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疑异(疑異)
(1).疑义异文;疑问异议。后汉书·桓谭传:“能文章,尤好古学,数从 刘歆 、 杨雄 辩析疑异。”后汉书·曹褒传:“谚言‘作舍道边,三年不成’。会礼之家,名为聚讼,互生疑异,笔不得下。”
(2).猜疑离心。后汉书·董卓传:“明年春, 傕 因会刺杀 樊稠 於坐,由是诸将各相疑异, 傕 汜 遂復理兵相攻。”
(3).疑惑诧异。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洪端明入冥:“忽曛黑中一山横前,有窍如月,数百人皆自此入。心方疑异,而身亦度窍矣。”《三国演义》第一○四回:“却説 魏延 在本寨中,夜作一梦,梦见头上忽生二角,醒来甚是疑异。”
《漢語大詞典》:执论(執論)
提出异议或谓坚持某种意见。 唐 吴兢 贞观政要·政体:“詔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比来惟觉阿旨顺情,唯唯而过,遂无一言諫諍者,岂是道理?” 宋 叶适 《徐德操墓志铭》:“有所执论,发於坚毅,不可悗夺也。”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吏部一·大计部院互讦:“会考时 张纶 不能对众执论,察后乃辗转烦凟。”
《國語辭典》:多话(多話)  拼音:duō huà
多嘴。《水浒传》第三八回:「小人问一声,也不多话。」《红楼梦》第七八回:「贾政听了,便喝道:『多话!不好了再作,便作十篇百篇,还怕辛苦了不成!』」
《漢語大詞典》:持异(持異)
持有异议。汉书·孔光传:“ 光 自先帝时议继嗣有持异之隙矣,又重忤 傅太后 指,由是 傅氏 在位者与 朱博 为表里,共毁譖 光 。”新唐书·魏少游传:“会率羣臣马助军, 少游 与 汉中王 瑀 持异,帝怒,贬 渠州 长史。”
分類:持有异议
《漢語大詞典》:遗议(遺議)
(1).谓遭致异议和非议。 唐 皎然 诗式·语似用事义非用事:“如 康乐公 ‘ 彭 薛 纔知耻, 贡公 未遗荣。或可优贪竞,岂足称达生’,此申商榷三贤,虽许其退身,不免遗议,盖 康乐公 欲借此成我诗,非用事也。” 明 姚士磷 《见只编》卷下:“嗟乎!嘘噏畏懦遗议千秋,丈夫临事可不为身后虑哉!”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上·修志》:“试观诸史,如史记汉书,虽出 马 班 之手,尚不能无遗议,况他人邪!”
(2).指遗漏未及之评论。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格局》:“ 圣叹 之评《西厢》,可谓晰毛辨髮,穷幽极微,无復有遗议於其间矣。” 清 柯悟迟 《漏网喁鱼集》:“﹝ 同治 二年﹞ 太仓 钱鼎铭 井井有条,毫无遗议。”
《漢語大詞典》:议驳(議駁,議駮)
亦作“ 议駮 ”。
(1).议论错杂不一。 汉 王充 论衡·异虚:“ 高宗 祭 成汤 之庙,有蜚雉升鼎而雊。 祖己 以为远人将有来者,説尚书家谓雉凶,议駮不同。”
(2).提出异议,予以驳回。《光绪政要》:“﹝二年,﹞特派 胡瑞澜 提讯。嗣据该侍郎仍照原拟具奏,经刑部以情节岐异议驳。” 陈夔龙 《梦蕉亭杂记》卷二:“否则交部议奏时,我必议驳。”
《国语辞典》:集中营(集中营)  拼音:jí zhōng yíng
一种关押或隔离战俘、异议分子或特定族群、宗教或政治信仰者的地方。集中营和一般监狱的区别在于,集中营被关押者常因具有「某种特定身分」而被关押,往往不经过法律与公正审判程序即遭拘留,或没有确切的关押期限。参见「劳改营」、「集体恐怖营」条。
《國語辭典》:退有后言(退有後言)  拼音:tuì yǒu hòu yán
当面顺从,背后却有不服从的言论。《书经。益稷》:「予违汝弼,汝无面从,退有后言。」
《国语辞典》:工业民主制(工业民主制)  拼音:gōng yè mín zhǔ zhì
就企业经营有关事项赋予员工共同决定审议、同意、异议及建议等不同层次的参与权。
《国语辞典》:次文化  拼音:cì wén huà
1.社会中,各团体的价值、规范及信念而与主流文化有所差异者。
2.对社会主流文化提出异议的文化与符号表达,常为主流社会企图压抑与排除,但也常成为影响社会变迁的动力,并形塑未来的主流文化。如对古典菁英文化提出挑战的青少年次文化、流行与大众文化等。也称为「副文化」、「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