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763,分18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典故(续上)
学周公
独学陋
擎窗学问
学樊迟(又作:学樊迟稼 ...)
学鸡鸣(又作:学鸣鸡)
歌从雍门学
耕也绥,学也禄
华阴学雾
学终军
佳期学取弄潮儿
学步(又作:矜学步 邯郸学步)
花砖学士
学屠龙(又作:屠龙学 龙希莫学屠)
家学青箱(又作:青箱传学)
经旨得欧阳学
典故
吾衰矣
 
周公不梦
 
周公入梦
 
梦周公
 
梦周孔
 
学周公
 
东周梦
 
甚矣吾衰矣

相关人物
孔子
 
周公


《论语·述而》~60~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史记》卷四〈周本纪〉
武王即位,太公望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毕公之徒左右王,师脩文王绪业。……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畔周,公乃摄行政当国。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畔周。周公奉成王命,伐诛武庚、管叔,放蔡叔。以微子开代殷后,国于宋。颇收殷馀民,以封武王少弟封为卫康叔。晋唐叔得嘉谷,献之成王,成王以归周公于兵所。周公受禾东土,鲁天子之命。初,管、蔡畔周,周公讨之,三年而毕定,故初作大诰,次作微子之命,次归禾,次嘉禾,次康诰、酒诰、梓材,其事在周公之篇。周公行政七年,成王长,周公反政成王,北面就群臣之位。

例句

凄其望吕葛,不复梦周孔。 杜甫 晚登瀼上堂

典故
独学陋


《礼记·学记》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例句

礼称独学陋,易贵不远复。 韩愈 招杨之罘

典故
擎窗学问
 
短擎灯
 

《全唐诗》卷三百四十〈短灯檠歌〉
长檠八尺空自长,短檠二尺便且光。黄帘绿幕朱户闭,风露气入秋堂凉。裁衣寄远泪眼暗,搔头频挑移近床。太学儒生东鲁客,二十辞家来射策。夜书细字缀语言,两目眵【案:音痴。】昏头雪白。此时提携当案前,看书到晓那能眠。一朝富贵还自恣,长檠高张照珠翠。吁嗟世事无不然,墙角君看短檠弃。
典故
学樊迟
 
学樊迟稼
  
樊迟学稼

相关人物
孔子
 
樊迟


《论语注疏·子路》~6~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例句

灌园输井税,学稼奉晨昏。 权德舆 暮春闲居示同志

学稼功还弃,论边事亦沉。 卢纶 酬李端长安寓居偶咏见寄

求名虽有据,学稼又无田。 耿湋 渭上送李藏器移家东都

禄微赖学稼,岁起归衡茅。 钱起 东皋早春寄四校书

犹嫌子夏儒,肯学樊迟稼。 韩愈 县斋有怀

典故
乱真鸡
 
借晓人
 
伪鸡鸣
 
函谷孟尝归
 
函关报晓鸡
 
学鸡鸣
 
学鸣鸡
 
崤函关出
 
感孟尝
 
放孟尝回
 
漏却田文
   
脱函关厄
 
开关计
 
鸡鸣函谷
 
鸡鸣夜乱
 
鸡鸣夫
  
鸡鸣试关
 
齐客偷秦官

相关人物
田文(孟尝君)


《史记》卷七十五〈孟尝君列传〉~2354~
齐湣王二十五年,复卒使孟尝君入秦,昭王即以孟尝君为秦相。人或说秦昭王曰:「孟尝君贤,而又齐族也,今相秦,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矣。」于是秦昭王乃止。囚孟尝君,谋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愿得君狐白裘。」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臧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孟尝君得出,即驰去,更封传,变名姓以出关。夜半至函谷关。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逐之。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出如食顷,秦追果至关,已后孟尝君出,乃还。始孟尝君列此二人于宾客,宾客尽羞之,及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拔之。自是之后,客皆服。
《检仙经》
世俗诸方,亦不必皆尔。大抵养命之药,则多君,养性之药,则多臣,治病之药,则多佐。

简释

鸡鸣狗盗:喻指人物或技能不伦不类、委琐卑下、唐宋之间《过函谷关》;“鸡鸣将狗盗,论德不论勋。”


例句

犹嫌未远函关道,正睡刚闻报晓鸡。 吴融 阌乡寓居十首茆堂

鸡鸣将狗盗,论德不论勋。 宋之问 过函谷关

应从漏却田文后,每度闻鸡不免疑。 崔道融 关下

高谈先马度,伪晓预鸡鸣。 李世民 入潼关

纵使鸡鸣遇关吏,不知余也是何人。 李涉 晓过函谷关

鸡鸣函谷客如雾,貌同心异不可数。 柳宗元 古东门行

开关自有冯生计,不必天明待汝啼。 汪遵 鸡鸣曲

欲学鸡鸣试关吏,太平时节懒思量。 罗隐 武牢关

二子依公子,鸡鸣狗盗徒。 贯休 怀钱唐罗隐章鲁封

时当凤来日,孰用鸡鸣夫。 鲍溶 留辞杜员外式方

典故
三日响
 
梁上歌声绕
 
歌从雍门学
  
歌绕夜梁
 
歌声梁上浮
 
歌响拂雕梁
 
清歌绕飞梁
 
绕尘梁
   
绕梁唱
  
绕栋宇
  
绕红梁
 
声飞梁
 
送曲韩娥
  
韩娥音
 
馀声三日飞
 
相关人物
薛谭
 
韩娥


《列子集释》卷五〈汤问篇〉~77~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秦青顾谓其友曰:「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馀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逆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跃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赂发之。故雍门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遗声。」

简释

余音绕梁:喻指歌声宛转悠扬。唐孙觌《长乐寺》:“雍门已陈迹,余音空绕梁。”

韩娥:泛指歌女。唐贯休《酷吏词》:“韩娥唱一曲,锦段鲜照屋。”


例句

万梭为一素,世重韩娥色。 于濆 织素谣

徒惜越娃貌,亦蕴韩娥音。 于濆 里中女

韩娥绝唱唐衢哭,尽是人间第一声。 崔涂

不是楚词询宋玉,巴歌犹掩绕梁声。 汪遵 郢中

敧枕正牵题柱思,隔楼谁转绕梁声。 罗隐 中元夜泊淮口

歌绕夜梁珠宛转,舞娇春席雪朦胧。 罗隐 商于驿楼东望有感

潺湲陇水听难尽,并觉风沙绕杏梁。 羊士谔 夜听琵琶三首

典故
耕也绥,学也禄


《论语注疏·卫灵公》~40~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典故 
五里仙雾
 
五里公超雾
 
五里无因雾
  
作雾楷
 
公超雾
 
张楷雾
 
华阴学雾

相关人物
张楷


《后汉书》卷三十六〈郑范陈贾张列传·(子)张楷〉~243~
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时关西人裴优亦能为三里雾,自以不如楷,从学之,楷避不肯见。桓帝即位,优遂行雾作贼,事觉被考,引楷言从学术,楷坐系廷尉诏狱,积二年,恒讽诵经籍,作《尚书注》。后以事无验,见原还家。建和三年,下诏安车备礼聘之,辞以笃疾不行。年七十,终于家。子陵。

简释

五里仙雾:指仙境。唐李益《华阴东泉同张处土诸藏律师兼简县内同官因寄齐中书》:“故人邑中吏,五里仙雾隔。”

五里雾:指大雾或仙术。宋钱惟演《致斋太一宫》:“楼迷五里雾,坛烛九枝灯。”


例句

无质易迷三里雾,不寒长著五铢衣。 李商隐 圣女祠

五里无因雾,三秋只见河。 李商隐 镜槛

故人邑中吏,五里仙雾隔。 李益 华阴东泉同张处士诣藏律师兼简县内同官因寄齐中书

典故
学终军
 
折繻
 
抛繻入关
 
弃终繻
  
弃繻入关
  
弃关繻
  
终军
 
终军少
 
终军弃繻
 
识旧吏
 
关门弃繻

相关人物
终军

参考典故
请缨


《汉书》卷六十四下《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列传·终军》
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少好学,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至府受遣,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甚奇之,与交结。军揖太守而去,至长安上书言事。武帝异其文,拜军为谒者给事中。……初,军从济南当诣博士,步入关,关吏予军繻。军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繻而去。军为谒者,使行郡国,建节东出关,关吏识之,曰:「此使者乃前弃繻生也。」军行郡国,所见便宜以闻。还奏事,上甚说。(三国魏·张晏注:「繻音须。繻,符也。书帛裂而分之,若券契矣。」)当发使匈奴,军自请曰:「军无横草之功,得列宿卫,食禄五年。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驽下不习金革之事,今闻将遣匈奴使者,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画吉凶于单于之前。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诏问画吉凶之状,上奇军对,擢为谏大夫。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天子大说,赐南越大臣印绶,壹用汉法,以新改其俗,令使者留填抚之。越相吕嘉不欲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语在南越传。军死时年二十馀,故世谓之「终童」。

例句

弃繻当日路,应竞看终军。 姚鹄 送刘耕归舒州

遥知出关后,更有一终军。 岑参 送薛播擢第归河东

陆贾真迂阔,终童久寂寥。 徐弦 送高舍人使岭南

弃繻怀远志,封泥负壮情。 李世民 入潼关

未遂终军志,何劳思故乡。 李咸用 边城听角

重看题壁处,岂羡弃繻生。 李德裕 重过列子庙追感顷年自淮服与居守王仆射同题名于庙壁仆射已为御史余尚布衣

所希常道泰,非复候繻同。 李隆基 早度蒲津关

关吏不须迎马笑,去时无意学终军。 杜牧 出关

潼关识旧吏,吏发已如丝。 杜牧 杜秋娘诗

宓子弹琴邑宰日,终军弃繻英妙时。 杜甫 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二首

密侍仝锵佩,雄才本弃繻。 权德舆 奉和许阁老酬淮南崔十七端公见寄

志业尝探绝编义,风尘虚作弃繻生。 权德舆 送殷卿罢举归淮南旧居

李广少时思报国,终军未遇敢论边。 武元衡 长安叙怀寄崔十五

市义虚焚券,关讥谩弃繻。 温庭筠 病中书怀呈友人

即今扬策度,非是弃繻回。 王勃 散关晨度

国讶终军少,人知贾谊贤。 王维 哭祖六自虚

弃繻频北上,怀刺几西游。 王绩 晚年叙志示翟处士正师

蕴藏经国术,轻弃度关繻。 白居易 东南行一百韵寄通州元九侍御澧州李十一舍人果州崔二十二使君开州韦大员外

方同白衣见,不是弃繻人。 窦群 经潼关赠宇文十

新经梦笔夜,才比弃繻年。 耿湋 送郭秀才赴举

莫道归繻在,来时弃故关。 耿湋 题李孝廉书房

若值乡人问,终军贱不还。 薛能 关中送别

终军壮节埋黄土,杨震丰碑翳绿苔。 薛逢 潼关驿亭

终童之死谁继出,燕颔儒生今俊逸。 钱起 送傅管记赴蜀军

为报明年杏园客,与留绝艳待终军。 韦庄 送范评事入关

典故
佳期学取弄潮儿
  
海潮堪凭


《全唐诗》卷二百八十三〈江南词【江南曲】〉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典故 
寿陵步
 
失本步
 
失步人
  
忘却金闺故步
 
矜学步
 
羡邯郸
   
相关人物
公子牟
 
公孙龙
 
庄子


《庄子集释》卷六下〈外篇·秋水〉~598~
公子牟隐机大息,仰天而笑曰:「子独不闻夫埳井之蛙乎?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虷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于是埳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而犹欲观于庄子之言,是犹使蚊负山,商蚷驰河也,必不胜任矣。且夫知不知论极妙之言而自适一时之利者,是非埳井之蛙与?且彼方跐黄泉而登大皇,无南无北,奭然四解,沦于不测;无东无西,始于玄冥,反于大通。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子往矣!且子独不闻夫寿陵馀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
《汉书》卷一百上〈叙列传上〉~4206~
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髣佛,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

简释

邯郸步:指学习方法不当,不仅未学到新技能,反而失去了原有技能。宋欧阳修《镇阳读书》:“有类邯郸步,两失皆茫茫。”


例句

邯郸笑匍匐,燕蒯受揶揄。 元稹 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

寿陵失本步,笑杀邯郸人。 李白 古风之三十五

耻矜学步贻身患,岂慕醒狂蹑祸阶。 李绅 州中小饮便别牛相

蹉跎翻学步,感激在知音。 杜甫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

昔余迷学步,投迹忝词源。 骆宾王 早秋出塞寄东台详正学士

典故
稳步过花砖
 
花砖学士
 
花砖视草


《全唐诗》卷四百四十二〈待漏入阁书事奉赠元九学士阁老〉
衙排宣政仗,门启紫宸关。彩笔停书命【彩笔停书几】,花砖趁立班。稀星点银砾,残月堕金环【残月堕金镮】。暗漏犹传水,明河渐下山。从东分地色,向北仰天颜。碧缕炉烟直,红垂佩尾閒【红垂旆尾閒】。纶闱惭并入【纶帏惭并入】,翰苑忝先攀。笑我青袍故,饶君茜绶殷【饶君紫绶殷】。诗仙归洞里,酒病滞人间。好去鸳鸾侣,冲天便不还。
典故
千金费屠龙
 
学屠龙
  
屠龙事业
 
屠龙学
 
屠龙工巧
 
屠龙手
 
屠龙技
 
屠龙破产
 
屠龙计
 
技悔屠龙
 
艺可屠龙
 
龙屠
 
龙希莫学屠


《庄子集释》卷十上〈杂篇·列禦寇〉~046~
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简释

屠龙:喻指技艺华而不实。唐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屠龙破千金,为艺亦云亢。”

屠龙手:喻有才能而不为所用之人。宋苏轼《次韵张安道读杜诗》:“巨笔屠龙手,微官似马曹。”

典故
家学青箱
   
相关人物
王淮之


《宋书》卷六十〈王准之列传〉
王淮之字元曾,琅邪临沂人。高祖彬,尚书仆射。曾祖彪之,尚书令。祖临之,父讷之,并御史中丞。彪之博闻多识,练悉朝仪,自是家世相传,并谙江左旧事,缄之青箱,世人谓之「王氏青箱学」。

简释

青箱传学:指世传家学。唐刘禹锡《忂州徐员外使君遗以缟纻兼竹书箱因成一篇用答佳贶》:“远放歌声分白巴,知传家学与青箱。”


例句

青箱传学远,金匮纳书成。 刘禹锡 南海马大夫见惠著述三通勒成四帙上自邃古达于国朝采其菁华至简如富钦受嘉贶诗以谢之

远放歌声分白纻,知传家学与青箱。 刘禹锡 衢州徐员外使君遗以缟纻兼竹书箱因成一篇用答佳贶

须知孔子庙堂碑,便是青箱中至宝。 贾耽 赋虞书歌

典故
经旨得欧阳学


《欧阳修全集·附录》卷二〈欧阳文忠公神盗碑〉
公于六经,长于《易》、《诗》、《春秋》,其所发明,多古人所未见。尝奉诏撰《唐本纪》、《表》、《志》,《五代史》二书。《本纪》法严而词约,多取《春秋》遗意。……凡为《易童子问》三卷、《诗本义》十四卷。
《漢語大詞典》:短檠灯(短檠燈)
矮架的灯。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三折:“对着盏碧荧荧短檠灯,倚着扇冷清清旧幃屏。”
《漢語大詞典》:学稼(學稼)
学种庄稼;务农。论语·子路:“ 樊迟 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 唐 钱起 《东皋早春寄郎四校书》诗:“禄微赖学稼,岁晚归衡茅。” 唐 卢纶 《酬李端长安寓居偶见寄》诗:“学稼功还弃,论边事亦沉。” 宋 朱熹 《次秀野沧波馆刈麦》之二:“我欲卖刀来学稼,不知还许受廛么。”
《國語辭典》:狗盗(狗盜)  拼音:gǒu dào
窃贼。《幼学琼林。卷四。鸟兽类》:「强兼并者曰鲸吞,为小贼者曰狗盗。」
《國語辭典》:狗盗鸡鸣(狗盜雞鳴)  拼音:gǒu dào jī míng
比喻有某种不足称道的技能之徒,或指卑下的技能。参见「鸡鸣狗盗」条。《东周列国志》第九三回:「吾之得脱虎口,乃狗盗鸡鸣之力也。」
《國語辭典》:鸡鸣狗盗(雞鳴狗盜)  拼音:jī míng gǒu dào
战国时秦昭王囚孟尝君,打算加以杀害。孟尝君的门客,一个装狗入秦宫偷狐白裘;另一个学鸡叫使函谷关关门早开,孟尝君因此而脱难。典出《史记。卷七五。孟尝君传》。后以比喻有某种卑下技能的人,或指卑微的技能。《汉书。卷九二。游侠传。序》:「繇是列国公子,魏有信陵,赵有平原,齐有孟尝,楚有春申,皆藉王公之势,竞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也作「狗盗鸡鸣」。
《國語辭典》:鸡鸣狗盗(雞鳴狗盜)  拼音:jī míng gǒu dào
战国时秦昭王囚孟尝君,打算加以杀害。孟尝君的门客,一个装狗入秦宫偷狐白裘;另一个学鸡叫使函谷关关门早开,孟尝君因此而脱难。典出《史记。卷七五。孟尝君传》。后以比喻有某种卑下技能的人,或指卑微的技能。《汉书。卷九二。游侠传。序》:「繇是列国公子,魏有信陵,赵有平原,齐有孟尝,楚有春申,皆藉王公之势,竞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也作「狗盗鸡鸣」。
《漢語大詞典》:歌梁
指歌馆的屋梁。亦借指歌馆。典出列子·汤问:“昔 韩娥 东之 齐 ,匱粮,过 雍门 ,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绕梁欐,三日不絶。”《文选·谢朓〈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舞馆识餘基,歌梁想遗囀。” 刘良 注:“妙歌者发声,声绕梁而尘起,故见梁则想其餘声。” 唐 王勃 《铜雀妓》诗:“舞席纷何就,歌梁儼未倾。” 明 何景明 《丛台》诗:“黄金饰舞榭,白璧缀歌梁。”
分類:歌馆屋梁
《國語辭典》:绕梁(繞梁)  拼音:rào liáng
1.形容歌声美妙。《文选。陆机。演连珠五○首之一○》:「绕梁之音,实萦弦所思。」
2.古琴。《雅俗稽言。卷一二。器用。绕梁》:「楚庄王有琴曰绕梁。」
《国语辞典》:绕梁三日(绕梁三日)  拼音:rào liáng sān rì
声音连续不断。形容声音非常美妙。如:「她那美妙的歌声绕梁三日,不绝于耳。」也作「馀音绕梁」。
《漢語大詞典》:绕梁声(遶梁聲)
见“ 遶梁歌 ”。
《漢語大詞典》:绕梁歌
指优美动听而令人长久难忘的歌声。 南朝 梁 沈约 《相逢狭路间》诗:“大妇遶梁歌,中妇廻文织。”亦作“ 遶梁声 ”。 唐 罗隐 《中元夜泊淮口》:“欹歌正牵题柱思,隔楼谁转遶梁声。”参见“ 遶梁 ”。
《漢語大詞典》:韩娥(韓娥)
相传为古代 韩国 的善歌者。列子·汤问“昔 韩娥 东之 齐 ,匱粮,过 雍门 ,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绕梁欐,三日不絶。” 张湛 注:“﹝ 韩娥 ﹞ 韩国 善歌者也。”后因以“韩娥”指善歌者。亦借指歌妓。 隋 江总 《宛转歌》:“金樽送曲 韩娥 起,玉柱调絃 楚妃 叹。” 唐 沈亚之 《答冯陶书》:“闻古之 韩娥 ,其歌也,能易哀乐,变林籟,则有是也。”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弹丝》:“当筵调笙弄簫,羞杀我 韩娥 苏小 。”
分類:韩国张湛
《国语辞典》:馀音绕梁(馀音绕梁)  拼音:yú yīn rào liáng
馀音环绕屋梁旋转不去。形容音乐美妙感人,馀味不绝。《老残游记》第二回:「当年读书,见古人形容歌声的好处,有那『馀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话,我总不懂。」也作「绕梁之音」、「绕梁三日」、「馀妙绕梁」、「馀响绕梁」、「馀音袅袅」。
《漢語大詞典》:三里雾(三里霧)
谓浓雾。后汉书·张楷传:“﹝ 楷 ﹞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时 关西 人 裴优 亦能为三里雾,自以不如 楷 ,从学之, 楷 避不肯见。” 唐 李商隐 《圣女祠》诗:“无质易迷三里雾,不寒长著五銖衣。”后亦用以借指道术。 元 马祖常 《寿郝大参》诗:“留客只谈三里雾,见人不问五侯鯖。” 明 夏完淳 《大哀赋》:“忽焉五斗米之教起,三里雾之术成。”
《國語辭典》:五里雾(五里霧)  拼音:wǔ lǐ wù
本指东汉张楷施法术所制造的云雾。见《后汉书。卷三六。张霸传》。后比喻迷离恍惚的情境。如:「这个案件内情扑朔迷离,令负责调查的人如坠五里雾中。」
《漢語大詞典》:弃繻(棄繻)
汉书·终军传:“初, 军 从 济南 当诣博士,步入 关 , 关 吏予 军 繻。 军 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復传,还当以合符。’ 军 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復传还。’弃繻而去。”繻,帛边。书帛裂而分之,合为符信,作为出入关卡的凭证。“弃繻”,表示决心在 关中 创立事业。后因用为年少立大志之典。 唐 王绩 《晚年叙志示翟处士》诗:“弃繻频北上,怀刺几西游。” 唐 杜甫 《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诗之二:“ 虙子 弹琴邑宰日, 终军 弃繻英妙时。” 清 吴伟业 《感旧赠萧明府》诗:“授简肯忘羣彦会,弃繻谁识少年装。”
《漢語大詞典》:弃繻生(棄繻生)
指 汉 终军 。后泛指年少立大志之人。汉书·终军传:“ 军 为謁者,使行郡国,建节东出 关 , 关 吏识之,曰:‘此使者乃前弃繻生也。’” 唐 李德裕 《重过列子庙追感顷年与王仆射同题名于庙壁》诗:“重看题壁处,岂羡弃繻生。”参见“ 弃繻 ”。
《漢語大詞典》:弃繻(棄繻)
汉书·终军传:“初, 军 从 济南 当诣博士,步入 关 , 关 吏予 军 繻。 军 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復传,还当以合符。’ 军 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復传还。’弃繻而去。”繻,帛边。书帛裂而分之,合为符信,作为出入关卡的凭证。“弃繻”,表示决心在 关中 创立事业。后因用为年少立大志之典。 唐 王绩 《晚年叙志示翟处士》诗:“弃繻频北上,怀刺几西游。” 唐 杜甫 《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诗之二:“ 虙子 弹琴邑宰日, 终军 弃繻英妙时。” 清 吴伟业 《感旧赠萧明府》诗:“授简肯忘羣彦会,弃繻谁识少年装。”
《漢語大詞典》:终童(終童)
汉书·终军传载: 终军 , 济南 人。字 子云 。少好学,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 武帝 任为谒者给事中,累擢谏议大夫。后奉命赴 南越 (今 两广 地区)说 南越 王 入朝。 南越王 愿举国内属而其相 吕嘉 不从,举兵杀王及 终军 。死时年仅二十馀,时称“终童”。《汉书》有传·后因用以为称颂少年有为的典故。 唐 李嘉祐 《送张惟俭秀才入举》诗:“清秀过 终童 ,携书访老翁。” 宋 苏轼 《元日次韵张子野见和》:“旧交怀 贺老 ,新进谢 终童 。”
《國語辭典》:弄潮儿(弄潮兒)  拼音:nòng cháo ér
驾船的人或在潮中戏水的人。唐。李益 江南词:「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宋。梅尧臣〈青龙海上观潮〉诗:「何时更看弄潮儿,头戴火盆来就湿?」
《國語辭典》:弄潮  拼音:nòng cháo
游泳、戏水。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四。观潮》:「杭人有一等无赖不惜性命之徒,以大䌽旗或小清凉伞儿,各系绣色缎子满竿,伺潮出海门,百十为群,执旗泅水上,以迓子胥弄潮之戏。」也作「弄涛」。
《漢語大詞典》:寿陵失步(壽陵失步)
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 寿陵 餘子之学行於 邯郸 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后以“寿陵失步”比喻仿效不成,反而丧失了固有技能。 唐 李白 《古风》之三五:“丑女来效顰,还家惊四邻。 寿陵 失本步,笑杀 邯郸 人。” 秦牧 《艺海拾贝·“邯郸学步”》:“自从 庄子 的著作中叙述了它以后,‘邯郸学步’或者‘寿陵失步’这句成话,常常被许多人所引用。”
《國語辭典》:学步(學步)  拼音:xué bù
1.学习走路。如:「幼儿多在一岁半时开始学步。」
2.模仿别人。参见「邯郸学步」条。清。严复〈甲辰出都呈同里诸公〉诗:「江山如此人亦然,学步羞称时世贤。」
《國語辭典》:学步邯郸(學步邯鄲)  拼音:xué bù hán dān
比喻仿效他人,未能成就,反而失却自己本来的面目。参见「邯郸学步」条。晋。桓玄 与释慧远书劝罢道:「今世道士,虽外毁仪容,而心过俗人,所谓道俗之际,可谓学步邯郸,匍匐而归。」《周书。卷四。十七。艺术传。赵文深传》:「后知好尚难反,亦攻习褒书,然竟无所成,转被讥议,谓之学步邯郸焉。」
分類:模仿不成
《漢語大詞典》:邯郸匍匐(邯鄲匍匐)
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 寿陵 餘子之学行於 邯郸 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后因以“邯郸匍匐”比喻盲目效仿以致失去自己原来的长处。 金 元好问 《刘君用可庵》诗之二:“著脚绳桥已足忧, 邯郸 匍匐更堪羞。”参见“ 邯郸学步 ”。
《國語辭典》:邯郸学步(邯鄲學步)  拼音:hán dān xué bù
相传战国时期,燕国有个人到赵国的都城邯郸,看到赵国人走路姿势很美,就跟著学。结果不但没有学好,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掉了,便爬著回去。典出《庄子。秋水》。后用来比喻仿效他人,未能成就,反而失却自己本来的面目。《歧路灯》第一○一回:「邯郸学步,失其故步。」也作「学步邯郸」。
分類:模仿不成
《國語辭典》:邯郸学步(邯鄲學步)  拼音:hán dān xué bù
相传战国时期,燕国有个人到赵国的都城邯郸,看到赵国人走路姿势很美,就跟著学。结果不但没有学好,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掉了,便爬著回去。典出《庄子。秋水》。后用来比喻仿效他人,未能成就,反而失却自己本来的面目。《歧路灯》第一○一回:「邯郸学步,失其故步。」也作「学步邯郸」。
分類:模仿不成
《漢語大詞典》:邯郸步(邯鄲步)
犹言 邯郸 学步。 唐 卢照邻 《释疾文》序:“未攀偃蹇桂,一臂连踡;不学 邯郸 步,两足匍匐。寸步千里,咫尺山河。” 宋 姜夔 《白石诗说》:“ 陶渊明 天资既高,趣诣又远,故其诗散而庄,澹而腴,断不容作 邯郸 步也。” 清 吕履恒 《长歌行送友人游大梁》:“后来者谁可与言,东里之顰 邯郸 步。”
分類:邯郸
《國語辭典》:屠龙(屠龍)  拼音:tú lóng
比喻技巧高深,但却无用。参见「屠龙之技」条。清。王鹏运 沁园春:「画虎文章,屠龙事业,凄绝南歌入破时。」
《漢語大詞典》:青箱
(1).收藏书籍字画的箱笼。宋书·王准之传:“曾祖 彪之 ……博闻多识,练悉朝仪,自是家世相传,并諳 江 左旧事,缄之青箱。” 唐 贾耽 《赋虞书歌》:“须知《孔子庙堂碑》,便是青箱中至寳。” 清 方文 《润州早发》诗:“白露水千里,青箱书一函。”
(2).指青箱学。 唐 陆龟蒙 《药名离合夏日即事》诗之三:“青箱有意终须续,断简遗编一半通。” 明 无名氏 《赠书记·扫茔遘侠》:“髫年英俊,失恃煢煢甚,继箕裘青箱自幸。”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三章:“青箱谁寄,遗书何託;宗祀将斩,祠墓无依。”
(3).指古代行藉田礼时装种子的箱子。隋书·礼仪志二:“ 北齐 藉於帝城东南千亩内……以青箱奉穜稑种,跪呈司农,诣耕所洒之。”宋史·礼志五:“ 隋 以青箱奉穜稑, 唐 废其礼。青箱旧无其制,请用竹木为之而无盖,两端设襻,饰以青。” 宋 李长民 《广汴都赋》:“遂播青箱之嘉种,以成高廪之丰年。”
(4).指古代行册封礼时装封土的箱匣。隋书·礼仪志四:“诸王、五等开国及乡男恭拜,以其封国所在方,取社坛方面土,包以白茅,内青箱中。函方五寸,以青涂饰,封授之,以为社。”
(5).见“ 青葙 ”。
《漢語大詞典》:青葙
亦作“ 青箱 ”。 一名野鸡冠。一年生草本植物,夏秋之间开花,花色淡红,可供观赏。种子叫青葙子,可入药,有袪风热,清肝火,明目等作用。《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尺牘之迹,动见模楷焉”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青牛先生 ﹞常食青葙芫华。年似如五六十者,人或亲识之,谓其已有百餘岁矣。” 唐 皮日休 张贲 等《药名联句》:“白芷寒犹采,青箱醉尚开。”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青葙﹝集解﹞引《别录》:“青葙生田野间,嫩苗似莧可食,长则高三四尺。”
《漢語大詞典》:青箱传学(青箱傳學)
谓以史学为家学世代相传。 唐 刘禹锡 《南海马大夫见惠著述三通勒成四帙上自邃古达于国朝采其菁华至简如富钦受嘉贶诗以谢之》:“青箱传学远,金匱纳书成。”参见“ 青箱学 ”。
《漢語大詞典》:青箱学(青箱學)
宋书·王准之传:“曾祖 彪之 ……博闻多识,练悉朝仪,自是家世相传,并諳 江 左旧事,缄之青箱,世人谓之‘ 王氏 青箱学’。”后即以“青箱学”指传家的史学。 宋 苏舜钦 《黎生下第还乡》诗:“无废青箱学,穷愁古亦然。”亦作“ 青緗学 ”。 宋 刘弇 《蒋沙庄居》诗之六:“家有青緗学,儿传《急就》章。”
分類:传家史学
《漢語大詞典》:青箱家
能以史学传家的人家。 宋 范成大 《寄题王仲显读书楼》诗:“使君青箱家,文史装怀抱。”参见“ 青箱学 ”。
《漢語大詞典》:青箱学(青箱學)
宋书·王准之传:“曾祖 彪之 ……博闻多识,练悉朝仪,自是家世相传,并諳 江 左旧事,缄之青箱,世人谓之‘ 王氏 青箱学’。”后即以“青箱学”指传家的史学。 宋 苏舜钦 《黎生下第还乡》诗:“无废青箱学,穷愁古亦然。”亦作“ 青緗学 ”。 宋 刘弇 《蒋沙庄居》诗之六:“家有青緗学,儿传《急就》章。”
分類:传家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