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缝工(縫工)  拼音:féng gōng
1.缝衣匠,旧称为「缝工」。《聊斋志异。卷一。喷水》:「一夜,二婢奉太夫人宿厅上,闻院内扑扑有声,如缝工之喷衣者。」
2.裁缝衣物的手艺。如:「这件礼服的缝工很细。」
《漢語大詞典》:工票
(1).工业企业中对工人分配生产任务并记录其生产活动的原始记录。 高伐林 《师傅们的青春》:“旧社会,一张工票难到手,眼睁睁卖了三妹,饿死老爹。”
(2).农村中记录和计算工分的票券。《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整顿互助组的经验》:“五个组订了互助公约,三个组采用了竹签、工票计分办法。”
《國語辭典》:工人运动(工人運動)  拼音:gōng rén yùn dòng
劳工为达成工作权与工作条件的保障,包括工时、工资、职业伤害赔偿、退休金与解职赔偿等等,组织行动以抗衡资本剥削。也称为「劳工运动」。简称「工运」。
《漢語大詞典》:工作量
期待于雇员或分配给雇员的多少工作或工作时间
一个部门或其他集团的工人在一段时间内完成的全部工作。例如:每周工作量。
实际工作任务或可达工作任务。例如:工人们愿意接受按计时定额方法所规定的工作量。
《漢語大詞典》:工贼(工賊)
工人队伍中被资产阶级收买,出卖工人阶级利益,破坏工人运动的人。 茅盾 《子夜》十三:“我只问你,裕华丝厂里各派走狗工贼在工人中间的活动,难道不要想个对付的办法么?”
《國語辭典》:工龄(工齡)  拼音:gōng líng
工作人员的工作年数,即工作人员的年资。
《国语辞典》:工顾钱(工顾钱)  拼音:gōng gù qián
雇请工人的工资费用。《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四○出》:「(末):『又是你!恩官台旨,今日要离京,你各人肩著担杖。』(净):『挑担尤闲。』(丑):『工顾钱?』(生):『一日各支三两。』」
《國語辭典》:工间操(工間操)  拼音:gōng jiān cāo
在机关和企业里的工作人员,每天抽出一段共同的时间集体做操,即称为「工间操」。
《國語辭典》:工潮  拼音:gōng cháo
劳资双方由于薪资、权利或工作条件等问题,发生冲突无法协调时,工人们所发动罢工等的大规模抗议或抵制行为。
《國語辭典》:杠夫(槓夫)  拼音:gàng fū
出葬时抬运棺木的人。如:「在门外看见杠夫,就知道出殡仪式快开始了。」也称为「杠人」。
分類:殡葬工人
《漢語大詞典》:二七大罢工
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举行的反帝、反军阀的政治罢工。2月7日,军阀吴佩孚在汉口、长辛店等地镇压罢工工人,造成流血惨案,所以这次罢工叫二七大罢工。
《漢語大詞典》:技工学校
培养技术工人的学校。一般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实行半工半读,学习年限一般为两年。简称“技校”例如:本市技工学校学生的升、留级及毕业制度从今年开始将有重大改革。
在英国或美国过去很普遍的一种工人成人学校
《漢語大詞典》:机房仔(機房仔)
方言。 清 代纺织工人的俗称。《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实访查录》:“ 三元里 的大仗未打,我社学就与‘机房仔’在西炮台和 英 军打仗。”《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广州工人参加三元里抗英斗争情况调查纪录》:“战时, 锦纶堂 出钱,机房仔和打石工人出力。”
分類:纺织工人
《國語辭典》:锅伙(鍋伙)  拼音:guō huo
旧时的工人、小贩等临时共同食宿的地方。
《漢語大詞典》:雇佣劳动
受雇于资本家的工人的劳动。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被剥夺了生产资料的劳动者被迫把劳动力当作商品出卖给资本家,为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