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客体(客體)  拼音:kè tǐ
1.主体的认识对象和活动对象。相对于主体而言。
2.在《民法》上指权利或义务的行使对象,如:物或权利;《刑法》上指犯罪行为人具体攻击的对象,如:被害之人或被窃之物。
《漢語大詞典》:法律关系客体
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一定的对象。包括物、权利人和义务人的行为(包括作为与不作为)、智力成果(如著作、发明)。
《漢語大詞典》:犯罪客体
受刑事法律保护而被犯罪行为侵害的社会关系。不同于犯罪对象。如贪污罪的犯罪客体是公共财产的所有权,其犯罪对象则是贪污所得的公共财产。犯罪客体不同,罪名也就不同。如盗窃库房中的电线,其犯罪客体是公共财产的所有权,所以是盗窃罪;而盗窃正在用于通讯的电线,其犯罪客体则是公共安全方面的正常通讯活动,所以是破坏通讯设备罪。
《國語辭典》:主体(主體)  拼音:zhǔ tǐ
1.事物中的主要部分。如:「学生为学校的主体。」
2.哲学上指有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个体。
3.法律上使用行为主体或权利主体等用语,权利主体指可以享受权利、负担义务的个体。例如:《民法》上的自然人或法人。
《国语辞典》:重复课税(重复课税)  拼音:chóng fù kè shuì
同一个租税客体,课两次或两次以上的租税。
《国语辞典》:融通物  拼音:róng tōng wù
法律上指于私法上得为交易客体的物(包括动产和不动产)。如土地、房屋、器物等。
《漢語大詞典》:旅游资源
指为旅游者(旅游主体)提供游览、观赏、度假、疗养、娱乐、休息、探险、考察、交际等活动的客体和劳务。旅游资源的客体分为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其劳务包括导游和各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