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973,分199页显示  上一页  57  58  59  60  61  63  64  65  6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小旆
小披
小谴
小人家
小丧
小蒜
小琐
小虾
小熊
小许公
小芽
小妖
小翼
小优
小余
《漢語大詞典》:小旆
古时缀于旗身的燕尾形小旗尾。 宋 苏辙 《竞渡》诗:“长鲸破浪聊堪比,小旆迎风殊未收。”
分類:燕尾形小
《漢語大詞典》:小披
紧靠大屋墙壁只有单方斜面屋顶的小屋。 茅盾 《革新〈小说月报〉的前后》:“宿舍大门内右侧有个‘小披’(按:这是我们家乡的土话,指简陋的只有斜面的屋顶而并无门窗的平屋,通常用以堆放破碎的家具或柴草之类),修理一下就可以住人了。”
《漢語大詞典》:小谴(小譴)
小罪。新唐书·后妃传上·文德长孙皇后:“及大渐,与帝决,时 玄龄 小谴就第,后曰:‘ 玄龄 久事陛下,预奇计秘谋,非大故,愿勿置也。’”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人事一:“﹝ 刘廷式 ﹞尝坐小谴,监司欲逐之,嘉其美行,遂为阔畧。”
分類:小罪
《國語辭典》:小人家  拼音:xiǎo rén jiā
普通平民、百姓家庭。《醒世恒言。卷八。乔太守乱点鸳鸯谱》:「我们小人家的买卖,千难万难,方才支持得这样。」
《漢語大詞典》:小丧(小喪)
指夫人以下,九嫔、世妇、女御、诸内人之丧。周礼·天官·宰夫:“宰夫之职……大丧、小丧,掌小官之戒令,帅执事而治之。” 郑玄 注:“大丧,王后世子也。小丧,夫人以下。”
《漢語大詞典》:小蒜
我国原生的一种蒜。根茎均较大蒜为小,故名。味辛辣。古人作为调味品。上古已人工栽培。 汉 崔寔《四民月令·四月》:“布穀鸣,收小蒜。” 晋 崔豹 古今注·草木:“蒜,卵蒜也,俗人谓之小蒜。胡国有蒜十许子共为一株,籜幕裹之,名为胡蒜,尤辛於小蒜,俗人呼之为大蒜。”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一·蒜﹝集解﹞:“家蒜有二种:根茎俱小而瓣少,辣甚者,蒜也,小蒜也;根茎俱大而瓣多,辛而带甘者,葫也,大蒜也…… 孙愐 唐韵云:‘ 张騫 使西域,始得大蒜种归。’据此则小蒜之种,自蒚移栽,自古已有。”参见“ 五荤 ”。
《國語辭典》:五荤(五葷)  拼音:wǔ hūn
五种列入荤食的植物。鍊形家称小蒜、大蒜、韭、芸薹、胡荽为「五荤」;道家称韭、蒜、芸薹、胡荽、薤为「五荤」;佛家以大蒜、小蒜、兴渠、慈葱、茖葱为「五荤」。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二六。菜部。蒜》。《西游记》第八回:「遂此领命归真,持斋把素,断绝了五荤三厌,专候那取经人。」《儒林外史》第一二回:「古人所谓五荤者,葱、韭、蒝荽之类。」也称为「五辛」。
《漢語大詞典》:小琐(小瑣)
细小琐碎。 宋 欧阳修 《通进司上书》:“夫小琐目前之利,既不足为;长久之谋,非旦夕而可効。”
分類:细小琐碎
《高级汉语词典》:小虾  拼音:xiǎo xiā
真虾族虾类的幼体晚期
分类:小虾
《韵府拾遗 东韵》:小熊
尔雅:魋如小熊,窃毛而黄。注:窃,浅也。
《漢語大詞典》:小许公(小許公)
唐 苏颋 袭其父封爵 许国公 ,人称为 小许公 。 唐 杜牧 《上宣州高大夫书》:“ 苏氏 父子,皆进士也…… 小许公 佐 玄宗 朝,号为 苏 宋 。” 宋 计有功唐诗纪事·苏颋:“及帝平内难,日夕制詔络绎,无非 頲 之所作,时称 小许公 。” 明 胡应麟 诗薮·唐下:“ 苏頲 以父 瓌 故称 小许公 。”
《韵府拾遗 麻韵》:小芽
宣和北苑贡茶录:凡茶芽数品,最上曰小芽,如雀舌鹰爪,号芽茶;次曰中芽,一芽带两叶,号一枪两旗。
《漢語大詞典》:小妖
(1).指偶发而稍有反常的现象,古人以为灾异。 汉 蔡邕 《广连珠》:“臣闻目瞤耳鸣,近夫小戒也;狐鸣犬嗥,家人小妖也。犹忌慎动作,封镇书符,以防其祸。”
(2).神话故事中的小精怪。《西游记》第十七回:“只见一个小妖,左胁下夹着一个花梨木匣儿,从大路而来。”
《漢語大詞典》:小翼
小船。文选·张协〈七命〉“浮三翼” 李善 注:“越絶书, 伍子胥 《水战兵法内经》曰:大翼一艘,长十丈;中翼一艘,长九丈六尺;小翼一艘,长九丈。” 清 曹寅 《饭后望隔江诸山》诗:“年年浮小翼,谁与涉寒江。”
分類:小船
《漢語大詞典》:小优(小優)
(1).略胜。魏书·公孙表传:“ 邃 叡 为从父兄弟,而 叡 才器小优。”
(2).年少的俳优。亦指年轻的演戏卖唱人。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日延倡优,纵其丑謔” 裴松之 注引魏书:“日延小优 郭怀 、 袁信 等於 建始 芙蓉殿 裸袒游戏。”《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 卢柟 正与四五宾客在煖阁上饮酒,小优两傍吹唱。”
《漢語大詞典》:小余(小餘)
(1).凡不满一甲(即六十)余下的日数称大馀,不满一日(包括夜)余下的分数称小馀。“大餘”、“小餘”各分前、后。前“大餘”指所求年天正十一月(即今所用的农历前一年十一月)朔那一天的干支,前“小餘”是指这一天合朔的时刻;后“大餘”是指这一年冬至那一天的干支,后“小餘”是指冬至在这一天的时刻。前“小餘”按一日九百四十分计算,后“小餘”按一日三十二分计算。史记·历书:“大餘五十四,小餘三百四十八;大餘五,小餘八。端蒙单閼二年。”
(2).泛指一日馀下的短暂时光。 唐 元稹 《景申秋》诗之五:“无酒销长夜,回灯照小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