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君母
(1).封建宗法制,庶子称父之正妻为君母。仪礼·丧服:“﹝小功﹞君母之父母、从母。” 郑玄 注:“君母,父之适妻也。”
(2).对母为国君夫人者的称呼。《左传·哀公十六年》:“ 蒯聵 得罪于君父、君母,逋窜于 晋 。”按,此君母指 卫灵公 之夫人 南子 。
《漢語大詞典》:立子
(1).立庶子为太子或世子。《公羊传·隐公元年》:“立适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何休 注:“子,谓左右媵及姪娣之子,位有贵贱,又防其同时而生,故以贵也。”后汉书·光武帝纪下:“春秋之义,立子以贵。”参见“ 立嫡 ”。
(2).《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后因谓成年之子为立子。 隋 郑子信 《韦略墓志》:“家无立子,妻女孤煢。”
《漢語大詞典》:立嫡
亦作“ 立适 ”。 太子或宗子以正妻所生子充当。《公羊传·隐公元年》:“立适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南朝 梁 沈约 《立太子恩诏》:“王公卿士,咸以为树元立嫡,有邦所先,守器传统,於斯为重。”
《國語辭典》:嫡庶  拼音:dí shù
正支与旁系。如:「帝王之家常为王位继承权,而发生嫡庶冲突流血的事件。」
《國語辭典》:孽子  拼音:niè zǐ
1.婢妾所生的孩子。《孟子。尽心上》:「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
2.忤逆不肖的儿子。如:「这个孽子,整天只知玩乐,不知上进,这个家迟早会被他败光!」
《漢語大詞典》:皇枝
亦作“ 皇支 ”。 指皇帝的庶子或宗族。陈书·始兴王伯茂传:“言念皇支,尚怀悲懣。”北史·樊子盖传:“朕遣 越王 留守 东都 ,示以皇枝盘石,社稷大事,终以委公。”太平广记卷二三引 唐 戴孚 《广异记·张李二公》:“ 唐 开元 中,有 张 李 二公,同志相与,於 泰山 学道。久之, 李 以皇枝,思任官,辞而归。” 宋 王禹偁 《慰公主薨表》:“伏惟皇帝陛下,悲深天性,痛极皇枝。”
《國語辭典》:正室  拼音:zhèng shì
1.嫡妻,元配妻子。《三国志。卷二八。魏书。钟会传》:「少敏惠夙成」句下南朝宋。裴松之。注:「钟繇于时老矣,而方纳正室。」《儒林外史》第五回:「趁舍妹眼见,你两口子同拜天地祖宗,立为正室。」也称为「正房」、「正妻」。
2.嫡子。《周礼。春官。小宗伯》:「掌三族之别以辨亲疏,其正室皆谓之门子。」
《漢語大詞典》:八舍
古代庶子宿卫王宫的八处休沐之所。后借指皇帝近臣宫内住处。 北周 庾信 《周陇右总管长史赠少保豆卢公神道碑》:“内参常伯,荣高八舍。” 唐 沈佺期 《自考功员外授给事中》诗:“旭日千门起,初春八舍归。”参见“ 八次 ”。
《漢語大詞典》:八次
古代庶子宿卫王宫之处。因在王宫之四方四隅,故云八。《周礼·天官·宫伯》:“授八次八舍之职事。” 郑玄 注:“衞王宫者,必居四角四中,於徼候便也。 郑司农 云:‘庶子衞王宫,在内为次,在外为舍。’次,其宿衞所在;舍,其休沐之处。”
《國語辭典》:宗兄  拼音:zōng xiōng
1.古时庶子称年较长的嫡子。《礼记。曾子问》:「其辞于宾曰:『宗兄、宗弟、宗子在他国,使某辞。』」
2.称谓。称同族或同宗之兄。唐。韩愈〈考功员外庐君墓铭〉:「愈之宗兄,故起居舍人君,以道德文学伏一世。」唐。白居易〈画雕赞。序〉:「寿安令白昊,予宗兄也。」
《國語辭典》:秩叙(秩敘)  拼音:zhì xù
依照爵秩等第收受俸禄。《周礼。天官。宫伯》:「掌其政令,行其秩叙。」
《國語辭典》:夺嫡(奪嫡)  拼音:duó dí
以庶子身分夺取嫡长子的继嗣地位。《晋书。卷六五。王导传》:「初,帝爱琅邪王裒,将有夺嫡之议,以问导。」也作「夺适」。
《漢語大詞典》:为人后(爲人後)
古代宗法制度,庶子立为大宗的继承人,称为人后。仪礼·丧服:“为人后者……何如而可以为人后?支子可也。”
《漢語大詞典》:八次
古代庶子宿卫王宫之处。因在王宫之四方四隅,故云八。《周礼·天官·宫伯》:“授八次八舍之职事。” 郑玄 注:“衞王宫者,必居四角四中,於徼候便也。 郑司农 云:‘庶子衞王宫,在内为次,在外为舍。’次,其宿衞所在;舍,其休沐之处。”
《漢語大詞典》:匹嫡
(1).谓庶子地位同于嫡子。左传·桓公十八年:“并后、匹嫡、两政、耦国,乱之本也。” 杜预 注:“庶如嫡。” 杨伯峻 注:“匹嫡,庶子同於嫡子。”晋书·礼志中:“两后匹嫡,自谓违礼,不谓非常之事而以常礼处之也。”宋书·后纪传论:“ 太祖 之倾惑 潘嫗 ,谋及妇人; 大明 之沦溺 殷姬 ,并后匹嫡,至使多难起於肌肤,并命行於同产,又况进於此者乎。”
(2).谓缔结婚姻。 唐 吴兢 贞观政要·论礼乐:“自 有魏 失御, 齐氏 云亡,市朝既迁,风俗陵替, 燕 、 赵 古姓,多失衣冠之绪, 齐 、 韩 旧族,或乖礼义之风。名不著於州閭,身未免於贫贱,自号高门之胄,不敦匹嫡之仪,问名唯在於窃貲,结褵必归於富室。”
《國語辭典》:宗弟  拼音:zōng dì
1.古时庶子称比自己年纪小的嫡子。《礼记。曾子问》:「其辞于宾曰:『宗兄、宗弟、宗子在他国,使某辞。』」
2.同族或同宗之弟。
《國語辭典》:宗兄  拼音:zōng xiōng
1.古时庶子称年较长的嫡子。《礼记。曾子问》:「其辞于宾曰:『宗兄、宗弟、宗子在他国,使某辞。』」
2.称谓。称同族或同宗之兄。唐。韩愈〈考功员外庐君墓铭〉:「愈之宗兄,故起居舍人君,以道德文学伏一世。」唐。白居易〈画雕赞。序〉:「寿安令白昊,予宗兄也。」
《漢語大詞典》:适庶(適庶)
嫡子和庶子。汉书·五行志上:“敬重功勋,殊别适庶。” 颜师古 注:“适,读曰嫡。” 晋 袁宏 后汉纪·安帝纪下:“故经制父死子继,兄亡弟及,所以别亲疏,殊适庶,尊国体,重继嗣,防淫篡,絶姦谋,百王不易之道。” 清 姚鼐 《复孔撝约论谛祭书》:“因丧服有宗子适庶之礼异,故推其极至天子承祧,至諦而后止,何谓泛言及祀天乎?”
分類:嫡子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