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全上古三代文·卷十六
佛名悉达多,净饭王子,年十九立为太子,出家成佛,号天人师。以周昭王二十四年四月八日生,至周穆王五十二年二月十五日死,年七十九,是为贤劫第四世尊。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551—前479 【介绍】: 春秋时鲁国陬邑人,名丘,字仲尼。先世为宋贵族。少贫贱,曾任委吏、乘田、中都宰,鲁定公时官至司寇。因不满鲁国执政季桓子所为,去鲁而周游卫、宋、陈、蔡、齐、楚等国,皆不为所用。晚年返鲁,聚徒讲学,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余人。传曾整理《》、《》等古代文献,删定鲁史《春秋》,成为中国第一部编年史著作。为儒家学派创始者,其学说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规范。汉代以后,儒家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孔子被尊为圣人,历代加封“大成至圣文宣王”、“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先师”等号。今存《论语》,为研究其思想学说之资料。
全上古三代文·卷三
子讳丘,字仲尼。其先宋人,殷之后,避难奔鲁,为鲁人。初仕季氏,为委吏乘田,定公以为中都宰、司空、司寇。去职,遍游诸国,不遇。哀公十六年卒,年七十三,或云年七十二。司马迁尊为至圣,今称「至圣先师。」赞《》,删《》、《》,正礼乐,作《春秋》《孝经》。弟子纪录绪言为《论语》,皆在学官,唯《乐经》不传。
国渊 朝代:曹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三国魏乐安盖人,字子尼。师事郑玄。曹操辟为司空掾属,使典屯田。相土处民,明功课之法,五年中仓廪丰满。累迁魏郡太守、太仆。布衣蔬食,恭俭自守。卒官。
全三国文·卷二十四
渊字子尼,乐安盖人,师事郑康成,后避乱辽东。还,曹公辟为司空掾属,典屯田事,寻为长史,迁魏郡太守,拜太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250—约311 【介绍】: 西晋荥阳中牟人,字正叔。潘岳从子。少有清才,以文章见知。初应州辟。武帝太康中举秀才,迁太常博士。惠帝元康中出为宛令,有惠政。赵王司马伦篡位,齐王司马囧起兵,尼奔归,囧引为参军,与谋时务,兼掌书记。事平,封安昌公,累迁太常卿。洛阳将没,携家欲还乡,道病卒,年六十余。与潘岳以文学齐名,时称“两潘”。今有《潘太常集》辑本。
全晋文
尼字正叔,岳从子,汉尚书右丞勖孙。太康中举秀才,为太常博士,历高陵令淮南王允镇东参军。元康初拜太子舍人,除宛令,入补尚书郎,转著作郎。赵王伦篡位,引疾去。齐王囧引为参军,封为安昌公,历黄门侍郎散骑常侍侍中秘书监。永兴末为中书令。永嘉中迁太常卿。有集十卷。
蔡克 朝代:西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07 【介绍】: 西晋陈留考城人,字子尼。蔡谟父。少好学,性刚正,为宗族所敬。仕成都王司马颖大将军记室督。颖为相,辟为东曹掾,为时人所重。后以朝政日弊,不仕。为车骑将军司马腾所迫,为从事中郎。汲桑攻腾,城陷被杀。
蔡充 朝代:西晋

人物简介

全晋文
充一作克,字子尼,陈留考城人。永康初为博士,后为成都王颖大将军记室督。及颖为丞相,擢东曹掾,后东海公腾为车骑将军,镇河北,以为从事中郎,城陷见害。有集二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晋襄阳山都人。初为山都县吏。惠帝太安二年,义阳张昌率流民起事,立沈为天子,易姓名为刘尼,称汉,置百官,建元神凤。攻破郡县,百姓从之如归。旬月间,众至三万。后兵败被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晋城阳人,或云河内人,字孝孙。卓荦不羁。初为护军府军士,为胡毋辅之所识。东嬴公腾辟为车骑府舍人,不就。与谢鲲、毕卓、阮放等纵酒放达。惠帝永嘉五年洛阳陷,避乱江夏。荆州刺史王澄遇之甚厚。岁饥,父子俱饿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晋陈郡阳夏人,字孝尼。袁涣子。忠信公正,不耻下问,以儒学知名。恬退不求进,著书十余万言。官至给事中。注《丧服经》。
全晋文·卷五十四
准,字孝尼,陈郡扶乐人。魏国郎中令涣第四子,仕魏未详。入晋拜给事中。有《仪礼丧服经》注一卷,《袁子正论》十九卷,《正书》二十五卷,《集》二卷。
僧净检 朝代:东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92—361 【介绍】: 东晋比丘尼。彭城人,俗姓种,名令仪,早寡家贫,常为贵游子弟教授琴书。晋悯帝建兴中,遇沙门法始,感悟出家。与同志者二十四人共立竹林寺。蓄徒养众,清雅有则。晋土之有比丘尼,自检始。
比丘尼传·卷第一
净检。本姓仲。名令仪。彭城人也。父诞武威太守。检少好学早寡家贫。常为贵游子女教授琴书。闻法信乐莫由咨禀。后遇沙门法始经道通达。晋建兴中于宫城西门立寺。检乃造之。始为说法。检因大悟。念及强壮以求法利。从始借经遂达旨趣。他日谓始曰。经中云。比丘比丘尼。愿见济度。始曰。西域有男女二众。此土其法未具。检曰。既云比丘比丘尼。宁有异法。始曰。外国人云。尼有五百戒便应是异。当为问和上。和尚云。尼戒大同细异。不得其法必不得授。尼有十戒得从大僧受。但无和上尼无所依止耳。检即剃落从和上受十戒。同其志者二十四人。于宫城西门共立竹林寺。未有尼师。共咨净检。过于成德和上者西域沙门智山也。住罽宾国。宽和有智思雅习禅诵。晋永嘉末来达中夏。分卫自资语必弘道。时信浅薄莫知祈禀。建武元年还反罽宾。后竺佛图澄还述其德业。皆追恨焉。检蓄徒养众清雅有则。说法教化如风靡草。晋咸康中沙门僧建。于月支国得僧祇尼羯磨及戒本。升平元年二月八日。洛阳请外国沙门昙摩羯多为立戒坛。晋沙门释道场以戒因缘经为难云。其法不成。因浮舟于泗。检等四人同坛上从大僧以受具戒。晋土有比丘尼亦检为始也。当其羯磨之日。殊香芬馥。阖众同闻。莫不欣叹加其敬仰。善修戒行志学不休。信施虽多随得随散。常自后己每先于人。到升平未。忽复闻前香并见赤气。有一女人手把五色花自空而下。检见欣然因语众曰。好持后事我今行矣。执手辞别腾空而上。所行之路有似虹蜺。直属于天。时年七十矣。

人物简介

比丘尼传·卷第一
明感。本姓朱。高平人也。世奉大法经。为虏贼所获。欲以为妻。备加苦楚。誓不受辱。谪使牧羊经历十载。怀归转笃反途莫由。常念三宝兼愿出家。忽遇一比丘就请五戒。仍以观世音经授之。因得习诵昼夜不休。愿得还家立五层塔。不胜忧念逃走东行。初不识路昼夜兼涉。径入一山见有斑虎。去之数步初甚恐懅小却意定心愿逾至。遂随虎而行。积日弥旬得达青州。将入村落虎便不见。至州复为明伯连所虏。音问至家夫儿迎赎。家人拘制其志未谐苦身。勤精三年。乃遂专笃禅行戒品无𮘧。脱有小犯辄累晨忏悔要见瑞相然后乃休。或见雨花。或闻空声。或睹佛像。或夜善梦。年及桑榆操行弥峻江北子女师奉如归。晋永和四年春与慧湛等十人。济江诣司空公何充。充一见甚敬重于时京师未有尼寺。充以别宅。为之立寺。问感曰。当何名之。答曰。大晋四部今日始备。檀越所建皆造福业。可名曰建福寺。公从之矣。后遇疾少时便卒。

人物简介

比丘尼传·卷第一
妙相。本姓张。名佩华。弘农人也。父茂家素富盛。相早习经训。十五适太子舍人北地皇甫达达居丧失礼。相恶之告求离绝因请出家。父并从之。精勤蔬食。游心慧藏明达法相。住弘农北岳荫林面野。徒属甚多悦志闲旷。遁影其中二十馀载。励精苦行久而弥笃。每说法度人。常惧听者不能专志。或涕泣以示之。是故其所启训皆能弘益。晋永和中弘农太守请七日斋。座上白衣咨请佛法言挟不逊。相正色曰。君非直见慢亦大轻邦宰。何用无礼苟出人间耶。于是称疾而退。当时道俗咸叹服焉。后枕疾累日临终怡悦。顾语弟子曰。不问穷达生必有死。今日别矣。言绝而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24—396 【介绍】: 东晋女尼。丹阳建康人。俗姓陶。事母至孝。年及笄,出家为尼。精勤戒行,日夜无怠。晋穆帝永和中,何后为立永安寺。名誉日广,远近投集者三百人。
比丘尼传·卷第一
昙备。本姓陶。丹阳建康人也。少有清信愿修正法。而无有昆弟。独与母居。事母恭孝宗党称之。年及笄嫁徵币弗许。母不能违听其离俗。精勤戒行日夜无怠。晋穆皇帝礼接敬厚。常称曰。久看更佳。谓章皇后何氏曰。京邑比丘尼鲜有昙备之俦也。到永和十年后为立寺于定阴里。名永安(今之何后寺是)谦虚导物。未尝有矜慢之容。名誉日广。远近投集。众三百人。年七十三。泰元二十一年卒。弟子昙罗。博览经律机才赡密。敕续师任。更立四层塔讲堂房宇。又造卧像及七佛龛堂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十六国时比丘尼。常山人,俗姓赵。有雅操,戒行修备。太守杜霸憎疾佛教,下令即日简汰僧尼。又羡贤之美而欲逼以非礼。贤抗言拒之,被斫二十余创,卒不为屈。前秦苻坚敬重之,为制织绣袈裟。后往司州西寺。年七十余,犹虔诵《法华经》。
比丘尼传·卷第一
智贤。本姓赵。常山人也。父珍扶柳县令。贤幼有雅操志槩贞立。及在缁衣戒行修备。神情凝远旷然不杂。太守杜霸笃信黄老憎嫉释种。符下诸寺剋日简汰。制格高峻非凡所行。年少怖惧皆望风奔骇。唯贤独无惧容兴居自若。集城外射堂皆是耆德。简试之日尼众盛壮唯贤而已。霸先试贤以格。格皆有馀。贤仪观清雅辞吐辩丽。霸密挟邪心逼贤独住。贤识其意誓不毁戒法。不苟存身命抗言拒之。霸怒以刀斫贤二十馀疮。闷绝躄地。霸去乃苏。倍加精进菜斋苦节。门徒百馀人。常如水乳。及符坚伪立闻风敬重。为制织绣袈裟。三岁方成。价直百万。后住司州西寺。弘显正法开长信行。晋太和中年七十馀。诵正法华经。犹日夜一遍。其所住处众鸟依栖。经行之时鸣呼随逐云。
竺道馨 朝代:东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晋女尼。太山人,俗姓羊。志性于谨。年二十,能诵《法华》、《维摩》诸经。具戒后研求理味,蔬食苦节。住洛阳东寺,雅能清谈,尤善小品。晋海西公太和中有女人杨令辩妒之,以毒药害之。
比丘尼传·卷第一
竺道馨。本姓羊。太山人也。志性专谨与物无忤。沙弥时常为众使口恒诵经。及年二十诵法华维摩等经。具戒后研求理味蔬食苦节。弥老弥至。住洛阳东寺。雅能清谈尤善小品。贵在理通不事辞辩。一州道学所共师宗。比丘尼讲经馨其始也。晋泰和中有女人杨令辩。笃信黄老专行服气。先时人物亦多敬事。及馨道王其术寝亡。令辩假结同姓数相去来。内怀姤嫉伺行毒害。后窃以毒药内馨食中。诸治不愈。弟子问往谁家得病。答曰。我其知主。皆籍业缘。汝无问也。设道有益我尚不说。况无益耶。不言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