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强 → 彊强”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典故
三千水犀弩
 
千弩射
  
射潮弩
 
弩壮射潮
 
弩注钱塘
 
强弩千雕翎
 
强弩射潮
 
潮头万弩
 
犀弩三千
 
万弩射钱塘
 
万弩横江
 
钱王羽箭
 
钱王万弩
 
长堤万弩


《宋史》卷九十七〈河渠志七·东南诸水下·浙江〉~2396~
浙江通大海,日受两潮。梁开平中,钱武肃王始筑捍海塘,在候潮门外。潮水昼夜冲激,版筑不就,因命彊弩数百以射潮头,又致祷胥山祠。既而潮避钱塘,东击西陵,遂造竹器,积巨石,植以大木。堤岸既固,民居乃奠。
《苏轼诗集》卷十〈八月十五看潮五绝〉
〈八月十五看潮五绝〉其五:「江神河伯两醯鸡,海若东来气吐霓。安得夫差水犀手,三千强弩射潮低。」
典故
儿战千弩
 
强弩万夫雄
 
水犀强弩战鱼虾
 
万弩落潮头


《苏轼诗集》卷十〈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
〈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其四:「吴儿生长狎涛渊,冒利轻生不自怜。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
《国语》卷二十〈越语上·句践灭吴〉~637~
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句践辞曰:「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如寡人者,安与知耻?请姑无庸战。」父兄又请曰:「越四封之内,亲吾君也,犹父母也。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雠,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句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今寡人将助天灭之。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进则思赏,退则思刑,如此则有常赏。进不用命,退则无耻,如此则有常刑。」果行,国人皆劝,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
典故
力穷鲁缟
  
强弩末


《史记》卷一百八〈韩长孺列传〉~286~
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议。大行王恢,燕人也,数为边吏,习知胡事。议曰:「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不如勿许,兴兵击之。」安国曰:「千里而战,兵不获利。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彊,自上古不属为人。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且彊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非初不劲,末力衰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群臣议者多附安国,于是上许和亲。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许慎曰:「鲁之缟尤薄。」
《汉书》卷五十二〈窦田灌韩列传·韩安国〉~2402~
安国曰:「不然。臣闻用兵者以饱待饥,正治以待其乱,定舍以待其劳。故接兵覆众众,伐国堕城,常坐而役敌国,此圣人之兵也。且臣闻之,冲风之衰,不能起毛羽;彊弩之末,力不能入鲁缟。夫盛之有衰,犹朝之必莫也。今将卷甲轻举,深入长驱,难以为功;[五]从行则迫胁,衡行则中绝,疾则粮乏,徐则后利,不至千里,人马乏食。兵法曰:『遗人获也。』意者有它缪巧可以禽之,则臣不知也;不然,则未见深入之利也。臣故曰勿击便。」
《國語辭典》:强弩(強弩)  拼音:qiáng nǔ
1.劲度强硬的弓。汉。桓宽《盐铁论。伐功》:「以汉之强,攻于匈奴之众,若以强弩溃痈疽。」《聊斋志异。卷三。夜叉国》:「又不欲操儒业,仍使挽强弩,驰怒马,登武进士弟。」也作「彊弩」。
2.强健的射手。《后汉书。卷七十四上。袁绍传》:「馥从事赵浮、程涣将强弩万人屯孟津,闻之,率兵驰还。」也作「彊弩」。
《分类字锦》:彊弩
汉书卫青传李沮事景帝武帝立十七岁以左内史为彊弩将军
分类:将领
《国语辞典》:彊弩之末  拼音:qiáng nǔ zhī mò
强弩发射的箭,至射程尽头,力量削弱,连绢帛也穿不过。语本《史记。卷一○八。韩长孺传》:「彊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非初不劲,末力衰也。」比喻气衰力竭。《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诸葛亮传》:「曹操之众,远来疲弊,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百馀里,此所谓『彊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也作「强弩之末」。
《漢語大詞典》:强弩末矢
同“强弩之末”。 《旧唐书·李密传》:“又强弩末矢,理无穿於 鲁 縞;衝风餘力,詎能动於鸿毛。”
《漢語大詞典》:强弩之极(强弩之極)
亦作“彊弩之极”。 犹强弩之末。史记·韩长孺列传:“且彊弩之极,矢不能穿 鲁 縞;衝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
《國語辭典》:强弩之末(強弩之末)  拼音:qiáng nǔ zhī mò
强弩射出的箭,到射程尽头,已经没有力道。比喻原本强大的力量已经衰竭,不能再发挥效用。参见「彊弩之末」条。《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曹操之众,远来疲惫,近追豫州,轻骑一日夜行三百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
分類:强弩发出
《漢語大詞典》:白弩
犹强弩。 唐 高仲武 《中兴间气集·苏涣》:“ 涣 本不平者,善放白弩, 巴中 号曰白跖。” 清 唐孙华 《夏旱述忧》诗之四:“月暗频惊飞白弩,时来便拟著黄巾。”
分類:强弩
《國語辭典》:蹶张(蹶張)  拼音:jué zhāng
1.以足踏弩而发射。《汉书。卷四二。申屠嘉传》:「以材官蹶张,从高帝击项籍,迁为队率。」唐。颜师古。注:「今之弩,以手张者曰『擘张』,以足蹋者曰『蹶张』。」
2.用手足支撑物品。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九。盗侠》:「有婢晨治地,见紫衣带垂于寝床下,视之,乃小奴蹶张其床而负焉。」
《漢語大詞典》:时力(時力)
古代强弩名。战国策·韩策一:“天下之强弓劲弩,皆自 韩 出。谿子、少府时力、距来,皆射六百步之外。”史记·苏秦列传:“谿子、少府时力,距来者,皆射六百步之外。” 裴駰 集解:“时力者,谓作之得时,力倍於常,故名时力也。”
分類:强弩裴骃
《漢語大詞典》:角弩
用角为饰的强弩。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四人皆持角弓,违者则射之…… 魏 晋 设角弩而不用。” 晋 葛洪 抱朴子·登涉:“短狐,一名蜮,一名射工,一名射影……口中有横物角弩,如闻人声,缘口中物如角弩,以气为矢,则因水而射人。”
分類:强弩
《漢語大詞典》:水犀弩
(1).以水犀角制成的弩。亦借指强弩。 清 曹寅 《宿来青阁》诗:“安能满挽水犀弩,直射 山阴 白马回。”
(2).借指水犀手。 清 赵翼 《杨舍城登望海楼》诗:“安得三千水犀弩,鲸鯢戮尽常澄清。”
《漢語大詞典》:蹶弩
(1).用脚踏发射的弩弓。 宋 苏舜钦 《滞舟》诗:“夕忧寇盗至,蹶弩映岸丛。”
(2).用脚踏强弩而发箭。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辩证一:“今之武卒蹶弩,有及九石者。”
《漢語大詞典》:射潮
(1).相传 吴越王 钱鏐 射潮筑塘的故事。 宋 苏轼 《表忠观碑》:“仰天誓江,月星晦蒙;强弩射潮,江海为东。”宋史·河渠志七:“ 淛江 通大海,日受两潮。 梁 开平 中, 钱武肃王 始筑捍海塘,在 候潮门 外。潮水昼夜衝激,版筑不就,因命彊弩数百以射潮头,又致祷 晋山祠 。既而潮避 钱塘 ,东击 西陵 ,遂造竹器,积巨石,植以大木。堤岸既固,民居乃奠。” 柳亚子 《海宁观潮有作》诗:“我亦廿年惭后死,射潮穿象两蹉跎。”
(2). 东汉 马援 亦有射潮故事,见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射潮及所引 清 屈大均 《射潮歌》
分類:吴越马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