,以秦桧当国,退处于家。桧死,除通判福州,力请祠以归。有《梅花百咏》及文集。
全宋诗
李缜(一一○九~一一六五),字伯玉,自号万如居士,南渡后寓泉州(今属福建)。以父荫监南岳庙,迁福建路转运司主管文字。后主管敦宗院凡三十年。孝宗隆兴二年十二月卒。年五十六。有文十卷。梅百咏一篇,已佚。事见《晦庵集》卷九二《朝请大夫李公墓碣铭》。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一一
游操,字存诚,号定斋,建阳(今福建建阳)人。登宣和三年进士第。绍兴十三年,以左宣议郎除秘书省正字,寻迁监察御史。次年,除秘书少监。又次年,权礼部侍郎。以言者论其阿附吕颐浩,罢。晚奉祠居旴江。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八、一五一、一五三、一五五及《永乐大典》卷八八四三引《建安志》等。
王璧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明州鄞县人,字子润,号炳文。王庭秀子。徽宗宣和六年进士。悉焚前所为举子文,披阅群书,为古文。高宗绍兴初,复博学宏词科,璧首冠其选。历官校书郎、通判福州。未几卒。
全宋文·卷四○七五
王璧,字子润,号炳文,鄞县(今属浙江宁波)人,庭秀子。宣和六年登进士第。为详定一司敕令所删定官。绍兴五年试博学宏词科入等,历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十二年八月外任,除福州通判。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之二六、选举一二之一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二、一四六,《南宋馆阁录》卷八,《宝庆四明志》卷八、一○,《宋元学案补遗》卷二五。

人物简介

全宋诗
王鈇(?~一一四九),字承可,号亦乐居士,分宁(今江西修水)人。秦桧舅氏王本之子,以荫授通仕郎。高宗建炎中,通判邵州(清乾隆《南昌府志》卷四○)。绍兴中,尝提点浙西刑狱(《东窗集》卷九),提举两浙东路茶盐(《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七)。入为户部侍郎(《芦川归来集》卷九),出知湖州、广州(清乾隆《南昌府志》卷四○),十九年卒(《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九)。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四三九三
王鈇(或作「王铁」)(?——一一四九),字承可,号亦乐居士,豫章(今江西南昌)人,秦桧舅氏王本观复之子。桧荐于朝,除枢密院属官。绍兴初提举江南东路常平茶盐公事。十二年除直秘阁,移两浙西路提点刑狱,迁本路转运副使。擢户部侍郎,措置两浙经界。以敷文阁直学士知湖州,徙广东经略使、知广州。十九年卒于官。有《亦乐居士文集》六卷。见《芦川归来集》卷九,《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三之二八、食货六之四○,《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七、一四六、一四八、一五三、一五五、一五八、一五九,《宋史》卷三○、一六七、一七三,《南宋制抚年表》卷下,乾隆《南昌府志》卷四○。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蔡振(?~一一四九),字子立,闽县(今福建福州)人。家鼓山下。高宗绍兴十七年(一一四七)曾与莆田郑樵论儒释之学。十九年卒(《夷坚志·甲志》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