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元好问(元好问)  拼音:yuán hào wèn
人名。(西元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金秀容(今山西省忻县)人。系出元魏,七岁能诗,兴定五年进士,官至尚书省左司员外郎,金亡不仕。古文继承韩柳,结构严密。诗主风骨,反对浮艳。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编有中州集。著有《遗山集》、《续夷坚志》。
《国语辞典》:崞山  拼音:guō shān
山名:(1)位于山西省浑源县西北。也称为「横山」。(2)位于山西省崞县西南。
《国语辞典》:郘钟(郘钟)  拼音:lǚ zhōng
周代的铜器,清同治初年自山西省荣河县后土祠旁的河岸中出土。
《漢語大詞典》:凿台(鑿臺)
台名。台址在今 山西 太原 之南 榆次 西。战国策·秦策四:“ 智氏 信 韩 魏 从而伐 赵 ,攻 晋阳 之城,胜有日矣, 韩 魏 反之,杀 智伯瑶 於 凿臺 之上。” 高诱 注:“ 晋阳 下臺名。凿地作渠,以灌 晋阳 城,因聚土为臺而止其上,故曰 凿臺 也。” 宋 司马光 《送李揆之序》:“昔 智伯 一会而辱二主一臣,以成 凿臺 之祸。”
《國語辭典》:大盐(大鹽)  拼音:dà yán
用海水煎煮或晒制而成的盐。
分類:山西海水
《國語辭典》:九龙壁(九龍壁)  拼音:jiǔ lóng bì
1.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东大街路南,原为明太祖第十三子代王府前的照壁。建于明洪武年间。由须弥座、壁身、斗栱及琉璃瓦顶构成。壁身以琉璃砖拼砌而成,九条巨龙翻腾于汹涌的云海之中。构图栩栩如生、造型古朴,为现存九龙壁中最早的一座。
2.位在北平。一在故宫内廷东六宫内,一在北海天王殿西。北海九龙壁建于清乾隆年间,底座为青白玉石台基,上有绿琉璃须弥座,座上的壁面,前后各有九条形态殊异、体态矫健、奔腾在云涛中的蛟龙浮雕。为清代琉璃结构建筑中的杰作。
《漢語大詞典》:悬空寺(懸空寺)
在 山西省 浑源县 城南。建在 北岳 恒山 下 金龙口 西崖峭壁上。始建于 北魏 晚期,全寺有殿宇楼阁四十间,陡崖上凿洞穴插悬梁为基,楼阁之间有栈道相通。寺内各种铜铸、铁铸、泥塑、石雕等像八十馀尊,古人题咏镌刻于壁间。
《漢語大詞典》:脽丘
地名。在今 山西省 万荣县 境内。 汉武帝 元鼎 四年立 后土祠 于此。史记·封禅书:“於是天子遂东,始立 后土祠 汾阴脽丘 ,如 宽舒 等议。”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魏土地记》曰: 河东郡 北八十里有 汾阴 城,北去 汾水 三里,城西北隅曰 脽丘 ,上有 后土祠 。”
《国语辞典》:道绰(道绰)  拼音:dào chuò
唐代一位高僧的法号。俗姓卫。唐并州(今山西省太原)人。他是继承北魏昙鸾净土思想的大师,也是净土宗的创始人之一。提倡称名念佛,自己日念七万遍,度众无数,当时晋阳、太原、汶水三县七岁以上男女没有不称阿弥陀佛名号的,可见他化人之深。著有《安乐集》二卷,将净土法门作系统的阐述,为净土宗的要籍。
《国语辞典》:渑池县(渑池县)  拼音:mǐn chí xiàn
县名。位于河南省西北,东邻新安县,北临黄河与山西省桓曲县相望。内有陇海铁路经过,农产以麦、豆、高粱等为主。县北有仰韶村,地下多古代遗物。大陆地区已将其废除,并入东境千秋镇新设的义马市。
《漢語大詞典》:昭余祁(昭餘祁)
古泽薮名。在今 山西省 祁县 西南、 介休县 东北。是周礼·夏官·职方氏的 并州 薮,尔雅·释地的十薮之一。吕氏春秋作 大昭 ,《淮南子·墬形训》作 昭馀 ,都是九薮之一。汉书·地理志改称“九泽”,水经注·汾水称近 邬县 (今 介休县 东北)者为 邬泽 ,俗名 邬城泊 ,近 祁县 者为 祁薮 。 唐 宋 时只有 邬城泊 见于记载,并日渐涸塞。 元 初在 祁县 东南浚得细水溉田,称为 昭馀池 ,此后时塞时溢。
《漢語大詞典》:豺山
(1).传说中的山名。
(2).即 豺山 。在今 山西 右玉县 境。公元402年 魏 主 拓跋珪 筑行宫于此。魏书·和跋传:“后 世祖 西巡 五原 ,回幸 犲山 校猎,忽遇暴风,云雾四塞。”
分類:山名山西
《漢語大詞典》:汾海
指 南北朝 时期 南汾州 地区。今 山西省 吉县 一带。 北周 庾信 《尔绵永神道碑》:“吏不能欺,兵无敢背, 玉关 遗矩, 汾海 留爱。”
《漢語大詞典》:佛光寺
古代著名佛寺之一。在 山西省 五台县 城西南。寺创建于 北魏 孝文帝 时。大殿建于 唐 大中 十一年,配殿建于 金 天会 十五年。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二八:“《唐穆宗实録》: 元和 十五年四月四日, 河东 节度使 裴度 奏: 五臺山 佛光寺 侧,庆云现。”
《國語辭典》:二人台(二人臺)  拼音:èr rén tái
一种戏曲曲艺。流行于内蒙中部和西部。用笛子、四胡、扬琴、四块瓦伴奏,由二人歌舞对唱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