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一二八事变(一二八事變)  拼音:yī èr bā shì biàn
民国二十一年(西元1932)一月二十八日,上海日军乘夜袭击闸北,遭我驻军第十九路军抵抗,日军终不能得逞。后经美、英等国调停,双方于同年五月签订停战协定。是役史称为「一二八事变」。也称为「淞沪之战」。
《國語辭典》:协约国(協約國)  拼音:xié yuē guó
1.互相订有协约的国家。
2.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英、美、法等国所结成的战争集团,称为「协约国」。
《漢語大詞典》: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義)
指 孙中山 在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重新解释的三民主义。即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民族主义;建立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民主政治的民权主义和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并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民生主义。这时期的三民主义以联 俄 、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其实质,也称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 毛泽东 《纪念孙中山先生》:“纪念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丰功伟绩。”
《国语辞典》:民族解放运动(民族解放运动)  拼音:mín zú jiě fàng yùn dòng
被压迫的民族反抗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等压迫者的专制垄断、掠夺与剥削,并争取民族解放自主而进行的革命运动。
《国语辞典》:黑狗子  拼音:hēi gǒu zi
日本警察身著黑色制服,故抗日时,中国百姓对于那些效命日本帝国主义的警察,称为「黑狗子」。
《漢語大詞典》:罪恶的黑手
诗歌。臧克家作。1934年发表。通过建筑工人为帝国主义分子建造一座天主教堂这一题材,反映中国工人阶级的苦难生活,揭露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并寄希望于工人阶级的觉醒。笔力雄健,音调铿锵,语言精练。
《国语辞典》:大英帝国(大英帝国)  拼音:dà yīng dì guó
英国采行帝国主义,致力扩展海外殖民地,并由英国国王兼任殖民地统治者。在十九世纪后半达帝国极盛期。二次大战后,殖民地纷纷独立,大英帝国已成为历史名词。
《漢語大詞典》:附生虫(附生蟲)
寄生虫。亦比喻随着帝国主义入侵而产生的为帝国主义服务的买办阶级等。 邹韬奋 《〈萍踪寄语三集〉弁言》:“中华民族解放的斗争,决不能依靠帝国主义的代理人和附生虫。”
《漢語大詞典》:工部局
1840年鸦片战争后, 英 、 美 、 日 等帝国主义在 上海 、 天津 等地租界设立的行政机关,是帝国主义执行殖民政策和奴役 中国 人民的工具。上海工部局成立于1854年。1943年 上海 、 天津 等地租界由日伪政府接收,工部局之名即不再存在。 鲁迅 《伪自由书·颂萧》:“我们其实是老练的,我们很知道 香港 总督的德政, 上海 工部局的章程。”
《漢語大詞典》:公共租界
旧时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在我国大城市以租借名义强迫划定的共同管理的区域。 邹韬奋 《经历》三六:“由外面传进的消息,说前一夜在公共租界被捕的 沉 、 李 、 王 、 沙 四先生……于当天十二点即由各人的律师保了出来。” 洪深 《咸鱼主义》:“我们先生想,有一天 上海 真的打起仗来的话,逃难到公共租界里来的人一定是很多的。”参见“ 租界 ”。
《國語辭典》:租界  拼音:zū jiè
一国在通商口岸划定界限,租给外国人民居住、通商的区域。租借国通常以缔结条约的方式,取得租借期间对租界的统治权,但出租国仍保有最后的主权,可以在条约规定的期限届满后,将之收回。
《漢語大詞典》:二十一条
日本帝国主义妄图独占中国的秘密条款。1915年1月由日本驻华公使向袁世凯提出。主要内容为: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并加以扩大;延长旅顺、大连两港和南满、安奉两铁路的租借期限为九十九年,并承认日本在东三省南部和内蒙古东部的特权;中国警政和兵工厂由中日合办等。袁世凯为了做皇帝,几乎全部接受了日本的要求。由于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日本的侵略要求未能实现。
《漢語大詞典》:官僚资产阶级(官僚資産階級)
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里,勾结帝国主义和地主阶级势力,掌握国家政权,垄断全国经济命脉的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在解放战争时期,美帝国主义和它的走狗即官僚资产阶级、地主阶级以及代表这些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都是人民的敌人;一切反对这些敌人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
《漢語大詞典》:财政寡头(財政寡頭)
帝国主义国家中掌握了金融资本的少数垄断资本家。也叫金融寡头。
《漢語大詞典》:爱国布(愛國布)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后,我国人民抵制帝国主义国家布匹的倾销,提倡服用自产土布,称之为爱国布。 柔石 《人间杂记》:“三套白洋布小衫、一件爱国布长衫、一顶夏布帐子,天气冷起来,我想今年不再用它了。”
《國語辭典》:八百壮士(八百壯士)  拼音:bā bǎi zhuàng shì
民国二十六年八月十三日,日军大举入侵淞、沪。我军第八十八师团长谢晋元率领八百名战士,孤军苦守上海苏州河边的四行仓库,英勇抗敌,誓死不屈。壮烈事迹举世震撼,史称为「八百壮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