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至孝  拼音:zhì xiào
极孝顺。《汉书。卷七三。韦贤传》:「皇帝至孝肃慎,宜蒙祐福。」
《國語辭典》:孝养(孝養)  拼音:xiào yàng
1.尽孝奉养父母。《书经。酒诰》:「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汉书。卷四。文帝纪》:「今岁首,不时使人存问长老,又无布帛酒肉之赐,将何以佐天下子孙孝养其亲?」
2.佛家以尊亲亡故后,追荐供养,称为「孝养」。
《漢語大詞典》:采兰(采蘭)
(1).喻选拔俊逸。晋书·皇甫谧传:“陛下披榛採兰,并及蒿艾,是以 皋陶 振褐,不仁者远。”
(2).诗·小雅·南陔序:“孝子相戒以养也……有其义而亡其辞。” 晋 束晰 《补亡诗》之一:“循彼南陔,言采其兰。眷恋庭闈,心不遑安。”后因以“採兰”喻尽孝养亲。 唐 白居易 《思归》诗:“薄俸未及亲,别家已经时,冬积温席恋,春违採兰期。” 唐 许尧佐 《柳氏传》:“荣名及亲,昔人所尚,岂宜以濯浣之贱,稽採兰之美乎?”
(1).《文选·束晳〈补亡诗·南陔〉》:“循彼南陔,言采其兰。眷恋庭闈,心不遑安。” 李善 注:“采兰,以自芬香也。循陔以采香草者,将以供养其父母,喻人求珍异以归。”后因以“采兰”谓供养父母之事。 唐 韩愈 《孟生诗》:“采兰起幽念,眇然望东南。” 宋 梅尧臣 《汝南江邻几》诗:“且奉采兰养,应无抱玉啼。”参见“ 南陔 ”。
(2).指 晋 束晳 的《补亡诗·南陔》。 唐 韩愈 《送汴州监军俱文珍诗》:“晓日驱征骑,春风咏采兰。谁言臣子道,忠孝两全难。”
《漢語大詞典》:南陔
诗·小雅篇名。六笙诗之一,有目无诗。《南陔》《白华》《华黍》为前三篇,是燕飨之乐。诗·小雅·南陔序:“《南陔》,孝子相戒以养也;《白华》,孝子之絜白也;《华黍》,时和岁丰,宜黍稷也。有其义而亡其辞。”仪礼·乡饮酒礼:“笙入堂下,磬南北面立,乐《南陔》《白华》《华黍》。”后用为奉养和孝敬双亲的典实。《文选·束晳〈补亡诗〉》:“循彼南陔,言采其兰,眷恋庭闈,心不遑安。” 李善 注:“循陔以采香草者,将以供养父母。” 唐 杨炯 《幽兰赋》:“丛兰正滋,美庭幃之孝子,循南陔而采之。” 宋 苏轼 《送程建用》诗:“空餘南陔意,太息北堂冷。”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忍菴先生》:“今吾儿邀天之幸,得上公车,稍可伸北闕南陔之思矣。”
《國語辭典》:尽孝(盡孝)  拼音:jìn xiào
对父母亲尽孝道。如:「子女尽孝是天经地义的事。」
《漢語大詞典》:孝妇(孝婦)
(1).尽孝道的媳妇。汉书·于定国传:“ 东海 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甚谨。”明史·列女传二·倪氏:“姑鼻患疽垂毙,躬为吮治,不愈,乃夜焚香告天,割左臂肉以进,姑啖之愈。远近称孝妇。” 清 陈梦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昔孝妇含寃,尚阻三年之雨;忠臣被谤,犹飞六月之霜。”
(2).旧称居丧中的妇人。
《國語辭典》:素冠  拼音:sù guān
《诗经。桧风》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素冠,刺不能三年也。」或亦指女子思慕男子之诗。首章二句为:「庶见素冠兮,棘人栾栾兮。」
《漢語大詞典》:追养(追養)
谓祭祀死者,继尽孝养之道。礼记·祭统:“祭者,所以追养继孝也。” 孔颖达 疏:“养者是生时养亲,孝者生时事亲,亲今既没,设礼祭之,追生时之养,继生时之孝。” 汉 张衡 《东京赋》:“躬追养於庙祧,奉蒸尝与禴祠。”《魏书·礼志二》:“臣闻国之大礼,莫崇明祀,祀之大者,莫过禘祫,所以严祖敬宗,追养继孝。” 唐 柳宗元 《寄许京兆孟容书》:“马医夏畦之鬼,无不受子孙追养者。”
《漢語大詞典》:驯乌(馴烏)
驯顺的乌鸦。 汉 刘向 《古孝子传·文让》:“ 巴郡 文让 养母至孝。母死,不用僮僕之力,兄弟二人营筑其坟。坟土未足,耕一亩地为壤,蹔归取粮。羣鸟数千衔所作壤以著坟上,俄而成坟。”后以“驯乌”为表扬人子尽孝道的典故。 明 李东阳 《长洲朱氏孝门铭》:“﹝ 朱顥 ﹞父病痈,亲为吮涤。父丧当盛暑,负土成坟,哀痛推裂,致有驯乌之异。”
《国语辞典》:不孝子  拼音:bù xiào zǐ
1.没有善尽孝道的人。如:「他弃父母于不顾,真是个不孝子。」
2.子女对父母自称为「不孝子」。《三国演义》第一一四回:「经叩头大哭曰:『不孝子累及慈母矣!』」
《漢語大詞典》:继养(繼養)
继亲之志,养亲之体。谓尽孝道。 汉 班固 《白虎通·爵》:“《王制》曰:葬从死者,祭从生者。所以追孝继养也。”
《漢語大詞典》:指舍
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建 为郎中令,每五日洗沐归謁亲,入子舍,窃问侍者。取亲中帬厕牏,身自浣涤,復与侍者,不敢令 万石君 知,以为常。”后以“指舍”用为人子侍亲尽孝的典故。 清 冯桂芬 《顾蓉庄年丈七十双寿序》:“君别庭闈久,归抵里门,问安上寿,遂指舍之心,慰倚门之望。”
《漢語大詞典》:以亲为解(以親爲解)
谓古代侠义之士,用父母在世有待尽孝为理由,谢绝朋友请其舍身赴难的要求。史记·袁盎晁错列传:“缓急人所有。夫一旦有急叩门,不以亲为解,不以存亡为辞,天下所望者,独 季心 、 剧孟 耳。” 裴骃 集解引臣 瓒 曰:“凡人之於赴难济危,多以有父母为解。” 司马贞 索隐:“谓不以亲为辞也。今此云‘解’者,亦谓不以亲在而自解。”
《国语辞典》:事亲至孝(事亲至孝)  拼音:shì qīn zhì xiào
侍奉父母能善尽孝道。《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家极贫寠,事亲至孝。」
《国语辞典》:皋鱼之泣(皋鱼之泣)  拼音:gāo yú zhī qì
周人皋鱼丧母后,悲泣地诉说未能在慈母生前尽孝道,感动了孔子及其门人。见《韩诗外传》卷九。后比喻孝养父母须及时。如:「父母在世,要尽孝道,以免皋鱼之泣,徒留悔恨。」
《国语辞典》:忠孝不能两全(忠孝不能两全)  拼音:zhōng xiào bù néng liǎng quán
为国尽忠和对父母尽孝,二者无法兼顾。如:「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值此国家危急存亡之秋,我只有移孝作忠,有愧人子奉养双亲之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