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8741,分2583页显示  上一页  359  360  361  362  363  365  366  367  36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河南梆子
河南坠子
盒子菜
盒子会
鹤子草
鹤子梅妻
盒子炮
盒子枪
红头子
红椅子
红缨帽子
红胡子
红带子
红刀子
红点子
《國語辭典》:河南梆子  拼音:hé nán bāng zi
河南地方戏曲。流行于河南全省和陕西、山西等地。梆子腔的一种,演唱时以硬木梆子按拍,节奏鲜明。也称为「豫剧」。
《國語辭典》:豫剧(豫劇)  拼音:yù jù
流行于河南全省和陕西、山西等地的剧种,属于梆子腔的一种。演唱时以硬木梆子按拍,节奏鲜明。也称为「河南梆子」。
《國語辭典》:河南坠子(河南墜子)  拼音:hé nán zhuì zi
河南地方戏曲。起源于河南和皖北的道情、莺歌柳、三弦书等。流行于河南及邻近各省。演唱者一人,左手打檀木或枣木简板,边打边唱。也有二人对唱,一人打简板,一人打单钹或书鼓。伴奏者拉坠琴,并用脚踏的梆子打节拍。唱词基本为七字句。
《國語辭典》:盒子菜  拼音:hé zi cài
北平肉铺所出售的熏酱肉类。因盛放在盒中论分卖出,故称为「盒子菜」。
《國語辭典》:盒子会(盒子會)  拼音:hé zi huì
明末,秦淮河畔的妓女每逢节日,在盒子里盛装各种新鲜的美味食品,互相比赛,举行宴会,称为「盒子会」。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五出:「是了,今日清明佳节,故此皆去赴会,但不知怎么叫做盒子会。」《儒林外史》第五三回:「又有一个盒子会,邀集多人,治备极精巧的时样饮馔,都要一家赛过一家。」
《漢語大詞典》:鹤子草(鶴子草)
见“ 鹤草 ”。
《漢語大詞典》:鹤草(鶴草)
蔓生草的一种。夏日开花,其形如飞鹤,故名。 晋 嵇含 南方草木状卷上:“鹤草,蔓生,其花麴尘,色浅紫,蒂叶如柳而短,当夏开花,形如飞鹤,觜翅尾足,无所不备。出 南海 ,云是媚草。” 清 吴伟业 《赋得西隐寺古松》:“鹿芝香作供,鹤草锦成茸。”亦称“ 鹤子草 ”。 唐 段公路 北户录·鹤子草:“鹤子草,蔓花也,其花麴尘,色浅紫,蒂叶如柳而小短,当夏开,南人云是媚草,甚神,可比怀草、梦芝,採之曝乾,以代面靨,形如飞鹤状,翅羽嘴距,无不毕备。”
《漢語大詞典》:鹤子梅妻(鶴子梅妻)
指 宋 隐士 林逋 以鹤为子、以梅为妻事。 清 董以宁 《河满子·同程村闲话》词:“若比 孤山 林处士 ,但非鹤子梅妻。”亦喻指妻子儿女。 清 复侬氏 等《都门纪变百咏》之六四:“健儿拥护出京都,鹤子梅妻又橘奴。”
分類:隐士林逋
《國語辭典》:盒子炮  拼音:hé zi pào
武器名。外有木盒的一种手枪,射击时,将此盒移置枪后,做为托柄,故称为「盒子炮」。简称为「盒子」。也称为「驳売枪」、「盒子枪」。
《漢語大詞典》:盒子枪(盒子槍)
方言。即驳壳枪。也叫盒子炮。 段荃法 《凌红蝶》:“村上来了一个挎盒子枪的人,说是要找这村的负责人。”
《國語辭典》:红头子(紅頭子)  拼音:hóng tóu zi
旧时占领山头为王的盗贼。因以红巾缠头,故称为「红头子」。《水浒传》第三四回:「红头子敢如此无礼!不须公祖忧心,不才便起军马,不拿了这贼,誓不再见公祖。」
《國語辭典》:红头(紅頭)  拼音:hóng tóu
吴语。称英租界中的印度巡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五回:「只见那去叫巡捕的家人来说:『此刻是交班的时候,街上没有巡捕。』龙光道:『你到门口站著,有了就叫进来,不问是红头白脸的。』」也称为「红头黑炭」、「红头阿三」。
《國語辭典》:红椅子(紅椅子)  拼音:hóng yǐ zi
旧时考试榜上有名,但居末位的人。因其正当朱笔钩处,故称为「红椅子」。
分類:称名
《高级汉语词典》:红缨帽子
清朝的礼帽,帽上披有红缨
《國語辭典》:红胡子(紅鬍子)  拼音:hóng hú zi
旧时东北各省对土匪的称呼。东北最强悍的山匪,早年多是胡人,其驰骋于大草原上时,多喜欢戴红头巾,故称为「红胡子」。也称为「胡匪」、「胡子」、「胡匪」、「胡子」。
《漢語大詞典》:红带子(紅帶子)
清 代皇室旁支子孙的代称。 清 制,以 太祖 努尔哈赤 之父 塔克世 为大宗,称其直系子孙为宗室;而以其叔伯弟兄之子孙为觉罗。凡觉罗皆系红色带为标志,故俗称觉罗为红带子。 清 邹容 《革命军》第二章:“我同胞不见夫彼所谓八旗子弟,宗室人员、红带子、黄带子、贝子、贝勒者乎?甫经成人,即有自然之禄俸。”
《漢語大詞典》:红刀子(紅刀子)
带血的刀子。红楼梦第七回:“那 焦大 反大叫起来,赶着 贾蓉 叫:‘不和我説别的还可;再説别的,咱们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
分類:刀子
《漢語大詞典》:红点子(紅點子)
清 代官员委任状,在人名上要加朱点,后因称差使、官职为红点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七回:“这是他遇了红点子,当了阔差使之故。”《文明小史》第五八回:“谁想到省几年,连红点子都没见过,家累又如此之重,真是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