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103,分14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自定
前定
大定
文定
分定
论定
定相
定策
天定
禅定
定居
立定
定力
定位
底定
《漢語大詞典》:自定
(1).犹自安。老子:“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孔子家语·五仪解》:“所谓庸人者,心不存慎终之规,口不吐训格之言;不择贤以託其身,不力行以自定。”三国志·吴志·周泰传:“ 权 始得上马,而贼锋刃已交於左右,或斫中马鞍,众莫能自定。” 宋 陈亮 《中兴论》:“不出数月,纪纲自定。”
(2).自行决断。 汉 王充 论衡·实知:“如 孔子 神而空见 始皇 、 仲舒 ,则自为 殷 后子氏之世,亦当默而知之,无为吹律以自定也。” 宋 王安石 《上人书》:“其为是非邪?未能自定也。”
《漢語大詞典》:前定
(1).预先确定;事前有所准备。《穀梁传·桓公十四年》:“来盟,前定也,不日。前定之盟不日。” 杨士勋 疏:“此云前定之盟不日则成。”《礼记·中庸》:“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宋 张载 《正蒙·有德》:“行前定而不疚,光明也。” 王夫之 注:“前定者,非执一而固必之;正大经以应天下,昭然使人喻之。”
(2).宿命论说法,谓凡事均为命中注定。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五:“益知科名无非前定。”《初刻拍案惊奇》卷四十:“奉劝世人看取:数皆前定如此,不必多生妄想。”红楼梦第一二○回:“ 袭人 看了,方知这姓 蒋 的原来就是 蒋玉函 ,始信姻缘前定。” 鲁迅 《花边文学·偶感》:“还记得东三省沦亡, 上海 打仗的时候,在只闻炮声,不愁炮弹的马路上,处处卖着《推背图》,这可见人们早想归失败之故于前定了。”
《国语辞典》:大定  拼音:dà dìng
1.平定、安定。《书经。武成》:「一戎衣,天下大定。」
2.古代娶亲的一种风俗。指正式订婚。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五。娶妇》:「或下小定、大定、或相媳妇与不相。」
3.金世宗的年号(西元1161~1189)。
《國語辭典》:文定  拼音:wén dìng
古指纳币定婚。语出《诗经。大雅。大明》:「文定厥祥,亲迎于渭。」也称为「订婚」、「过定」。
《國語辭典》:分定  拼音:fèn dìng
人生命分有定,富贵不能强求。《水浒传》第六○回:「哥哥且省烦恼,生死人之分定,何故痛伤。」也作「定分」。
《國語辭典》:分定  拼音:fēn dìng
人生命分有定,不能强求。《红楼梦》第三六回:「自此深悟人生情缘,各有分定,只是每每暗伤,不知将来葬我洒泪者为谁。」
《國語辭典》:论定(論定)  拼音:lùn dìng
衡量人、物、事而给予评断。如:「盖棺论定」。
《国语辞典》:定相  拼音:dìng xiàng
定向,固定目标。《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转来转去无定相,恼得心火气冲。」
《國語辭典》:定策  拼音:dìng cè
1.古代立天子,书其事于简册,以告宗庙,故称大臣谋立天子为「定策」。《汉书。卷八。宣帝纪》:「故丞相安平侯敞等居位守职,与大将军光、车骑将军安世建议定策,以安宗庙,功赏未加而薨。」
2.策划、筹谋。《文选。干宝。晋记总论》:「莫不定策惟帟,委事父兄。」
3.既定的政策。《文选。陆机。辩亡论下》:「敦率遗典,勤民谨政,循定策,守常险,则可以长世永年,未有危亡之患也。」
《國語辭典》:天定  拼音:tiān dìng
天意的安排。《史记。卷六六。伍子胥列传》:「吾闻之,人众者胜天,天定亦能破人。」《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万事都有天定,这如何是人力防得来的?」
《國語辭典》:禅定(禪定)  拼音:chán dìng
佛教用语。禅那与定的合称。禅那是指修行者高度的集中精神,努力对某对象或主题去思维。定是指心住在一对象的境界之内。禅那是过程,定是结果。禅定依修习的层次可分为「四禅」和「八定」。但在中国,禅定的定义常是混合不区别。《大乘义章》卷一三:「禅定之心,正取所缘,名曰『思惟』,思心增进,说为『修习』。」
《國語辭典》:定居  拼音:dìng jū
在固定的地方居住下来。《诗经。小雅。采薇》:「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唐。罗隐 早发诗:「北去南来无定居,此生生计竟何如。」
《國語辭典》:立定  拼音:lì dìng
1.停下不动。《儒林外史》第四九回:「轿子冲著大门立定,只见大门里粉屏上贴著红纸朱标的『内阁中书』的封条。」
2.立意决定。《红楼梦》第七七回:「王夫人问之再三,他三人已是立定主意,遂与两个姑子叩了头,又拜辞了王夫人。」
《國語辭典》:定力  拼音:dìng lì
禅定的能力。引申为不为外物动摇的意志力。《文明小史》第四四回:「办事情也没有定力,像这样虎头蛇尾,将来决计不能成功大事业的。」
《國語辭典》:定位  拼音:dìng wèi
1.确定事物名位。《韩非子。扬权》:「审名以定位,明分以辩类。」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原道》:「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
2.特定的规矩或范围。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明诗》:「《诗》有恒裁,思无定位,随性适分,鲜能通圆。」清。曾国藩〈江宁府学记〉:「先王之制礼也,人人纳于轨范之中,自其弱齿,已立制防,洒扫沃盥有常仪,羹食肴胾有定位,緌缨绅佩有恒度。」
3.用仪器测量以确定位置。如:「前轮定位」。
4.经测量后所确定的位置。引申为对人物所下的论断或评价。如:「历史上的定位」。
《國語辭典》:底定  拼音:dǐ dìng
平定。南朝梁。任昉〈宣德皇后敦劝梁王令〉:「白羽一麾,黄鸟底定。」《南史。卷四。齐高帝本纪》:「信宿之间,宣阳底定,此又公之功也。」
分類:平定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