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家畜  拼音:jiā chù
饲养在家里的牲畜,如牛、羊、马等。
《漢語大詞典》:大家畜
见“ 大牲畜 ”。
《漢語大詞典》:大牲畜
亦作“ 大家畜 ”。 体型较大,须饲养2-3年以上才发育成熟的牲畜。如马、牛、驴、骡、骆驼等。
《高级汉语词典》:家畜、牲畜、幼畜、畜牧
饲养的禽兽
《國語辭典》:刍牧(芻牧)  拼音:chú mù
放牲畜吃草。《左传。昭公六年》:「禁刍牧,采樵不入田。」《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秋,魏镇西将军钟会征蜀,至汉川,祭亮之庙,令军士不得于亮墓所左右刍牧樵采。」
《漢語大詞典》:豢牢
(1).兽圈。 汉 刘向 说苑·修文:“是以古者必有豢牢。”
(2).泛指家畜。 宋 苏轼 《次韵张安道读杜诗》:“地偏蕃怪产,源失乱狂涛;粉黛迷真色,鱼虾易豢牢。”
分類:家畜
《漢語大詞典》:畜兽(畜獸)
指家畜。《礼记·月令》:“﹝仲冬之月﹞农有不收藏积聚者,马牛畜兽有放佚者,取之不詰。”
分類:家畜
《漢語大詞典》:豕畜
比喻待人如畜禽兽,养而不敬重。 晋 葛洪 抱朴子·刺骄:“ 孟軻 所谓爱而不敬,豕畜之也。”按,豕畜,孟子·尽心上作“兽畜”。
指猪一类的家畜。 清 王韬 《代上广州冯太守书》:“其居人为奇货,辗转贩售,视同豕畜。”
《漢語大詞典》:农畜(農畜)
农业和畜牧业。史记·货殖列传:“若至力农畜,工虞商贾,为权利以成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指与农业有密切关系的家畜。通常指猪、牛、羊、马等。
《漢語大詞典》:家兽(家獸)
(1).即家畜。法苑珠林卷二七:“ 晋 沙门释 法相 , 河东 人也,常独山居,精苦为业,鸟兽集其左右,驯若家兽。”
(2).狗的异名。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兽畜·犬:“《事物紺珠》:‘狗,一名义畜,一名家兽。’”
分類:家畜
《國語辭典》:寄生  拼音:jì shēng
1.依附他物生活。《管子。八观》:「有地君国,而不务耕艺,寄生之君也。」《楚辞。东方朔。七谏。初放》:「便娟之脩竹兮,寄生乎江潭。」
2.生物学上指依附于他种生物之活体上,吸收其寄主之养分,供自身生存者,如植物之桑寄生、动物之蛔虫寄生于人体。
《國語辭典》:刍豢(芻豢)  拼音:chú huàn
刍,吃草的牲口。豢,食谷的牲口。刍豢指牛、羊与犬、猪等。《孟子。告子上》:「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史记。卷一二九。货殖传。序》:「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
《國語辭典》:野兽(野獸)  拼音:yě shòu
生长在山野间非经人工饲养、繁殖的兽类。《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常从上至长杨猎。是时天子方好击熊彘,驰逐野兽,相如上疏谏之。」宋。苏轼〈径山道中次韵答周长官兼赠苏寺丞〉诗:「山禽与野兽,知我久蹭蹬。」
《國語辭典》:走失  拼音:zǒu shī
出走不知下落。《红楼梦》第六八回:「若有走失逃亡,一概和你们算帐。」
《漢語大詞典》:四件
指供食用的家畜如猪、羊等的头、蹄、肝、肺。 清 翟灏 通俗编·饮食:“其猪、羊头、蹄、肝、肺则称四件。”
《漢語大詞典》:圈牢
关养家畜的地方。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虚荷上位而忝重禄,禽息鸟视,终於白首,此徒圈牢之养物,非臣之所志也。”新唐书·文艺传中·苏源明:“不孝不忠,为苟荣冒禄,圈牢之物不若也。”
分類:养家家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