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发语(發語)
(1).说话,开口。 唐 刘知几 史通·浮词:“是以伊、惟、夫、盖、发语之端也。焉、哉、矣、兮,断句之助也。”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秘书省书繁露后:“ 仲舒 曰:‘鶩非鳬,鳬非鶩,愚以为不可。’又曰:‘以赤统者幘尚赤,诸如此类,亦皆附物著理,无凭虚发语者,然后益自信余所正定不谬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玉壶遐览四:“ 修羊公 , 魏 人……后以道闻於上, 汉景帝 礼之,使止王邸中。数岁,道不可得,有詔问公何日发语,未几牀上化为白石羊。”
(2).犹责怪。警世通言·乔彦杰一妾破家:“却説 乔俊 合当穷苦,在 东京 沈瑞莲 家,全然不知家中之事。住了两年,财本使得一空,被虔婆常常发语道:‘我女儿恋住了你,又不能接客,怎的是了?’”
分類:责怪开口
《漢語大詞典》:开谈(開談)
开口说话。古今小说·裴晋公义还原配:“当日 令公 开谈道:‘昨见所话,诚心惻然。’”《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 许武 当时未曾开谈,先流下泪来。”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人家又説了这些句了。开谈哪!怎么发起訕来了呢?”
《國語辭典》:开科(開科)  拼音:kāi kē
1.举行科举考试。《儒林外史》第四三回:「把苗子平定了,明年朝廷必定开科,大爷、二爷一齐中了。」
2.说开场白。《水浒传》第三六回:「那人却拿起一个盘子来,口里开科道:『小人远方来的人,投贵地特来就事。』」
《国语辞典》:发皓齿(发皓齿)  拼音:fā hào chǐ
露出洁白的牙齿。也借指开口唱歌。三国魏。曹植〈杂诗〉六首之四:「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晋。陆云〈为顾彦先赠妇往返〉诗四首之二:「雅步袅纤腰,巧笑发皓齿。」《老残游记》第二回:「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
《國語辭典》:启请(啟請)  拼音:qǐ qǐng
1.劳驾、敦请。表示敬意之词。《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启请婆婆,过对门裱褙铺里,请璩大夫来说话。」《水浒传》第八二回:「天子御笔亲书丹诏,特差宿某亲到大寨,启请众头领。」
2.诵经前奉请佛祖、菩萨等神明。《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众家铺设齐备,动起法器,免不得宣揭大概,启请、摄召、放赦、招魂,闹了一回。」
《國語辭典》:举言(舉言)  拼音:jǔ yán
发言。《管子。大匡》:「管仲进而举言,上而见之于君。」《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
《漢語大詞典》:发刃(發刃)
刀斧等开口或磨快。新唐书·李愬传:“敕士少休,益治鞍鎧,发刃彀弓。”
《漢語大詞典》:起语(起語)
(1).出语;开口讲话。清平山堂话本·五戒禅师私红莲记:“第五戒者不要妄言起语。”
(2).起句;开头的话。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二·緐知一:“四诗以全首论,当是 皇甫冉 第一,而 李端 次之, 佺期 、 无竞 俱景联佳,而 沉 之起语颇生涩。”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阁二·命名被遇:“适数日前,言官建白,有‘重治本事’为起语,上頷之。”
《國語辭典》:吐口  拼音:tǔ kǒu
透露口风。《金瓶梅》第三七回:「这婆子见他吐了口儿,坐了一回,千恩万谢去了。」
《國語辭典》:舷窗  拼音:xián chuāng
飞机或船只上附于舷侧的圆厚玻璃窗。
《漢語大詞典》:启言(啓言)
开口说话。 宋 洪迈《夷坚三志辛·詹氏雷砚》:“媪未敢启言。”
《國語辭典》:耳孔  拼音:ěr kǒng
外听道。
《漢語大詞典》:睢呿
谓张目则事物纷杂,开口则语言繁复。 清 赵翼 《静观》诗之六:“况彼大九州,睢呿不胜繁,势必遍学语,始可训谆谆。”
《國語辭典》:喷气(噴氣)  拼音:pēn qì
吐气,气体急速冒出。如:「锅炉的蒸气孔正在不断的喷气,小心被灼伤。」
《國語辭典》:张嘴(張嘴)  拼音:zhāng zuǐ
1.张开嘴。如:「张嘴说话。」
2.向人乞讨或借贷。如:「我和他没有多大交情,他竟然张嘴就想借五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