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稚孺
亦作“穉孺”。 幼童;小孩。 宋 苏轼 《紫宸殿正旦教坊词·勾小儿队》:“工师奏技,咸踊跃以在庭,穉孺闻音,亦回翔而赴节,方资共乐,岂间微情,上奉宸欢,教坊小儿队。”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二十:“若谓尊之甚则称名,则前三人皆非通贵之士;若谓卑之甚则称尔,则后三人皆非穉孺之列。”
分類:幼童小孩
《漢語大詞典》:悼耄
指幼童与老年人。语出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 唐 韩云卿 《平蛮颂》:“悼耄鰥寡,各安其宅。” 宋 苏轼 《与朱鄂州书》:“佛言杀生之罪,以杀胎卵为最重,六畜犹尔,而况于人。俗谓小儿病为无辜,此真无辜矣!悼耄杀人犹不死,况无罪而杀之乎!”
分類:幼童老人
《國語辭典》:村书(村書)  拼音:cūn shū
乡间塾师教授孩童的书本。如千字文、百家姓等。宋。陆游 秋日郊居诗八首之七:「授罢村书闭门睡,终年不著面看人。」
《漢語大詞典》:龆齿(齠齒)
幼童新生的恒齿。《韩诗外传》卷一:“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齠齿。”齠,一本作“ 齔 ”。亦借指八岁。 晋 陶潜 《祭从弟敬远文》:“相及齠齿,并罹偏咎。”
《漢語大詞典》:序室
古代幼童就学之所。汉书·食货志上:“是月,餘子亦在於序室。”
分類:幼童就学
《國語辭典》:两丱(兩丱)  拼音:liǎng guàn
本为幼童头上扎的两个发髻。后泛借幼年。唐。李商隐〈安平公〉诗:「其弟炳章犹两丱,瑶林琼树含奇花。」宋。欧阳修〈拜赦〉诗:「州人共喧喧,两丱扶白发。」
《漢語大詞典》:课蒙(課蒙)
教授幼童。 清 袁枚 新齐谐·鬼送汤团:“ 杭州 王生 玉绳 ,课蒙於 横塘 钟 氏。” 清 李伯元 《南亭笔记》卷五:“余尝考西国课蒙,罕用鞭挞。”
分類:教授幼童
《漢語大詞典》:龆耋(齠耋)
幼童和老人。 宋 宋祁 《明堂颂》:“存问齠耋,容受讜直。”
分類:幼童老人
《國語辭典》:娃娃生  拼音:wá wa shēng
古典戏剧中众多生角的一类,通常专演儿童或少年,一般由年少的演员扮演,也可由花旦兼演。
《國語辭典》:蜗髫(蝸髫)  拼音:guā tiáo
形似蜗牛的小儿发髻。如:「那孩子的头上梳了一个蜗髫,挺可爱的。」
分類:幼童儿童
《国语辞典》:小客车(小客车)  拼音:xiǎo kè chē
我国指座位在九座以下之客车或座位在二十四座以下之幼童专用车。其座位之计算包括驾驶人及幼童管理人在内。
《国语辞典》:老少无欺(老少无欺)  拼音:lǎo shào wú qī
从老人到幼童都不欺骗。如:「这家南北杂货行挂著『老少无欺』的牌子,招来了不少顾客。」
《国语辞典》:跳墙和尚(跳墙和尚)  拼音:tiào qiáng hé shàng
幼童在六七岁时,举行一种出家仪式,以求延寿,称为「跳墙和尚」。
《国语辞典》:摇篮时代(摇篮时代)  拼音:yáo lán shí dài
幼童时期,含有幼稚之意。如:「他还以为处在摇篮时代,凡事由父母亲承担。」
《国语辞典》:痴呆症  拼音:chī dāi zhèng
病名。由于先天性甲状腺分泌不足,使幼童身心的发育显现迟滞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