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巨星  拼音:jù xīng
1.在本质上是一颗半径和亮度都比主序星大,但却有相同的表面温度的恒星。
2.对在某一方面有优异表现,且受万众瞩目者的美称。如:「连夺金马奖、柏林影展的影后头衔后,她俨然成为当今影坛的巨星。」
《漢語大詞典》:花纱(花紗)
(1).织有花纹的经纬密度较稀而质薄的一种织物。古代多以丝为之。 唐 元稹 《离思》诗之三:“红罗著压逐时新,杏子花纱嫩麴尘。”宋史·食货志上三:“ 天圣 中,詔减 两蜀 岁输锦綺、鹿胎、透背、欹正之半,罢作綾花纱。 明道 中,又减 两蜀 岁输锦綺、綾罗、透背、花纱三之二,命改织紬、绢以助军。”金史·舆服志中:“ 大定 十三年,太常寺拟士人及僧尼道女冠有师号、并良閒官八品以上,许服花纱綾罗丝紬。”
(2).棉花和棉纱合称“花纱”。 茅盾 《子夜》二:“‘标金’、‘大条银’、‘花纱’、‘几两几钱’的声浪,震得人耳聋。”
《國語辭典》:水印  拼音:shuǐ yìn
1.物体被水渗入后留下的痕迹。如:「这张黑纸上有块小小的水印。」
2.一种印在纸上或衣料上,具有防伪作用的图案。如:「新台币百元钞票上的梅花水印,是辨伪的重要依据。」
3.旧时商店的印章。
《國語辭典》:稀薄  拼音:xī bó
淡薄不浓厚。如:「空气稀薄」。
《國語辭典》:植被  拼音:zhí bèi
植物覆盖地表的情形,通称为「植被」。
《漢語大詞典》:热岛
大城市因人口稠密、建筑密度高、工业集中而大气温度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几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年平均温度比周围地区高0.5~1.0°c。可造成局部地区的气象异常,如造成城市上空云量和降水量增加等。
《國語辭典》:星际物质(星際物質)  拼音:xīng jì wù zhí
瀰漫在恒星之间的物质,包括气体、尘埃与宇宙射线等。
《国语辞典》:密度指数(密度指数)  拼音:mì dù zhǐ shù
某一单位时间内族群的密度,称为「密度指数」。
《国语辞典》:绝对湿度(绝对湿度)  拼音:jué duì shī dù
水汽成分的密度。在潮湿空气中,所含水汽质量与潮湿空气所占体积的比值。其单位通常以每立方公尺含有多少公克水汽来表示。
《国语辞典》:连通管原理(连通管原理)  拼音:lián tōng guǎn yuán lǐ
利用容器底部压力等于所盛液体的密度乘以高度的原理,将数个形状不同的容器底部相通,注入定量的水,由于各容器底部压力相等,所以各容器的水的高度相等,此原理称为「连通管原理」。
《国语辞典》:中密度人口区(中密度人口区)  拼音:zhōng mì dù rén kǒu qū
人口密度介于低密度人口区和现代都会区之间的区域。大约为每平方公里八至八百人。为人类主要的农业活动地带。
《国语辞典》:变温层(变温层)  拼音:biàn wēn céng
大气层中的一个层次,最接近地面,空气密度最大,常有对流现象发生。天气现象如雪、雨、雹皆在这一层产生。也称为「对流层」。
《国语辞典》:隔音纸(隔音纸)  拼音:gé yīn zhǐ
一种隔音的纸板建材。厚度大,密度小,质地疏松,表面粗糙,有吸音作用。如:「工商社会,噪音问题严重,隔音纸的需求日益迫切。」
《国语辞典》:大气折射(大气折射)  拼音:dà qì zhé shè
1.由于大气密度在空间的变化而引起光的偏折现象。大气折射在近地面时会产生海市蜃楼,参见「海市蜃楼」条。
2.由天体射来的光线在通过大气层时,因大气密度的改变,而引起的折射效应及效应所产生折射量的总称。大气折射使天体向天顶方向偏折,因此视高度会比实际高度大,所以在天体测量中须修正其折射量。也作「蒙气差」、「大气折射改正」。
《国语辞典》:霹雳说(霹雳说)  拼音:pī lì shuō
一种宇宙论。主张宇宙是由一密度极大、温度极高的原始火球爆炸四散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