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寡言  拼音:guǎ yán
不多言。《礼记。内则》:「慎而寡言者,使为子师。」
分類:寡言言语
《国语辞典》:沉重寡言  拼音:chén zhòng guǎ yán
笃实稳重而不多言。明。朱国祯《涌幢小品。卷九。陈同甫谈兵》:「同甫夜思,幼安沉重寡言,因酒误发,若醒而悟,必杀我灭口。」也作「沉厚寡言」、「沉重少言」。
《国语辞典》:沉厚寡言  拼音:chén hòu guǎ yán
笃实稳重而不多言。《旧五代史。卷八。梁书。末帝本纪上》:「美容仪,性沉厚寡言,雅好儒士。」也作「沉重寡言」、「沉重少言」。
《漢語大詞典》:敦默寡言
稳重而少言语。续资治通鉴·元泰定帝泰定元年:“ 回回 , 博果密 之子, 库库 之兄也,敦默寡言,嗜学能文。”
分類:稳重言语
《國語辭典》:沉默寡言  拼音:chén mò guǎ yán
性情沉静,很少说话。《旧唐书。卷一二一。梁崇义传》:「沉默寡言,众悦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六回:「我见你向来都是沉默寡言的,难得今天这样,你只常常如此便好。」
分類:性情少说
《漢語大詞典》:沈密寡言
亦作“沈密寡言”。 犹沈默寡言。宋书·徐羡之传:“﹝ 羡之 ﹞沈密寡言,不以忧喜见色。”参见“ 沈默寡言 ”。
《漢語大詞典》:沈默寡言
性情沈静,很少说话。新唐书·梁崇义传:“﹝ 梁崇义 ﹞后为羽林射生,事 来瑱 ,沈默寡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六回:“我见你向来都是沈默寡言的,难得今天这样,你只常常如此便好。”亦作“ 沈静寡言 ”。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五:“﹝ 聂元吉 ﹞弱冠擢第,沈静寡言,不妄交,入官以谨愿自守。”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二三章:“道师沈静寡言,足以壮山门风范,能起十方宗仰。”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可是表面上她却依然对一切都淡漠,依旧沈默寡言。”
分類:性情少说
《漢語大詞典》:沈默寡言
性情沈静,很少说话。新唐书·梁崇义传:“﹝ 梁崇义 ﹞后为羽林射生,事 来瑱 ,沈默寡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六回:“我见你向来都是沈默寡言的,难得今天这样,你只常常如此便好。”亦作“ 沈静寡言 ”。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五:“﹝ 聂元吉 ﹞弱冠擢第,沈静寡言,不妄交,入官以谨愿自守。”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二三章:“道师沈静寡言,足以壮山门风范,能起十方宗仰。”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可是表面上她却依然对一切都淡漠,依旧沈默寡言。”
分類:性情少说
《高级汉语词典》:沈静寡言  拼音:shěn jìng guǎ yán
沈默寡言
《漢語大詞典》:鲜言(鮮言)
寡言。逸周书·谥法:“恭己鲜言曰静。” 孔晁 注:“少言而中。” 朱右曾 校释:“鲜言,静默也。”
分類:寡言
《漢語大詞典》:恭默
庄敬而沉静寡言。《书·说命上》:“恭默思道。” 夏僎 解:“恭敬渊默,沉思治道。”三国志·蜀志·刘巴传:“又自以归附非素,惧见猜嫌,恭默守静,退无私交,非公事不言。” 唐 白居易 《议释教策》:“若欲以禪定復人性,则先王有恭默无为之道在。” 清 唐甄 潜书·性才:“ 尧 舜 虽圣,岂能端居恭默,无所张施,使天下之匹夫匹妇一衣一食皆得各遂。”
《國語辭典》:内向(內向)  拼音:nèi xiàng
1.向内地逼近,多指向国内逼迫。《晋书。卷六。明帝纪》:「六月,敦将举兵内向,帝密知之。」
2.归附朝廷。《后汉书。卷四○。班彪传下》:「匈奴变诈之国,无内向之心。」《文选。阮籍。为郑冲劝晋王笺》:「羌戎东驰,回首内向。」
3.人格特质的一种分类。系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 C. G.)以人类心理的特徵为基础,所提出的人格类型理论。特徵是缺乏与人接触交往的兴趣,对外物的感受较少显露出来。性格上则是偏爱沉静,容易羞怯。
《漢語大詞典》:谨默(謹默)
谨慎寡言。 明 敖英 《慎言集训·戒讥评之言》:“昔人有言,客次与茶酒肆中最宜谨默,可不信乎?”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二·嘉顺皇后贤节:“ 慈安皇太后 ,爱其端庄谨默,动必以礼,欲立之。”
分類:谨慎寡言
《漢語大詞典》:无口匏(無口匏)
没口葫芦。 宋 贤相 李沆 素寡言,时称之“无口匏”。 宋 文莹 《续湘山野录》:“ 李相 简穆公 沆 ,尝被同年 马亮 责之曰:‘外议以兄为无口匏。’公笑曰:‘吾居政府,然无长才,但中外所陈利害,一切报罢,聊以此补国尔。’”宋史·李沆传:“ 沆 为相,接宾客,常寡言。 马亮 与 沆 同年生,又与其弟 维 善,语 维 曰:‘外议以大兄为无口匏。’ 维 乘间达 亮 语, 沆 曰:‘吾非不知也。’”
《漢語大詞典》:淳默
敦厚寡言。后汉书·循吏传·仇览:“﹝ 览 ﹞少为书生淳默,乡里无知者。”
分類:敦厚寡言
《漢語大詞典》:宽嘿(寬嘿)
亦作“ 宽默 ”。 宽厚寡言。 南朝 宋 颜延之 《庭诰文》:“日省吾躬,月料吾志,宽嘿以居,洁静以期,神道必在,何恤人言。” 明 方孝孺 《题〈积善堂记〉后》:“公之为人,御下宽默有容,而持身甚谨,众咸服之。”
分類:宽厚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