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咨对(咨對)
召问应对。 清 朱琦 《感事》诗:“机幄时咨对,震慑但诺唯。”
分類:应对
《國語辭典》:切对(切對)  拼音:qiè duì
平仄相对工整的诗句。唐。殷璠 河岳英灵集序:「至如曹刘,诗多直致,语少切对,或五字并侧,或十字俱平,而逸价终存。」
《漢語大詞典》:机对(機對)
谓应对机敏。晋书·文苑传·袁宏:“ 谢安 常赏其机对辩速。”
分類:应对机敏
《漢語大詞典》:敏对(敏對)
谓应对敏捷。艺文类聚卷二二引 汉 应瑒 《文质论》:“夫諫则无义以陈,问则服汗沾濡,岂若 陈平 敏对, 叔孙 据书,言辨国典,辞定皇居。”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 梁武帝 尝问一中土人曰:‘卿北人,何故不知有族?’答云:‘骨肉易疎,不忍言族耳。’当时虽为敏对,於礼未通。”
分類:应对敏捷
《漢語大詞典》:酬奉
指旧时奉诏应对诗文。 胡朴安 《〈中国文学史〉序》:“统观一代之文,不名一体,各有专长,侍从酬奉,则 李嶠 、 宋之问 、 沈佺期 、 王维 。”
《漢語大詞典》:给敏(給敏)
指应对敏捷。 明 方孝孺 《益斋记》:“二年又见 元直 ,其辞謔,给敏如故。”
分類:应对敏捷
《漢語大詞典》:给对(給對)
应对敏捷。后汉书·宦者传论:“亦有忠厚平端,怀术纠邪;或敏才给对,饰巧乱实。”
《漢語大詞典》:乾哭
1.没有眼泪的哭。 茅盾 《子夜》四:“ 阿金 尖着声音说,猛的哭起来了,是没有眼泪的干哭。”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五:“在撕和扑和骂的纷乱当中, 韩爱贞 干哭着,叫着她娘。”
2.哭泣而无应对措施。红楼梦第九四回:“ 麝月 等依言,分头各处追问。人人不晓,个个惊疑。二人连忙回来,俱目瞪口呆,面面相窥, 宝玉 也吓怔了, 袭人 急的只是乾哭。”
《國語辭典》:乾哭  拼音:gān kū
1.只顾著哭。《红楼梦》第四四回:「打的平儿有冤无处诉,只气的乾哭。」
2.号哭而不流眼泪。如:「看他那种有声无泪的乾哭,八成是在作秀。」
《国语辞典》:有眼色  拼音:yǒu yǎn sè
1.有眼光,能分辨是非好坏。《歧路灯》第八回:「只是那光景,我就估出来六七分。兄弟隔皮断货,是最有眼色的。」
2.善于观察,知道如何应对进退。如:「他很有眼色,应该不会做出这种没分寸的事情。」《红楼梦》第五○回:「我们老祖宗最是有眼色的,试一试,姑妈若松呢,拿出五十两来,就和我分。」
《國語辭典》:言来语去(言來語去)  拼音:yán lái yǔ qù
1.你一言我一句的说话。《水浒传》第二四回:「三钟酒落肚,鬨动春心,又自两个言来语去,都有意了。」《文明小史》第一七回:「当下言来语去,又说了半天别的闲话。」
2.详详细细。《醒世姻缘传》第七五回:「狄希陈言来语去,把家中从前受罪的营生,一一告诉。」
3.用话劝说。《水浒传》第二一回:「我今日吃这婆子言来语去,央了几杯酒,打熬不得。夜深,只得睡了罢。」
《國語辭典》:言扬行举(言揚行舉)  拼音:yán yáng xíng jǔ
语本《礼记。文王世子》:「凡语于郊者,必取贤敛才焉。或以德进,或以事举,或以言扬。」指求取贤才要以声名和德行为选录标准。《儒林外史》第一三回:「就如孔子生在春秋时候,那时用『言扬行举』做官;故孔子只讲得个『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这便是孔子的举业。」
《国语辞典》:临危不乱(临危不乱)  拼音:lín wéi bù luàn
面临危难时,仍然能够冷静思考,沉著应对。如:「他为人沉稳,临危不乱,颇有大将之风。」
《国语辞典》:人来人往(人来人往)  拼音:rén lái rén wǎng
来往的人很多。形容忙于应对进退等礼节。《红楼梦》第一三回:「只这四十九日,宁国府街上一条白漫漫人来人往,花簇簇官去官来。」
《国语辞典》:锯嘴葫芦(锯嘴葫芦)  拼音:jù zuǐ hú lú
比喻不善应对、口才迟钝的人。《文明小史》第五一回:「二人并排坐下,饶鸿生这才有了话了,不似刚才锯嘴葫芦的模样了。」也作「锯了嘴的葫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