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68,分45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书局
印纸
平准
预借
应官
公赋
幕宾
送官
官方
官里
归公
给据
官本
官差
簿籍
《國語辭典》:书局(書局)  拼音:shū jú
古代指官府中修纂书籍的地方。亦为官职名。今指书店。宋。王明清《挥尘前录。卷一。皇朝列圣搜访书籍》:「元祐中,重写御前书籍,又置校对黄本,以馆职资浅者为之,……又置重修晋书局。」
《漢語大詞典》:印纸(印紙)
旧时官府印发的各种表、簿以及证件等。旧唐书·食货志下:“市牙各给印纸,人有买卖,随自署记,翌日合算之。”宋史·何承矩传:“御书印纸,録其功最。”续资治通鉴·宋太宗至道元年:“州县官吏劝民垦田,悉书其数於印纸,以俟旌赏。”
《國語辭典》:平准(平準)  拼音:píng zhǔn
1.平稳物价,使其合于一定的标准。《史记。卷三○。平准书》:「大农之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即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踊。故抑天下物,名曰:『平准』。」
2.职官名。汉武帝时设置掌管物价平准事宜的官员。《史记。卷三○。平准书》:「置平准于京师,都受天下委输。」《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景帝后元年更名大农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司农。属官有太仓、均输、平准、都内、籍田五令丞,斡官、铁市两长丞。」
《國語辭典》:预借(預借)  拼音:yù jiè
事先支借。如:「他怕身上现款不足,向小王预借了五千元备用。」
《漢語大詞典》:应官(應官)
(1).犹当官。 唐 李商隐 《韩翃舍人即事》诗:“通内藏珠府,应官解玉坊。” 冯浩 笺注引 李养浩 曰:“应官,犹云当官,是 唐 人口语。”
(2).应付官府的赋税、徭役等。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一》:“人穷至坏屋卖瓦木,贷麦苗以应官。” 唐 李涉 《竹枝词》:“渡头少年应官去,月落西陵望不还。”
《漢語大詞典》:公赋(公賦)
官府的赋税。汉书·王嘉传:“今 贤 散公赋以施私惠,一家至受千金。”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上:“其孤寡贫穷,令宗人相赡之……以穀代公赋多少有次。行之期月,里无盗窃者。”
分類:官府赋税
《國語辭典》:幕宾(幕賓)  拼音:mù bīn
军中或官署中,办理文书及助理的人员。《三国演义》第三七回:「愚兄弟三人,长兄诸葛谨,现在江东孙仲谋处为幕宾。」也称为「幕友」。
《國語辭典》:送官  拼音:sòng guān
送往官府。《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九:「我们助他一臂擒他兄弟两个送官,等他当官追究为是。」《文明小史》第四九回:「情愿照赔,只求不要送官究办。」
《國語辭典》:官方  拼音:guān fāng
1.官吏应守的礼法、纪律。《资治通鉴。卷七九。晋纪一。武帝泰始四年》:「末世不能纪远而专求密微,疑心而信耳目,疑耳目而信简书,简书愈繁,官方愈伪。」也称为「官纪」。
2.公家方面,多指政府。如:「这件意外车祸已由官方详细调查。」
《漢語大詞典》:官里(官裏)
(1).犹言衙门里,官府里。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六:“ 朴 言:‘独臣妻有诗一首云:更休落魄贪盃酒,亦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 邹韬奋 《萍踪寄语》十六:“结果大家不答应他,把他捉将官里去,坐了六个月的监牢。”
(2).犹官家。指皇帝。 宋 周密 武林旧事·乾淳奉亲:“是日官里大醉,申后,宣 逍遥子 入便门,升輦还内。” 元 王伯成 《贬夜郎》第一折:“官里御手亲调醒酒汤。”《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且喜得夫人贵体无事,万千之喜。旦晚奏过官里,选日入宫,未知夫人意下如何?”
《國語辭典》:归公(歸公)  拼音:guī gōng
归属公家。《儒林外史》第四○回:「我的产业,攒凑拢来,大约还有七千金,你一总呈出归公便了。」《文明小史》第二○回:「这个钱又不是归公的,横竖是你自己上腰。」
《漢語大詞典》:给据(給據)
指官府发给凭证。《元典章·户部五·典卖》:“今后典卖田宅,先行经官给据。”《元典章·吏部二·承荫》:“今后彼处在任官员身故,例依随时给据,付子孙收执,听候求仕。”
分類:官府凭证
《國語辭典》:官本  拼音:guān běn
1.公家刻印的书籍版本。如:「古代官本书相当于现今政府所出版的书籍。」也作「官板」。
2.公营事业的资金。今亦称商家营业中所附的官股。如:「中钢、中油等公营事业,官本占了大部分。」
《國語辭典》:官差  拼音:guān chāi
1.官署的差役。如:「解官是古代负责押解人犯、解送税款等的官差。」
2.公家的事务。如:「这件官差可真是件苦差事。」《官话指南。卷二。官商吐属》:「不是官差,是办自己的私事去了。」
《國語辭典》:簿籍  拼音:bù jí
1.户籍簿。汉。王充《论衡。自纪》:「夫宅舍多,土地不得小;户口众,簿籍不得少。」
2.帐簿。宋。朱熹〈戊申封事〉:「积累挂欠空载簿籍,不可催理者者,拨还版曹。」《福惠全书。卷三。莅任部。亲查阅》:「出入丝毫,皆登簿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