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工业建筑
供工业生产用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包括各种厂房和车间及其相关的设施(如仓库、高炉、烟囱、栈桥、滑道、料斗、水塔和气柜等)。
《漢語大詞典》:公共建筑(公共建築)
进行社会活动的非生产性建筑物,如办公楼、图书馆、学校、医院、剧院、体育馆、展览馆、车站等建筑物。
《漢語大詞典》:高层建筑
超过一定高度和层楼的多层建筑。在中国指超过十层的住宅建筑和超过24米高的其他民用建筑。1972年国际高层建筑会议将高层建筑分为四类:(1)九至十六层(最高50米);(2)十七至二十五层(最高75米);(3)二十六至四十层(最高100米);(4)四十层以上(高于100米)。
《高级汉语词典》:地下建筑物  拼音:dì xià jiàn zhù wù
构筑在地面以下的建筑物。如地下室、地下铁道、地道等
《漢語大詞典》:上层建筑(上層建築)
马克思主义指建立在某种经济基础上并受其支配和制约的政治、法律、哲学、宗教、艺术等的观点,以及和这些观点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等制度。 毛泽东 《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上的。”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一章第一节:“地主阶级利用封建上层建筑的力量,通过改革,不断为新的社会制度的发展扫除道路。”
《漢語大詞典》:建筑面积(建築面積)
建筑物各层面积的总和。包括使用面积、辅助面积和结构面积三项。
《漢語大詞典》:建筑十书
欧洲最早的建筑典籍。于公元前27年由古罗马建筑师维脱鲁维著,约于公元前14年出版。全书分十卷,内容包括建筑教育、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材料、建筑构造作法、施工工艺、施工机械和设备等。书中记载了大量建筑实践经验,阐述了建筑科学的基本理论。在文艺复兴时期颇有影响,对18、19世纪中的古典复兴主义亦有所启发,至今仍是一部具有参考价值的建筑科学全书。
《國語辭典》:建筑物(建築物)  拼音:jiàn zhú wù
定著于土地上或地面下具有顶盖、梁柱或墙壁,供个人或公众使用的构造物。如房子、桥梁等。也称为「建筑」。
《國語辭典》:建筑学(建築學)  拼音:jiàn zhú xué
研究建筑构造的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建筑材料、结构、施工、设计等方面,以及人群谋求居室与环境的要求等。
《國語辭典》:起立  拼音:qǐ lì
起身站立。汉。王充《论衡。乱龙》:「拜谒起立,向之泣涕沾襟,久乃去。」《汉书。卷七。昭帝纪》:「三年春正月,泰山有大石自起立。」
《國語辭典》:修建  拼音:xiū jiàn
修筑施工。如:「修建铁路」。
《國語辭典》:建造  拼音:jiàn zào
建筑、兴建。即将许多材料依设计规格,逐步施工,而成为建筑物或结构物的过程或方式。《儒林外史》第三三回:「但建造这祠,须数千金。我表了个手卷在此,愿捐的写在上面。」
《漢語大詞典》:营筑(營築)
建筑;修建。史记·周本纪:“於是 古公 乃贬戎狄之俗,而营筑城郭室屋,而邑别居之。” 晋 潘岳 《西征赋》:“考土中于斯邑, 成 建都而营筑。”宋史·韩亿传:“通判 陈州 ,会 河 决,治隄费万计, 亿 不赋民而营筑之。”
分類:建筑修建
《漢語大詞典》:起建
(1).建造;建筑。《水浒传》第九六回:“原来 五龙山 有段灵异,山中常有五色云现。龙神托梦居民,因此起建庙宇。”《西游记》第八七回:“仍买治民间田地,与老爷起建寺院。”警世通言·俞仲举题诗遇上皇:“乃将家财之半,分授女儿,於 成都 起建大宅,市买良田。”
(2).开办;开设。《西游记》第十二回:“即今起建‘水陆大会’,这袈裟正好与大都阐 陈玄奘 法师穿用。”《快心编三集》第一回:“初一起建道场,小姐初一来扫墓,正好拈香。”《官场现形记》第三八回:“这回起建水陆道场,开懺的那一天, 宝小姐 到场,只吃了一顿饭,就捐了五百两银子。”
《漢語大詞典》:造立
(1).建筑;建造。南史·宋竟陵王诞传:“而 诞 造立第舍,穷极工巧,园池之美,冠於一时。”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石经:“ 隋 乱,造立之司,用为柱础。”
(2).编写。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枷棒》:“又招集告事者,常数百人。造立《密罗织经》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