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宥免  拼音:yòu miǎn
宽恕、赦免。《北史。卷四三。郭祚传》:「十年之中,三经肆眚,赦前之罪,不问轻重,皆蒙宥免。」《聊斋志异。卷六。江城》:「妪神色变异,女愈疑。谓妪曰:『明告所作,或可宥免;若犹有隐秘,撮毛尽矣!』」
分類:赦免宽恕
《漢語大詞典》:宥赦
宽恕;赦免。国语·吴语:“昔者 越国 见祸,得罪於天王。天王亲趋玉趾,以心孤 勾践 ,而又宥赦之。”韩非子·八说:“不忍则罚多宥赦;好与则赏多无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齐天大圣:“因汝无状,以菩萨刀穿汝脛股,犹不自悔,嘖有烦言,本宜送拔舌狱,念汝一生刚鯁,姑置宥赦。”
分類:宽恕赦免
《國語辭典》:弘宥  拼音:hóng yòu
宽恕过失。唐。皇甫枚《温京兆》:「尹之忤犯,弘宥诚难。」
分類:宽恕宽宏
《國語辭典》:宥恕  拼音:yòu shù
宽恕、赦免。宋。王圭〈仁宗皇帝加上徽号册文〉:「放远邪佞,宥恕刑狱。」《聊斋志异。卷六。聂政》:「忽墓中一丈夫出,手握白刃,气象威猛,厉声曰:『我聂政也!良家子岂容强占!念汝辈不能自由,姑且宥恕。』」
分類:赦免宽恕
《漢語大詞典》:弘贷(弘貸)
犹宽恕。旧唐书·德宗纪上:“ 朱滔 以 泚 连坐,路远必不同谋,永念旧勋,务存弘贷,如能效顺,亦与惟新。”
分類:宽恕
《漢語大詞典》:平宥
宽宥;宽恕。旧唐书·萧颖士传:“吾以 旻 获谴不憾,乃平宥之。”
分類:宽宥宽恕
《漢語大詞典》:恕贷(恕貸)
宽恕。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续集·饥民强盗人穀米》:“今犯至死者,依元条不用灾伤减等,则是觉恕贷之不足以戢盗,而改出此令,足为至当也。”
分類:宽恕
《漢語大詞典》:恕矜
宽恕。 明 杨柔胜《玉环记·逼女更夫》:“我欲待打死你呵,只为无儿且恕矜。”
分類:宽恕
《漢語大詞典》:放恕
宽恕。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五:“ 刘赤父 者,梦 蒋侯 召为主簿。期日促,乃往庙陈请:‘母老子弱,情事过切,乞蒙放恕。’”
分類:宽恕
《漢語大詞典》:赦贳(赦貰)
宽恕。汉书·游侠传·原涉:“ 莽 乃召见,责以辠恶,赦貰,拜镇戎大尹。” 颜师古 注:“貰,谓宽其罪。”
分類:宽恕
《國語辭典》:不识(不識)  拼音:bù shì
1.不懂得、不明晓。三国魏。曹植〈送应氏〉诗二首之一:「游子久不归,不识阡与陌。」三国魏。嵇康〈养生论〉:「是犹不识一溉之益,而望嘉谷于旱苗者也。」
2.不认识。《三国演义》第一一回:「孔融不识其人,不敢开门。」《老残游记》第一九回:「却叫许明不须同往,都到村相遇,作为不识的样子。」
《國語辭典》:佛子  拼音:fó zǐ
1.菩萨的通称。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一折:「只除佛子神仙才可到,怎许游人容易得攀摩。」
2.受戒的佛门弟子。《西游记》第一二回:「长老遂将袈裟抖开,披在身上,手持锡杖,侍立阶前。君臣个个欣然,诚为如来佛子。」
3.引申指具佛性的慈惠之人。《宋史。卷三七三。列传。洪皓》:「人感之切骨,号『洪佛子』。」
《國語辭典》:留情  拼音:liú qíng
1.留情面。有宽恕、原谅的意思。如:「手下留情」、「他待人严苛,毫不留情。」
2.用情、动情。如:「他生性风流,到处留情。」
《國語辭典》:宽宥(寬宥)  拼音:kuān yòu
宽恕、原谅。《后汉书。卷二二。王梁传》:「虽蒙宽宥,犹执谦退。」
《漢語大詞典》:宥过(宥過)
谓宽恕别人的过错。《书·大禹谟》:“ 皐陶 曰:‘帝德罔愆,临下以简,御众以宽,罚弗及嗣,赏延於世。宥过无大,刑故无小。’” 汉 孔融 《与王朗书》:“主上宽仁,贵德宥过。” 唐 刘禹锡 《贺雪州表》:“昨因大庆,爰降殊私,广宥过之科,开自新之路。纶言一发,神圣潜通,遂令迷误之徒,顿释忧危之虑。”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夫误伤人者过也,回护则恶矣。天道宥过而殛恶,听汝巧辩乎!”
分類:宽恕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