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忠孝节烈(忠孝节烈)  拼音:zhōng xiào jié liè
对国家尽忠,对父母尽孝,对夫妻尽节,对朋友尽义。清。邵长蘅〈侯方域魏禧传〉:「遇忠孝节烈事,则益慷概激昂。」也作「忠孝节义」。
《国语辞典》:忠孝节义(忠孝节义)  拼音:zhōng xiào jié yì
对国家尽忠,对父母尽孝,对夫妻尽节,对朋友尽义。宋。洪迈《夷坚丙志。卷一四。忠孝节义判官》:「吾今为忠孝节义判官,所主人间忠臣、孝子、义夫、节妇事也。」也作「忠孝节烈」。
《国语辞典》:忠孝两全(忠孝两全)  拼音:zhōng xiào liǎng quán
尽忠国家和孝顺父母两者都能兼顾。唐。白居易〈除程执恭检校右仆射制〉:「业传将略,名在勋籍;蕴天爵以修己,忠孝两全。」《精忠岳传》第三三回:「小弟闻得岳元帅忠孝两全,大重义气,我此去投他,公私两便。」也作「忠孝双全」。
《国语辞典》:忠孝双全(忠孝双全)  拼音:zhōng xiào shuāng quán
尽忠国家和孝顺父母两者都能兼顾。元。秦𥳑夫《剪发待宾》第一折:「那个不说儿文章亏杀了娘针线,学成了诗云子曰,久以后忠孝双全。」也作「忠孝两全」。
《国语辞典》:忠义双全(忠义双全)  拼音:zhōng yì shuāng quán
能同时兼顾为国尽忠和实践道义两件事。如:「忠义双全的爱国之士,如今已不多见了。」
《国语辞典》:报国尽忠(报国尽忠)  拼音:bào guó jìn zhōng
为国尽忠效力。如:「若人人能报国尽忠,国家强盛,指日可待。」《西游记》第三九回:「我师父大发弘愿,情欣意美,报国尽忠,蒙唐王赐与文牒。」
《漢語大詞典》:肝胆披沥(肝膽披瀝)
犹言披肝沥胆。比喻极尽忠诚。 汤增璧 《崇侠论》:“食人之禄,不顾其患,非志士所忍出;当其发难,则亦慷慨悲歌,顾盼生姿,自谓肝胆披沥,不忘平生之一诺。”
《國語辭典》:公忠体国(公忠體國)  拼音:gōng zhōng tǐ guó
公正而忠心的为国家服务。如:「他公忠体国,深得长官器重。」
分類:尽忠
《國語辭典》:殚诚毕虑(殫誠畢慮)  拼音:dān chéng bì lǜ
尽其忠诚信实,竭其智识谋虑。《清史稿。卷二一四。后妃传。太祖孝慈高皇后传》:「不好谄谀,不信谗佞,耳无妄听,口无妄言,不预外事,殚诚毕虑以事上。」
《國語辭典》:大法小廉  拼音:dà fǎ xiǎo lián
比喻尽忠职守。语本《礼记。礼运》:「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止,国之肥也。」《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一堂和气,大法小廉,不但省了深宫无限宵旰之劳,暗中还成全了多少人才。」也作「小廉大法」。
《漢語大詞典》:赤心报国(赤心報國)
竭尽忠心,报效国家。 唐 刘长卿 《疲兵篇》:“赤心报国无片赏,白首还家有几人。” 元 高文秀《渑池会》第四折:“孩儿,你那里知道,俺为臣者,当要赤心报国,岂记私仇也呵。” 明 无名氏 《精忠记·告奠》:“俺主人赤心报国,立意復仇。”亦作“ 赤心奉国 ”。《敦煌变文集·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莫不赤心奉国,忠孝全身。”资治通鉴·陈文帝天嘉元年:“尊天子,削诸侯,赤心奉国,何罪之有!”
《國語辭典》:乃心王室  拼音:nǎi xīn wáng shì
本指常思国事。语本《书经。康王之诰》:「虽尔身在外,乃心罔不在王室。」用以喻忠于朝廷。《三国志。卷一三。魏书。钟繇传》:「方今英雄并起,各矫命专制,唯曹衮州乃心王室,而逆其忠款,非所以副将来之望也。」《元史。卷一四○。太平传》:「脱脱乃心王室,大义灭亲,今父殁而不克奔讣,为善者不几于怠乎。」
分類:尽忠朝廷
《漢語大詞典》:破脑刳心(破腦刳心)
犹剖心沥血。比喻竭尽忠诚。 唐 韩愈 《潮州刺史谢上表》:“既免刑诛,又获禄食,圣恩弘大,天地莫量,破脑刳心,岂足为谢。” 严复 《原强续篇》:“当此之时,虽有前识,破脑刳心,痛苦闕下,亦将指为妖言,莫之或省。”
《漢語大詞典》:破肝糜胃
形容竭尽忠诚。晋书·刘聪载记:“而顷频以小务不供而斩王公,直言忤旨便囚大将。游猎无度,机管不修。臣等窃所未解,臣等所以破肝糜胃忘寝与食者也。”
《漢語大詞典》:披心沥血(披心瀝血)
喻竭尽忠诚。《南史·袁昂传》:“推恩及罪,在臣实大,披心沥血,敢乞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