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延袤  拼音:yán mào
连亘。《史记。卷八八。蒙恬传》:「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文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虽崇台五层,延袤百丈而不溷者,工用相得也。」
《漢語大詞典》:延及
扩展到;延伸到。书·吕刑:“ 蚩尤 惟始作乱,延及于平民,罔不寇贼。”《韩诗外传》卷一:“有声之声,不过百里;无声之声,延及四海。”《春秋·定公二年》“雉门及两观灾” 唐 孔颖达 疏:“灾起 雉门 ,而延及两观。”
《漢語大詞典》:路向
(1).道路延伸的方向。 郭沫若 《北伐途次》二:“为什么我们要赶着走路?路向又不是沿着铁路而是指向东北。”
(2).引申为努力的目标。 王西彦 《在漫长的道路上》二:“当时中学里已经分科,他决不定自己的路向,感到很烦恼。”
《漢語大詞典》:穿过
从…一边走到另一边。例如:穿过布雷区。
横过,越过或从…上延伸过。例如:穿过花园的一条小径。
延展到或占据某一空间或地点。例如:一条小道穿过山谷。
克服阻力而进入。例如:钉子…够长的,足以穿过绝缘部分。
指气流通过。例如:微风穿过房间。
《國語辭典》:太行山  拼音:tài háng shān
山名。起自河南省济源市,向北绵延至北京市门头沟区,全长约四百馀公里,山体若断若续,山名随地而异。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也是山西与河北、河南两省的界山。
《漢語大詞典》:引出
领出;延伸出;导致。三国志·吴志·甘宁传:“ 建安 二十年,从攻 合肥 ,会疾疫,军旅皆已引出。” 唐 李德裕 次柳氏旧闻:“顷之,白气自鉢中兴,如炉烟直上数尺,稍引出讲堂外。”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十:“在一定的条件下,坏的东西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的东西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國語辭典》:天台山  拼音:tiān tái shān
山名。在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北,为仙霞岭的东支。因山有八重,四面如一,当斗牛之分,上应台宿而得名,形势崇伟。多悬崖飞瀑等名胜,为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
《國語辭典》:走向  拼音:zǒu xiàng
1.岩层面或构造面与水平面相交所指示的延伸方向。
2.趋势、动向。如:「今年的股市走向如何?」、「现在局势的变数太多,无法推断未来的走向。」
《國語辭典》:漫衍  拼音:màn yǎn
一种古代杂戏。参见「曼延」条。《汉书。卷九六。西域传下。赞曰》:「设酒池肉林以飨四夷之客,作巴俞都卢、海中砀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
《國語辭典》:延揽(延攬)  拼音:yán lǎn
引进、招揽。《后汉书。卷一六。邓寇列传。邓禹》:「于今之计,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
《國語辭典》:衍溢  拼音:yǎn yì
盈满外溢。《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东注太湖,衍溢陂池。」《文选。枚乘。七发》:「衍溢漂疾,波涌而涛起。」
《國語辭典》:宛延  拼音:wǎn yán
曲折而延长。《文选。扬雄。甘泉赋》:「曳红采之流离兮,飏翠气之宛延。」也作「蜿蜒」。
《國語辭典》:蜿蜒  拼音:wǎn yán
1.蛇类行走的样子。三国魏。曹植〈九愁赋〉:「御飞龙之蜿蜒,扬翠霓之华旌。」《聊斋志异。卷一。蛇人》:「既去,顷之复来,蜿蜒笥外。」
2.曲折延伸的样子。汉。李尤〈德阳殿赋〉:「连璧组之润漫,杂虬文之蜿蜒。」也作「宛延」。
《漢語大詞典》:大片
延伸的大平面或广阔区域(如陆地或水域)例如:布满湖泊的大片林地。
悬浮的或活动着的一大块(如火、闪电、雨或雾)例如:一大片雾从海上滚滚而来。
《漢語大詞典》:牵蔓(牽蔓)
(1).延伸爬蔓。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二部分九:“他忙把眼光移到几根生意葱茏,正在牵蔓的豆角藤上去。”
(2).蔓延。南渡录卷三引 李维樾 疏:“贼情牵蔓,人命株连。”
分類:延伸蔓延
《漢語大詞典》:延亘(延亙)
亦作“ 延亙 ”。 绵延伸展。西京杂记卷二:“其诸宫观相连,延亘数十里。” 宋 李格非 洛阳名园记·环溪:“北有 风月臺 ,以北望则 隋 唐 宫闕楼殿,千门万户,岧嶤璀璨,延亘十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