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青冥  拼音:qīng míng
1.青天、苍天。唐。李白〈长相思〉诗:「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宋。苏轼〈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词:「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2.三国吴孙权的宝剑。晋。崔豹《古今注。卷上。舆服》:「吴大皇帝有宝刀三,宝剑六:一曰白虹,二曰紫电,三曰辟邪,四曰流星,五曰青冥,六曰百里。」
《國語辭典》:海流  拼音:hǎi liú
1.洋流的别名。参见「洋流」条。
2.泛指流动的海水。
《國語辭典》:洋流  拼音:yáng liú
大洋里大规模的海流,方向大多稳定不变。环绕大洋的主要洋流,是因风系的盛行风长期吹送而生。一般在大洋的西侧,洋流较强,例如黑潮。
《漢語大詞典》:海津
(1).海边渡口。 唐 拾得 《诗》之二二:“ 天姥 峡关岭,通同次海津。”
(2).犹海水。 唐 寒山 《诗》之二八○:“积骨如毘富,别泪成海津。”
《国语辞典》:长堤(长堤)  拼音:cháng tí
防止河水或海水泛滥的堤防。《三国演义》第一二回:「寨西一带长堤,无水,可尽伏精兵。」
《國語辭典》:海潮  拼音:hǎi cháo
1.海水因月球引力的影响而定时涨落的现象。
2.海浪。如:「海潮汹涌,渔船转瞬间被大浪吞噬。」
《国语辞典》:浮天  拼音:fú tiān
海水将天幕浮漂在上。比喻声势盛大。唐。钱起〈送僧归日本〉诗:「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國語辭典》:尾闾(尾閭)  拼音:wěi lǘ
海水所归聚之处。《庄子。秋水》:「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文选。郭璞。江赋》:「磴之以瀿瀷,渫之以尾闾。」
《漢語大詞典》:煮海
(1).煮海水为盐。 唐 陆贽 《议减盐价诏》:“专煮海之利,以为赡国之术。” 宋 苏轼 《表忠观碑》:“ 吴 越 地方千里,带甲百万,铸山煮海,象犀珠玉之富,甲於天下。”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八:“煮海之利,原非本富。”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五编第一章第二节:“沿海地带煮海水为盐,俗称煮海。”
(2).煮沸海水。神话传说,秀才 张羽 同龙女相约为夫妇,后受阻, 张羽 得宝物,煮沸大海,制服龙王,才得以成婚。 元 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三折:“﹝ 龙氏三娘 ﹞亲许我中秋会约,不见他来,因此在这里煮海,定要煎出他来。” 明 陈汝元 《金莲记·焚券》:“壮山河於水底,何惧丸泥;列介胄於波中,不愁煮海。”
《国语辞典》:海浪  拼音:hǎi làng
海水受风吹、气压变化、海底地震、火山活动等作用影响所产生的波浪。唐。王勃〈梓州郪县兜率寺浮图碑〉:「江湖秋至,方怀纵壑之图;海浪风高,未接垂天之翼。」宋。陈师道〈十八日观潮〉诗:「海浪肯随山俯仰,风帆长共客飘摇。」
《國語辭典》:海盐(海鹽)  拼音:hǎi yán
1.用海水煎乾或晒乾而成的盐。《史记。卷一二九。货殖传》:「人民谣俗,山东食海盐,山西食盐卤。」
2.县名。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东北,濒东海。
《國語辭典》:海面  拼音:hǎi miàn
海水的表层。如:「夜幕笼罩下,海面上的三、五渔舟不知归向何方?」
《漢語大詞典》:熬波
指煮海水为盐。 南朝 齐 张融 《海赋》:“若乃漉沙构白,熬波出素,积雪中春,飞霜暑路。”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上:“盖自 岱山 及二 天富 皆取海水炼盐,所谓熬波也。”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十:“地滷矜不能艺稷黍,践斯土者,大抵盖苫熬波,掛席钓海。”
分類:煮海海水
《國語辭典》:绿藻(綠藻)  拼音:lǜ zǎo
属于原生生物界。叶绿体内含有叶绿素a、叶绿素b,藻体通常呈绿色。多产于淡水和潮湿的土壤中,少数生长在海里。形态可分为单细胞型、群体型、丝状型及膜状型。如绿球藻、空球藻、水棉、石莼等。少数绿藻可以和真菌共生形成地衣。
《漢語大詞典》:海望
指海水逢望日(农历每月十五日、十六日或十七日)涨潮的现象。 明 李贽 《望海》诗之一:“望海不见海,海望欢声起。”
《漢語大詞典》:散盐(散鹽)
撒盐。晋书·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又尝内集,俄而雪骤下, 安 曰:‘何所似也?’ 安 兄子 朗 曰:‘散盐空中差可拟。’ 道韞 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安 大悦。”后以“散盐”喻飞雪。 前蜀 韦庄 《冬日长安感志》诗:“闲招好客斟香蚁,闷对琼华咏散盐。”
末盐。一种用海水煮成的粉状盐。周礼·天官·盐人:“祭祀,共其苦盐、散盐。” 郑玄 注:“散盐,鬻水为盐。” 贾公彦 疏:“散盐,煮水为之,出於 东海 。”宋史·食货志下三:“盐之类有二:引池而成者,曰颗盐,《周官》所谓盬盐也;鬻海、鬻井、鬻鹻而成者,曰末盐,《周官》所谓散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