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58,分2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建塔
建事
建封
利建
建章宫
建旗
月建
建造
建设
建策
建威
建城
改建
分建
建鼓
《韵府拾遗 合韵》:建塔
神僧传慧远建塔之始白鹤一双绕坟鸣唳
《漢語大詞典》:建事
谓建立事业或功业。国语·晋语八:“夫爵以建事,禄以食爵,德以赋之,功庸以称之。”后汉书·胡广传:“臣闻德以旌贤,爵以建事。” 李贤 注:“能建立事则与之爵。”
《高级汉语词典》:建封
设置爵位,分封诸侯
《漢語大詞典》:利建
易·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后因以“利建”谓封土建侯。隋书·于宣敏传:“若使利建合宜,封树得所,巨猾息其非望,巨姦杜其邪谋。”《魏书·咸阳王禧传》:“利建虽古,未必今宜;经野由君,理非下请。邑采之封,自有别式。”
分類:封土土建
《漢語大詞典》:建章宫
亦省称“ 建章 ”。 1. 汉 代 长安 宫殿名。三辅黄图·汉宫:“ 武帝 太初 元年, 柏梁殿 灾。 粤 巫 勇之 曰:‘ 粤 俗,有火灾即復大起屋,以厌胜之。’帝於是作 建章宫 ,度为千门万户。宫在 未央宫 西, 长安 城外。” 汉 张衡 《西京赋》:“ 柏梁 既灾, 越 巫陈方, 建章 是经,用厌火祥。”
(2). 南朝 宋 时以京城 建康 (今 江苏省 南京市 )北邸为 建章宫 。宋书·前废帝纪:“﹝ 永光 元年秋八月﹞甲申,以北邸为 建章宫 ,南第为 长杨宫 。” 唐 李白 《秋夜板桥浦泛月独酌怀谢朓》:“天上何所有?迢迢白玉绳。斜低 建章 闕,耿耿对 金陵 。”
(3).泛指宫阙。 唐 王昌龄 《青楼曲》:“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 建章 。” 宋 苏轼 《上元侍饮楼上三首呈同列》:“澹月疎星遶 建章 ,仙风吹下御炉香。”
《高级汉语词典》:建旗
树立旗帜
《國語辭典》:月建  拼音:yuè jiàn
阴历每月所建之辰。古代以北斗七星斗柄的运转作为定季节的标准,将十二地支和十二个月分相配,用以纪月,通常冬至所在的十一月配子,称为「建子之日」。依此类推,十二月建丑、正月建寅、二月建卯,直到十月建亥,如此周而复始。《淮南子。天文》:「大时者,咸池也;小时者,月建也。」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七。象数一》:「若尽理言之,并月建亦须移易。」
《漢語大詞典》:斗建
即农历之月建。古时以北斗星的运转计算月令,斗柄所指之辰谓之斗建。如正月指寅,为建寅之月,二月指卯,为建卯之月。《汉书·律历志上》:“日至其初为节,至其中斗建下为十二辰,视其建而知其次。”魏书·术艺传·张渊:“尔乃四气鳞次,斗建星移。” 唐 刘驾 《塞下曲》:“下营看斗建,传号信狼烟。” 明 张居正 《万寿无疆颂》:“彼星历家,以天道为不可测也,巧占斗建作甲乙,日积为岁,岁积为纪,乘而为十百千万,衍而为元会运世。”
《國語辭典》:建造  拼音:jiàn zào
建筑、兴建。即将许多材料依设计规格,逐步施工,而成为建筑物或结构物的过程或方式。《儒林外史》第三三回:「但建造这祠,须数千金。我表了个手卷在此,愿捐的写在上面。」
《國語辭典》:建设(建設)  拼音:jiàn shè
1.创建事业或增添设施。如:「交通建设」。《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皇帝躬圣,既平天下,不懈于治。夙兴夜寐,建设长利,专隆教诲。」
2.与建设有关的。如:「建设公司」、「建设工程」。
《漢語大詞典》:建策
出谋献策,制定策略。 汉 班固 《西都赋》:“ 奉春 建策, 留侯 演成。”后汉书·西南夷传·滇:“诸夷反叛……太尉掾 巴郡 李顒 建策讨伐。” 隋 李德林 《〈霸朝集〉序》:“运筹建策,通幽达冥,从命者获安,违命者悉祸。”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元年:“黄门侍郎 裴矩 知必将有乱,虽廝役皆厚遇之,又建策为驍果娶妇。”
分類:定策策略
《分类字锦》:建威
后汉书耿弇传光武即位拜弇为建威大将军与骠骑大将军景丹彊弩将军陈俊攻厌新贼于敖仓皆破降之
宋史乐志鼓吹者军乐也昔黄帝涿鹿有功命岐伯作凯歌以建威武扬德风
分类:作乐将领
《分类字锦》:建城
宋史食货志泾原路转运判官张大受言馈运之策莫若车便自熙宁至磨𠼪口皆大川通车无碍自磨𠼪至兜岭下道路亦然岭以北即山险少水车乘难行可就岭南相地利建一城砦使大车自镇戎军载粮草至彼随车马所在以军前夫畜往来短运更于中路量度远近以回空夫筑立小堡应接如此则省民力之半神宗嘉之
分类:漕运
《國語辭典》:改建  拼音:gǎi jiàn
在原有的基础上重新建造。如:「这片违建将要改建成大楼了。」
《漢語大詞典》:分建
谓分别建立部落。晋书·四夷传·吐谷浑:“ 吐谷浑 , 慕容廆 之庶长兄也,其父 涉归 分部落一千七百家以隶之。及 涉归 卒, 廆 嗣位,而二部马鬭, 廆 怒曰‘先公分建有别,奈何不相远离,而令马鬭!’”
《漢語大詞典》:建鼓
(1).古时军队作战,立晋鼓以指挥进退,谓之建鼓。左传·哀公十三年:“日旰矣,大事未成,二臣之罪也。建鼓整列,二臣死之,长幼必可知也。” 孔颖达 疏:“建,立也。立鼓击之与战也。”国语·吴语:“十旌一将军,载常建鼓,挟经秉枹。” 韦昭 注:“鼓,晋鼓也。周礼:‘将军执晋鼓。’建,谓为楹而树之。”按周礼·地官·鼓人“以晋鼓鼓金奏” 郑玄 注:“晋鼓长六尺六寸。”
(2).鼓名。亦称植鼓。鼓身长而圆,用一木柱直贯鼓身,以为支柱。庄子·天运:“吾子使天下无失其朴,吾子亦放风而动,总德而立矣,又奚杰然若负建鼓而求亡子者邪!”汉书·何并传:“ 林卿 既去,北渡 涇 桥,令骑奴还至寺门,拔刀剥其建鼓。” 颜师古 注:“建鼓,一名植鼓。建,立也,谓植木而旁悬鼓也。县有此鼓者,所以召集号令,为开闭之时。”文献通考·乐九:“ 陈氏 乐书曰:《明堂位》曰:‘ 殷 楹鼓。’以《周官》考之,《太僕》:‘建路鼓於大寝之门外。’仪礼·大射:‘建鼓在阼阶西南鼓。’则其所建楹也。是楹为一楹而四稜也,贯鼓於端,犹四植之桓圭也。庄子曰:‘负建鼓。’建鼓可负,则以楹贯而置之矣。《商颂》曰‘置我鞉鼓’是也。 魏 晋 以后,復 商 置而植之,亦谓之建鼓。 隋 唐 又栖翔鷺於其上,国朝因之。其制高六尺六寸,中植以柱,设重斗方盖,蒙以珠网,张以絳紫绣罗,四角有六龙竿,皆衔流苏璧璜,以五綵羽为饰,竿首亦为翔鷺,旁又挟鼙、应二小鼓而左右。然言‘应田县鼓’,则 周 制应田在县鼓之侧,不在建鼓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