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掷地篇
  
金石击撞

相关人物
孙绰


《世说新语笺疏》上卷下〈文学〉~267~
孙兴公作天台赋成,以示范荣期,云:「卿试掷地,要作金石声。」范曰:「恐子之金石,非宫商中声!」然每至佳句,辄云:「应是我辈语。」

简释

掷地篇:喻文辞优美。唐羊士谔《郡中玩月寄江南李少府尹虞部孟员外》:“兹夕披云望,还吟掷地篇。”


例句

赋成先掷地,词高直掞天。 崔日知 冬日述怀呈韦祭酒张左丞兰台名贤

欲啸迁乔侣,先飞掷地文。 李峤 和杜侍御太清台宿直旦有怀

佐军髯尚短,掷地思还新。 李端 送郭参军赴降州

代天惊度日,掷地喜开襟。 武元衡 奉酬中书李相公早朝于中书候传点偶书所怀

掷地金声信有之,莹然冰玉见清词。 卢纶 酬崔侍御早秋卧病书情见寄时君亦抱疾在假中

兹夕披云望,还吟掷地篇。 羊士谔 郡中玩月寄江南李少尹虞部孟员外三首之二

掷地好词凌䌽笔,浣花春水腻鱼笺。 羊士谔 都城从事萧员外寄海梨花诗尽绮丽至惠然远及

六义惊摛藻,三台响掷金。 钱起 和范郎中宿直书晓玩清池赠南省同僚两垣遗补

兴来文雅振,清韵掷双金。 钱赸 奉和杜相公移长兴宅奉呈元相公

文章自娱戏,金石日击撞。 韩愈 病中赠张十八

典故
相关人物
孙绰

参考典故
登龙(一)


《晋书》卷五十六《孙绰传》
尝鄙山涛,而谓人曰:「山涛吾所不解,吏非吏,隐非隐,若以元礼门为龙津,则当点额暴鳞矣。」

例句

鸿羽不低飞,龙津徒自险。 钱起 送李四擢第归觐省

一与清风上芸阁,再期秋雨过龙津。 鲍溶 寄张十七校书李仁行秀才

典故
相关人物
孙绰


《晋书》卷五十六《孙楚传》附《孙绰传》
绰字兴公。博学善属文,少与高阳许询俱有高尚之志。居于会稽,游放山水,十有馀年,乃作《遂初赋》以致其意。

例句

云埋野艇吟归去,草没山田赋遂初。 罗隐 新安投所知

典故
孙绰才冠

相关人物
孙绰


《晋书》卷五十六《孙楚传》附《孙绰传》
「绰字兴公。」「绰少以文才垂称,于时文士,绰为其冠。温、王、郗、庾诸公之薨,必须绰为碑文,然后刊石焉。年五十八,卒。」

例句

贺循儒宗,孙绰才冠。 李瀚 蒙求

典故
谢安雅量

相关人物
孙绰
 
谢安


《世说新语笺疏》中卷上〈雅量〉~369~
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汎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諠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世说新语笺疏》中卷上〈雅量〉~369~
桓公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王甚遽,问谢曰:「当作何计?」谢神意不变,谓文度曰:「晋阼存亡,在此一行。」相与俱前。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桓惮其旷远,乃趣解兵。南朝梁·刘孝标注引宋明帝《文章志》曰:「桓温止新亭,大陈兵卫,呼安及坦之,欲于坐害之。王入失措,倒执手版,汗流沾衣。」
《國語辭典》:掷地(擲地)  拼音:zhí dì
1.投掷至地。《三国演义》第一五回:「张飞拔剑要自刎,玄德向前抱住,夺剑掷地。」
2.形容文章辞句工巧华美,声调铿锵悦耳。参见「掷地作金石声」条。唐。羊士谔 都城从事萧员外寄海梨花诗尽绮丽至惠然远及诗:「掷地好词凌䌽笔,浣花春水腻鱼笺。」
分類:掷地
《漢語大詞典》:掷地金声(擲地金聲)
晋 孙绰 作《天台山赋》成,对友人 范荣期 说:“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 范 起初不信,打开来一读,果然赞不绝口。事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晋书·孙绰传》。金石,钟罄之类的乐器。后以“掷地金声”形容辞章优美。 明 王錂《春芜记·访友》:“文章日就,何惭掷地金声。” 清 黄周星 《补张灵崔莹合传》:“童子遂进毫楮, 灵 即书云:‘胜跡天成説 虎丘 , 可中亭 畔足酣游。吟诗岂让 生公 法,顽石如何不点头。’遂併毫楮掷地,曰:‘佳哉,掷地金声也。’”亦作“ 掷地赋声 ”、“ 掷地有声 ”。 明 郑若庸 《玉玦记·赴试》:“腰印能如季士稀,恐掷地赋声难比。”《诗刊》1978年第6期:“这掷地有声的诗句,岂但是诗人一个人的情态,也是亿万人民的共同心声。”亦省作“ 掷地 ”、“ 掷金 ”、“ 掷金声 ”。 唐 羊士谔 《都城从事萧员外寄海梨花诗尽绮丽至惠然远及》:“掷地好词凌綵笔,浣花春水腻鱼笺。” 唐 钱起 《和范郎中宿直中书晓玩清池赠南省同僚两垣遗补》:“六义惊摛藻,三臺响掷金。” 清 吴伟业 《周栎园有墨癖漫赋》之一:“含香词赋掷金声,家住 玄都 对 管城 。”
《漢語大詞典》:掷金(擲金)
见“ 掷地金声 ”。
《漢語大詞典》:掷地金声(擲地金聲)
晋 孙绰 作《天台山赋》成,对友人 范荣期 说:“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 范 起初不信,打开来一读,果然赞不绝口。事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晋书·孙绰传》。金石,钟罄之类的乐器。后以“掷地金声”形容辞章优美。 明 王錂《春芜记·访友》:“文章日就,何惭掷地金声。” 清 黄周星 《补张灵崔莹合传》:“童子遂进毫楮, 灵 即书云:‘胜跡天成説 虎丘 , 可中亭 畔足酣游。吟诗岂让 生公 法,顽石如何不点头。’遂併毫楮掷地,曰:‘佳哉,掷地金声也。’”亦作“ 掷地赋声 ”、“ 掷地有声 ”。 明 郑若庸 《玉玦记·赴试》:“腰印能如季士稀,恐掷地赋声难比。”《诗刊》1978年第6期:“这掷地有声的诗句,岂但是诗人一个人的情态,也是亿万人民的共同心声。”亦省作“ 掷地 ”、“ 掷金 ”、“ 掷金声 ”。 唐 羊士谔 《都城从事萧员外寄海梨花诗尽绮丽至惠然远及》:“掷地好词凌綵笔,浣花春水腻鱼笺。” 唐 钱起 《和范郎中宿直中书晓玩清池赠南省同僚两垣遗补》:“六义惊摛藻,三臺响掷金。” 清 吴伟业 《周栎园有墨癖漫赋》之一:“含香词赋掷金声,家住 玄都 对 管城 。”
《漢語大詞典》:龙津(龍津)
(1).即 龙门 。 龙门 一名 河津 ,故称。晋书·郭璞传:“登降纷於九五,沦涌悬乎 龙津 。” 明 徐芳 《城门高》诗:“虾蝤百辈走耽耽,直取 龙津 为窟宅。”参见“ 龙门 ”。
(2).喻高德硕望。梁书·陆倕传:“过龙津而一息,望凤条而曾翔。”
(3).喻仕宦腾达之路。晋书·孙绰传:“﹝ 绰 ﹞尝鄙 山涛 ,而谓人曰:‘ 山涛 吾所不解,吏非吏,隐非隐,若以 元礼 门为 龙津 ,则当点额暴鳞矣。’” 唐 李商隐 《春日寄怀》诗:“欲逐风波千万里,未知何路到 龙津 。” 冯浩 注:“《三秦记》:‘ 河津 一名 龙门 ,水险不通,龟鱼之属莫能上,江海大鱼薄集门下数千,不得上,上则为龙。’”
(4).指龙池。 唐 李德裕 《离平泉马上作》诗:“十年紫殿掌洪钧,出入三朝一品身。 文帝 宠深陪雉尾, 武皇 恩厚宴 龙津 。”借指宫中。《醒世恒言·隋炀帝逸游召谴》:“轩内好,嬉戏下龙津。玉管朱絃闻尽夜,踏青鬭草事青春,玉輦从羣真。”参见“ 龙池 ”。
《國語辭典》:龙门(龍門)  拼音:lóng mén
1.比喻声望高的人的宅第。《后汉书。卷六七。党锢列传。李膺》:「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唐。李白〈与韩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
2.科举试场的正门。《儒林外史》第四二回:「大爷、二爷跟了这些人进去,到了二门口接卷,进龙门归号。」《红楼梦》第一一九回:「我们两个人一起去交了卷子,一同出来,在龙门口一挤,回头就不见了。」
3.汉朝司马迁生于龙门,故以龙门代指司马迁。北周。庾信〈哀江南赋〉:「信生世等于龙门,辞亲同于河洛。」
《國語辭典》:龙池(龍池)  拼音:lóng chí
1.湖泊名:(1)在四川省宜宾县西南。(2)在陕西省西安市东南。
2.琴的底孔。上曰龙池,下曰凤池。
《國語辭典》:遂初  拼音:suì chū
语出《晋书。卷五六。孙楚传》:「少与高阳许询俱有高尚之志。居于会稽,游放山水,十有馀年,乃作遂初赋,以致其意。」指辞官归隐,得遂其初志。唐。李白 送贺监归四明应制诗:「久辞荣禄遂初衣,曾向长生说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