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三宿桑下
 
三宿空桑
 
山下成三宿
 
恋林中桑
 
桑下一宿
 
桑下宿
 
桑下恋
 
桑间三宿
 
空桑三宿
 
连宵桑下


《后汉书》卷三十下〈郎顗襄楷列传下·襄楷〉~082~
又闻宫中立黄老、浮屠之祠。此道清虚,贵尚无为,好生恶杀,省欲去奢。今陛下嗜欲不去,杀罚过理,既乖其道,岂获其祚哉!或言老子入夷狄为浮屠。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爱,精之至也。天神遗以好女,浮屠曰:「此但革囊盛血。」遂不眄之。其守一如此,乃能成道。今陛下淫女艳妇,极天下之丽,甘肥饮美,单天下之味,柰何欲如黄老乎?唐·李贤注:「言浮屠之人寄桑下者,不经三宿便即移去,示无爱恋之心也。」

简释

三宿恋:喻指对人或事物有眷恋之心。清姚鼐《答孙补山中丞见怀》:“我欲更除三宿恋,就公新治乞坛经。”

典故 
蘼芜山下


《玉台新咏》卷一〈古诗八首〉
〈古诗八首〉 其一:「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殊。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一日匹,织素五丈馀。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例句

从此蘼芜山下过,祗应将泪比黄泉。 刘损 愤惋诗三首之一

不复下山能借问,更向卢家字莫愁。 骆宾王 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

《漢語大詞典》:三宿恋(三宿戀)
佛教语。《后汉书·襄楷传》:“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爱,精之至也。” 李贤 注:“言浮屠之人寄桑下者,不经三宿便即移去,示无爱恋之心也。”后因以“三宿恋”指对世俗的爱恋之情。 宋 苏轼 《别黄州》诗:“桑下岂无三宿恋,樽前聊与一身归。” 金 元好问 《望崧少》诗之一:“结习尚餘三宿恋,残年多负半生闲。” 清 姚鼐 《答孙补山中丞见怀》诗之二:“我欲更除三宿恋,就公新治乞《坛经》。”
《國語辭典》:下山  拼音:xià shān
1.到山下去。如:「我们学校位于山上,住校同学通常只有周末才能下山逛街。」
2.下台,到台下。《清平山堂话本。杨温拦路虎传》:「众社官都在献台上,……又一个唱喏与上山、下山的社官。」
3.喻指妇女为夫所弃。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一八。乙卯闯宫》:「后来偶值一豪家少妇,以失行下山者,侍饮于客座,谈及妖书之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