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备官(備官)
(1).居官。后常用作任职的自谦之词,谓自己虚在官位,聊以充数。国语·鲁语下:“ 鲁 其亡乎,使僮子备官而未之闻邪?” 宋 曾巩 《洪州谢到任表》:“窃食累朝,备官儒馆。” 宋 王安石 《上杜学士言开河书》:“某愚不更事物之变,备官节下,以身得察以左右。”
(2).设官。管子·牧民:“审於时而察於用,而能备官者,可奉为君也。”
《國語辭典》:大夫  拼音:dà fū
1.职官名。历代沿用,多系中央要职和顾问。如御史大夫、光禄大夫、大中大夫等。
2.宋朝对有特殊技艺者的尊称。《警世通言。卷八。崔待诏生死冤家》:「启请婆婆,过对门裱褙铺里请璩大夫来说话。」
3.复姓。如汉代有大夫但。
《國語辭典》:有司  拼音:yǒu sī
官员。职有专司,故称为「有司」。三国蜀。诸葛亮 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红楼梦》第六八回:「著他写一张状子,只管往有司衙门中告去。」
《漢語大詞典》:少卿
(1).官名。大卿的副职。左传·昭公三十年:“我先大夫 印段 实往,敝邑之少卿也。”
(2).官名。 北魏 太和 时所设官名, 北齐 时为正卿的副职、 隋 唐 至 清 亦沿置。参阅文献通考·职官九、十。
(3).凫的别名。见《嫏嬛记》卷上引 宋 无名氏《采兰杂志》
《國語辭典》:官制  拼音:guān zhì
规定官厅组织权限及官吏配置权等的法规制度。《晋书。卷二。文帝纪》:「中护军贾充正法律,尚书仆射裴秀议官制。」
《漢語大詞典》:留都
古代帝都新迁后,于旧都常设官留守,行其政事,称留都。 明太祖 建都 南京 , 成祖 迁都 北京 ,以 南京 为“留都”。 明 张居正 《答应天抚院》:“府官始则措置乖方,致人怨忿,终则擅离职守,逃往留都。” 清 侯方域 《马伶传》:“ 金陵 为 明 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 林纾 《程太宜人六十寿言》:“ 黄太冲 先生构祸於留都。”
《國語辭典》:官方  拼音:guān fāng
1.官吏应守的礼法、纪律。《资治通鉴。卷七九。晋纪一。武帝泰始四年》:「末世不能纪远而专求密微,疑心而信耳目,疑耳目而信简书,简书愈繁,官方愈伪。」也称为「官纪」。
2.公家方面,多指政府。如:「这件意外车祸已由官方详细调查。」
《國語辭典》:行走  拼音:xíng zǒu
1.走路、步行。宋。苏轼〈小篆般若心经赞〉:「忽然使作大小篆,如正行走值墙壁。」《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那一日大雨淋漓,路上无人行走。」
2.走动、来往。元。李行道《灰阑记。楔子》:「此处有一财主,乃是马员外。他在俺家行走,也好几时了。」《儒林外史》第二三回:「比如托一个朋友在司上行走,替他会官,拜客。」
3.清代称在京师担任非专任差事者为「行走」。如:「军机处行走」。
《漢語大詞典》:天部
(1).二十八宿在天空之部位。史记·历书:“至今上即位,招致方士 唐都 ,分其天部。” 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谓分部二十八宿为距度。”
(2).谓设官列位如二十八宿。 南朝 梁 江淹 《萧骠骑谢甲杖入殿表》:“官骑辰居,羽林天部。”
《漢語大詞典》:补置(補置)
添设官职。新唐书·宦者传上·窦文场:“衞士 朱华 以按摩得幸 文场 ,参虑补置,索賕数万緡,而藩镇赠遗累百鉅万,略士妻女无所惮,詔杀之于军。”
《漢語大詞典》:食监(食監)
(1).监督膳食制作的官员。 汉 刘向 新序·杂事四:“ 楚惠王 食寒葅而得蛭,因遂吞之腹,有疾而不能食,令尹入问曰:‘王安得此疾也?’王曰:‘……谴而行其诛乎,则庖宰、食监法皆当死,心又不忍也。’”
(2). 汉 代陵园所设官名。掌晦望时节祭祀。《汉官·先帝陵》:“每陵食监一人,秩六百石;监丞五人,三百石;中黄门八人,从官二人。”后汉书·百官志二“掌望晦时节祭祀” 南朝 梁 刘昭 注:“案食监即是食官令号。”
《國語辭典》:钤记(鈐記)  拼音:qián jì
清制佐治副官所用的一种印信,明代称为条记,现今政府各机关的印章有的仍用钤记的称呼。
《漢語大詞典》:牺和(犧和)
王莽 所设官名。即大司农,九卿之一,主掌全国财赋。也称“羲和”。汉书·外戚恩泽侯表:“ 红休侯 刘歆 ,以侍中、牺和与 平晏 同功侯。”汉书·王莽传中:“牺和置酒士,郡一人,乘传督酒利。”
《國語辭典》:卡伦(卡倫)  拼音:kǎ lún
清代在东北、蒙古、新疆等边地要隘,设置官兵戍守瞭望、兼管税收等事的处所。也称为「边台」。
《漢語大詞典》:官山海
谓于山海设官管理盐铁之政。管子·海王:“ 桓公 曰:‘然则吾何以为国?’ 管子 对曰:‘唯官山海为可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