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宰君
对知县的敬称。 清 叶廷琯 《吹网录·三河县辽碑》:“洎 乾统 五禩秋七月,宰君 刘公 当领是邑。” 清 梁章钜 称谓录·知县:“《骇闻录》:‘ 开宝 中, 神泉 令 张某 贪黷。一日榜县门曰:某月某日,知县生日,不得献送。曹吏议曰:宰君明言生日,意令我辈知也。’”
分類:知县敬称
《漢語大詞典》:名宰
名相。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太尉沛国刘矩》:“三登台衮,号为名宰。”后汉书·朱穆传:“以 韩 翟 之操,为 汉 之名宰,然犹不能振。”
分類:名相
《漢語大詞典》:宰职(宰職)
(1).宰相之职。 汉 董仲舒 《诣丞相公孙弘记室书》:“ 仲舒 窃见宰职,任天下之重,羣心所归。”
(2).邑宰之职。 南朝 宋 鲍照 《谢秣陵令表》:“用谢刀笔,猥承宰职,岂是闇儒,所能克任。”
分類:宰相邑宰
《漢語大詞典》:台宰(臺宰)
宰相的高位。后汉书·谢弼传:“夫台宰重器,国命所继。”新唐书·萧俛传:“ 令孤楚 罢执政, 西川 节度使 王播 赂权幸求宰相, 俛 劾 播 纤佞不可污台宰,帝不许。” 宋 范仲淹 《上张右丞书》:“人神协赞,贰於台宰。”
指宰相。旧唐书·文宗纪上:“朕方推表大信,置人心腹……况吾臺宰,又何间焉。”
分類:宰相高位
《漢語大詞典》:朝宰
朝廷官员。南史·欧阳頠传:“ 侯景 平, 元帝 徧问朝宰,使各举所知,羣臣未对。”
《漢語大詞典》:大宰
官名。左传·隐公十一年:“ 羽父 请杀 桓公 ,将以求大宰。” 孔颖达 疏:“《周礼》:天子六卿,天官为大宰。诸侯则并六为三而兼职焉。”详“ 太宰 ”。
分類:官名
《國語辭典》:太宰  拼音:tài zǎi
职官名:(1)周制,统理百官之长。秦、汉不置。晋改太师为太宰。南北朝时,废置不一。隋后无此官,至宋徽宗时改尚书左仆射为太宰,不久即废。明、清则通称吏部尚书为「太宰」。(2)掌管饮食的官吏。《大戴礼记。保傅》:「青史氏之记曰:『……太宰持升而御户右。』」北周。卢辩。注:「太宰,膳夫也。」《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又诸庙寝园食官令长丞,有廱太宰、太祝令丞,五畤各一尉。」唐。颜师古。注:「太宰即是具食之官。」
《國語辭典》:宰杀(宰殺)  拼音:zǎi shā
屠杀、屠宰。如:「宰杀鸡鸭」、「宰杀猪羊」。《梁书。卷三八。贺琛传》:「昔之牲牢,久不宰杀,朝中会同,菜蔬而已。」
《骈字类编》:内宰
周礼天官冢宰内宰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注内宰宫中官之长疏名内宰者对大宰治百官内宰治妇人之事故名内宰然则大宰不称外者为兼统内也
又内宰掌书版图之法以治王内之政令品宋史徽宗纪见内省下 元史百官志内宰司秩三 至元三十一年既立徽政院改家令为内宰司泰定元年复为家令司天历元年罢未几复立二年罢复改内宰司 李铣孙武试教妇人战赋召内宰出丽嫔下高台授武臣皇皇兮其令己申肃肃兮其气益振今日宠不可恃法有所尊当秉心以受教勿怙色而骄人
《漢語大詞典》:真宰相
名副其实的宰相。隋书·高熲传:“ 熲 有文武大略……当朝政将二十年,朝野推服,物无异议,治致升平, 熲 之力也。论者以为真宰相。”新唐书·杜景佺传:“‘臣位宰相,助天治物,治而不和,臣之罪也。’顿首请罪。后( 武后 )曰:‘真宰相。’” 宋 杨伯岩 《臆乘·宰相称号》:“史传载居相位妍丑之称…… 武后 呼 杜景佺 , 宪宗 称 李絳 ,俱曰:‘真宰相’。”宋史·司马光传:“凡居 洛阳 十五年,天下以为真宰相,田夫野老皆号为 司马相公 。”
分類:宰相
《漢語大詞典》:宰庭
犹朝廷。文选·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诗:“爰应旌招,抚翼宰庭。” 李周翰 注:“宰庭,天子之庭也。”
分類:朝廷
《漢語大詞典》:宰公
对县令的尊称。 明 邵璨 《香囊记·褒封》:“[生]宰公,下官闻得詔书到来……多蒙宰公諭美。”
分類:县令尊称
《分类字锦》:宰县(宰县)
晋书袁甫传甫以词辨称尝诣中领军何勖自言能为剧县勖曰唯欲宰县不为台阁职何也甫曰人各有能有不能是以圣王使人必先以器苟非周材何能悉长黄霸驰名于州郡而息誉于京邑廷尉之材不为三公自昔然也勖善之除松滋令韩愈县斋读书诗出宰山水县读书松桂林
分类:县令
《骈字类编》:阳宰(阳宰)
南唐近事严可永微时为阳邑吏阳宰器之待以宾礼每曰卿当自爱他日极人臣之位吾不复见卿之贵幸以遗孤留意期年严函登公辅宰殁既久其子理遗命候谒严门严赠担石束帛而已其子慊怀而退严不甚顾密遣家人赍黄金数十斤伺于逆旅间谢之曰非阳宰之子乎相君使奉金以备行李又荐一官地宅仆马毕为之置
《漢語大詞典》:无宰(無宰)
没有主宰。 唐 曹松 《梢云》诗:“隐见心无宰,徘徊庆自君。” 元 虞集 《书上京国子监壁》诗:“大化漠无宰,岂必事陶冶。”
分類:有主主宰
《漢語大詞典》:宰肉
史记·陈丞相世家:“里中社, 平 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 陈孺子 之为宰!’ 平 曰:‘嗟乎,使 平 得天下,亦如是肉矣。’”后因以“宰肉”指分割肉。新唐书·邓处讷传:“ 陬溪 人 周岳 与 满 狎,因猎,宰肉不平而鬭,欲杀 满 ,不克。”后常用 陈平 事借指在处理小小事中可以看出治国的才能,或在未遇时怀有大志。 宋 惠洪 《仇彦和佐邑崇仁且求诗敬为赋之》:“宰肉社树阴,岂无天下志。” 清 赵翼 《观家人醃菜戏成四十韵》:“尚愧遗羹远,聊矜宰肉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