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中国对世界各地广播的国家广播电台。1947年9月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开办英语广播,后增加日语。1978年5月改现名。使用“北京广播电台”呼号。除英、法、日、俄、西班牙、阿拉伯等数十种外语外,还有汉语普通话以及粤话等汉语方言对外广播。
《國語辭典》:通信员(通信員)  拼音:tōng xìn yuán
1.采集外地新闻,利用各种通讯方法,随时记述所见所闻给报馆的人。也称为「通信员」。
2.部队、机关中担任递送公文等联络工作的人员。
《國語辭典》:通讯社(通訊社)  拼音:tōng xùn shè
采访各地消息,供应新闻稿给各报馆发表的机关,但本身并不直接为读者及听众服务。如中央通讯社、美联社等。也称为「通信社」。
《國語辭典》:通讯员(通訊員)  拼音:tōng xùn yuán
采集外地新闻,利用各种通讯方法,随时记述所见所闻给报馆的人。也称为「通信员」。
《漢語大詞典》:新闻记者(新聞記者)
采访和撰写、报道新闻的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专职人员。 章炳麟 《论承用“维新”二字之荒谬》:“自兹以后,三段之文,五旌之教,愿以是遍告全国八面论师、新闻记者矣。” 老舍 《龙须沟》第三幕第二场:“ 赵大爷 ,您可预备好了哟,新闻记者一定会访问您!”
《漢語大詞典》:新闻社(新聞社)
即通讯社。采访、搜集和向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提供新闻的机构。
《国语辞典》:美国之音(美国之音)  拼音:měi guó zhī yīn
西元一九四二年起美国设立于国外的广播电台。起初用来对抗纳粹及日本军阀的国际宣传,目前是美国对国外的国际宣传。英文缩写为VOA。
《国语辞典》:广播节目(广播节目)  拼音:guǎng bò jié mù
广播电台透过音波或网路等方式传送出来的节目。
《国语辞典》:广播歌仔戏(广播歌仔戏)  拼音:guǎng bò gē zǐ xì
民国四十年代初期利用广播电台播放的歌仔戏。因少了听觉的欣赏,以强调唱腔与曲调为特色。此时期的歌仔戏吸收方言歌谣与国语流行歌曲,丰富了唱腔的内涵。
《国语辞典》:警察广播电台(警察广播电台)  拼音:jǐng chá guǎng bò diàn tái
民国四十三年创立的广播电台,隶属当时的警政厅。自八十八年七月一日台湾省政府功能、业务与组织调整后,警察广播电台随之改隶内政部警政署。主要服务项目包括提供警政、交通资讯,提升民众法律知识。
《国语辞典》:广播电视事业处(广播电视事业处)  拼音:guǎng bò diàn shì shì yè chù
专门负责管理广播电台及电视公司等的单位,隶属行政院新闻局。缩称为「广电处」。
《国语辞典》:英国广播公司(英国广播公司)  拼音:yīng guó guǎng bò gōng sī
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英国非营利性的广播电台,西元一九二二年创立于伦敦。英文缩写为B.B.C。
《国语辞典》:播报员(播报员)  拼音:bò bào yuán
指在广播电台,介绍节目、报导新闻或报告各种活动消息的工作人员。
《国语辞典》:播出频道(播出频道)  拼音:bò chū pín dào
广播电台、通讯机构等播放节目所占用无线电波的频率范围。
《国语辞典》:转播站(转播站)  拼音:zhuǎn bò zhàn
广播电台或电视台为强化节目影音讯号,在主站台之外所设的讯号转播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