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借周郎便
 
两乔
 
乔家那窈娘
  
大小乔
  
小乔初嫁
 
东风天不周郎与
 
江东大小乔
 
铜雀春情

相关人物
大乔
 
孙策
 
周瑜
 
小乔


《三国志》卷五十四〈吴书·周瑜传〉~259~
瑜长壮有姿貌。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往省之。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乃渡击秣陵,破笮融、薛礼,转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刘繇奔走,而策之众已数万矣。因谓瑜曰:「吾以此众取吴会平山越已足。卿还镇丹杨。」瑜还。顷之,袁术遣从弟胤代尚为太守,而瑜与尚俱还寿春。术欲以瑜为将,瑜观术终无所成,故求为居巢长,欲假涂东归,术听之。遂自居巢还吴。是岁,建安三年也。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即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以瑜恩信著于庐江,出备牛渚,后领春谷长。顷之,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复进寻阳,破刘勋,讨江夏,还定豫章、庐陵,留镇巴丘。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曰:「策从容戏瑜曰:『桥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

例句

西京才子旁看取,何似乔家那窈娘。 杜牧 偶呈郑先辈

周郎若见红儿貌,料得无心念小乔。 罗虬 比红儿诗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 赤壁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典故
道南宅

相关人物
周瑜
 
孙策


《三国志》卷五十四《吴书·周瑜传》
瑜长壮有姿貌。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例句

但苦山北寒,谁知道南宅。 李白 赠友人三首之三

典故
相关人物
周瑜
 
孙策
 
毂臣
 
郈成子


《昭明文选》卷五十五南朝梁·刘孝标(峻)《广绝交论》
「自昔把臂之英,金兰之友,曾无羊舌下泣之仁,宁慕郈成分宅之德。」唐·李善注:「孔丛子曰:郈成子自鲁聘晋,过于卫,右宰毂臣止而觞之,陈乐而不作,酣毕而送以璧,成子不辞。其仆曰:不辞,何也?成子曰:夫止而觞我,亲我也;陈乐不作,告我哀也;送我以璧,托我也。由此观之,卫其乱矣。行三十里而闻卫乱作,右宰毂臣死之。成子于是迎其妻子,还其璧,隔宅而居之」
《三国志》卷五十四〈吴书·周瑜传〉~259~
瑜长壮有姿貌。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例句

分宅脱骖间,感激怀未济。 杜甫 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

典故
公孙策

相关人物
公孙弘

参考典故
长倩赠


《汉书》卷五十八〈公孙弘卜式儿宽列传·公孙弘〉~263~
元光五年,复徵贤良文学,菑川国复推上弘。弘谢曰:「前已尝西,用不能罢,愿更选。」国人固推弘,弘至太常。上策诏诸儒:……时对者百馀人,太常奏弘第居下。策奏,天子擢弘对为第一。召入见,容貌甚丽,拜为博士,待诏金马门。

例句

孺子才虽远,公孙策未行。 于结 赋得生当一束

典故
功曹非复萧何

相关人物
孙策
 
虞翻
 
萧何


《三国志》卷五十七《吴书·虞翻传》
策曰:「君言是也……」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江表传》:「策笑曰:『然。』因曰:『孤有征讨事,未得还府,卿复以功曹为吾萧何,守会稽耳。』」

例句

勋业终(一作真)归马伏波,功曹非(一作无)复汉萧何。 杜甫 奉寄别马巴州(原注。时甫除京兆功曹。在东川。)

典故
孙策

相关人物
孙策
 
曹操(魏武帝)


《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孙破虏讨逆传》
「策为人,美姿颜,好笑语,性阔达听受,善于用人,是以士民见者,莫不尽心,乐为致死。刘繇弃军遁逃,诸郡守皆捐城郭奔走。吴人严白虎等众各万馀人,处处屯聚。吴景等欲先击破虎等,乃至会稽。策曰:『虎等群盗,非有大志,此成禽耳。』遂引兵渡浙江,据会稽,屠东冶,乃攻破虎等。尽更置长吏,策自领会稽太守,复以吴景为丹杨太守,以孙贲为豫章太守;分豫章为庐陵郡,以贲弟辅为庐陵太守,丹杨朱治为吴郡太守。彭城张昭、广陵张纮、秦松、陈端等为谋主、时袁术僭号,策以书责而绝之、曹公表策为讨逆将军,封为吴侯、后术死,长史杨弘、大将张勋等将其众欲就策,庐江太守刘勋要击,悉虏之,收其珍宝以归、策闻之,伪与勋好盟、勋新得术众,时豫章上缭宗民万馀家在江东,策劝勋攻取之、勋既行,策轻军晨夜袭拔庐江,勋众尽降,勋独与麾下数百人自归曹公、是时哀绍方彊,而策并江东,曹公力未能逞,且欲抚之、乃以弟女配策小弟匡,又为子章取贲女,皆礼辟策弟权、翊,又命扬州刺史严象举权茂才。」「建安五年,曹公与袁绍相拒于官渡,策阴欲袭许,迎汉帝,密治兵,部署诸将。未发,会为故吴郡太守许贡客所杀。先是,策杀贡,贡小子与客亡匿江边。策单骑出,卒与客遇,客击伤策。创甚,请张昭等谓曰:『中国方乱,夫以吴、越之众,三江之固,足以观成败。公等善相吾弟!』呼权佩以印绶,谓曰:『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知卿。』至夜卒,时年二十六。」

例句

十万梅鋗空寸土,三分孙策竟荒丘。 罗隐 吴门晚泊寄句曲道友

典故
月入怀中

相关人物
孙坚
 
孙坚夫人(吴氏)
 
孙策


《搜神记》卷十~74~
孙坚夫人吴氏,孕而梦月入怀。已而生策。及权在孕,又梦日入怀。以告坚曰:「妾昔怀策,梦月入怀;今又梦日,何也:」坚曰:「日月者,阴阳之精,极贵之象,吾子孙其兴乎。」
孙策 朝代:东汉末魏晋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5—200 【介绍】: 东汉末吴郡富春人,字伯符。孙坚子。少居寿春,广交江淮士族。坚死,就其舅丹阳太守吴景。汉献帝兴平初,依袁术,得坚残部千余人,乞率军助吴景。术表为折冲校尉,渡江转斗,击破刘繇。又渡浙江,击破严白虎等,自领会稽太守。后又夺庐江郡,在江东地区建立孙氏政权。曹操表为讨逆将军,封吴侯。后遇刺卒。弟孙权称帝,追谥长沙桓王。
全三国文·卷六十三
王姓孙讳策,字伯符,吴郡富春人,破虏将军坚之长子。曹公表为讨逆将军,封吴侯。建安五年薨。弟权称尊号,追谥曰长沙桓王。
《国语辞典》:孙策(孙策)  拼音:sūn cè
人名。(西元175~200)字伯符,吴郡富春人。三国时吴主孙权之兄。父坚战死,策整军渡江,所向皆破,遂定江东之地,后中箭伤重而卒。权称帝后,追谥长沙桓王。
《國語辭典》:孙郎(孫郎)  拼音:sūn láng
1.三国吴孙策。参见「孙策」条。
2.三国吴主孙权。参见「孙权」条。
《國語辭典》:猘儿(猘兒)  拼音:zhì ér
威猛的少年。《三国志。卷四六。吴书。孙策传》「曹公力未能逞,且欲抚之」句下南朝宋。裴松之。注:「吴历曰:『曹公闻策平定江南,意甚难之,常呼猘儿难与争锋也。』」
《漢語大詞典》:大桥(大橋)
亦作“ 大乔 ”。 三国 吴 孙策 之妻。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时得 桥公 两女,皆国色也。 策 自纳 大桥 , 瑜 纳 小桥 。”《三国演义》第四四回:“久闻 江东 乔公 有二女,长曰 大乔 ,次曰 小乔 。”
分類:大桥孙策
《漢語大詞典》:御史床
亦作“ 御史床 ”。 相传 汉 末 虞翻 为 孙策 所重,设此床以表贤。 昇明 三年, 萧子良 为 会稽 太守,郡阁下犹见此床。其地遂成名胜。艺文类聚卷二六引 南朝 梁元帝 《玄览赋》:“御史之牀犹在,督护之门不脩。” 宋 乐史 太平寰宇记·江南东道八·越州:“御史床在州东南四里, 虞翻 为 长沙桓王 ( 孙策 )所待,设此床以表贤。 翻 仕 汉 至御史。” 清 钱谦益 《奉赠会稽倪太公四十韵》:“膝前御史床犹在,宅畔尚书坞正深。”后因用作礼贤之典。 唐 韩翃 《送刘侍御赴陕州》诗:“明日怀贤处,依依御史牀。”
分類:孙策
《漢語大詞典》:连讳(連諱)
谓名讳相同。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酬嘲·杨玠》:“ 张策 戏曰:‘卿本无德量,忽共 叔室 同名。’ 玠 曰:‘尔既少才猷,敢与 伯符 连讳。’” 伯符 、 三国 吴 孙策 之字。
《國語辭典》:二乔(二喬)  拼音:èr qiáo
汉太尉桥玄的二个女儿,本作「二桥」,皆容貌出众,孙策纳大桥,周瑜纳小桥,桥姓后改为乔,故称为「二乔」。唐。杜牧 赤壁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國語辭典》:大乔(大喬)  拼音:dà qiáo
汉太尉桥玄之长女,后嫁与孙策为妻。参见「二乔」条。
分類:大乔
《漢語大詞典》:大桥(大橋)
亦作“ 大乔 ”。 三国 吴 孙策 之妻。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时得 桥公 两女,皆国色也。 策 自纳 大桥 , 瑜 纳 小桥 。”《三国演义》第四四回:“久闻 江东 乔公 有二女,长曰 大乔 ,次曰 小乔 。”
分類:大桥孙策
《國語辭典》:小乔(小喬)  拼音:xiǎo qiáo
三国时周瑜之妻。参见「二乔」条。宋。苏轼 念奴娇。大江东去词:「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漢語大詞典》:小桥(小橋)
(1). 三国 吴 周瑜 之妻。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时得 桥 公二女,皆国色也。 策 自纳 大桥 , 瑜 纳 小桥 。”
(2).小型桥梁。 北周 庾信 《咏画屏风诗》之五:“小桥飞断岸,高花出迥楼。” 元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漢語大詞典》:分宅
(1). 春秋 鲁 郈成子 与 卫 毂臣 为至交,后 毂臣 死于 卫 乱, 成子 迎养 毂臣 家眷与己隔宅而居。见孔丛子·陈士义。后以“分宅”指朋友间不负生死之义。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曾无 羊舌 下泣之仁,寧慕 郈成 分宅之德。”
(2).分到的托居之所,谓所处的位置。 唐 韩愈 《南山诗》:“藩都配德运,分宅占丁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