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爱向(愛向)
爱戴归向。新唐书·吴凑传:“ 凑 为人彊力劬俭,瞿瞿未尝扰民,上下爱向。”
分類:爱戴归向
《漢語大詞典》:合义(合義)
(1).谓以德义相亲。国语·晋语四:“异德合姓,同德合义。” 韦昭 注:“合义,以德义相亲。”
(2).归向正义。荀子·强国:“君臣上下,贵贱长少,至于庶人,莫不为义,则天下孰不欲合义矣。” 杨倞 注:“天下皆来归义也。”
(3).合于正义。《书·皋陶谟》“彊而义” 孔 传:“无所屈挠,动必合义。”
(4).符合经义。后汉书·陈宠传:“又律有三家,其説各异。宜令三公、廷尉平定律令,应经合义者,可使大辟二百,而耐罪、赎罪二千八百,并为三千。”
《漢語大詞典》:王面
谓归向君王。《周礼·夏官·撢人》:“使万民和説而正王面。” 郑玄 注:“面犹乡也,使民之心晓而正乡王。”
分類:归向君王
《漢語大詞典》:归倚(歸倚)
归向,依附。汉书·谷永传:“百官庶事无所归倚。”
分類:归向依附
《漢語大詞典》:乡意(鄉意)
谓心意归向。乡,通“ 向 ”。管子·版法:“凡人君者,欲众之亲上乡意也,欲其从事之胜任也。而众者,不爱则不亲,不亲则不明,不教顺则不乡意。”
《漢語大詞典》:风趋(風趨)
纷纷趋附;纷纷归向。旧唐书·令狐楚传:“求请者诡党风趋,妄动者羣邪云集。”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无名子谤议:“且两京常调,五千餘人,书判之流,亦有硕学之辈,莫不风趋 洛邑 ,雾委 咸京 。” 清 吴敏树 《记钞本震川文后》:“盖世常习於已成,风趋於众慕,而当其人之时,未有不忽且笑者也。”
《漢語大詞典》:皈心
诚心归向。 明 袁宏道 《金太宜人墓铭》:“晚年得浄土书读之,遂皈心莲域,礼颂不輟。”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上·罗台山:“虽遁而学禪,而皈心宗乘。” 傅敷 《馆夜》诗:“空王肯示皈心法,且办熏修习止观。”
分類:诚心归向
《國語辭典》:乡方(鄉方)  拼音:xiàng fāng
归向仁义之道。《礼记。乐记》:「乐行而民乡方,可以观德矣。」
分類:归向仁义
《漢語大詞典》:环向(環嚮)
见“ 环嚮 ”。
亦作“ 环向 ”。
(1).四方归向。 宋 苏轼 《上刘侍读书》:“非有君长之位,杀夺施与之权,而天下环嚮而归之,此必有所得者矣。” 宋 叶适 《治势上》:“能以其身为天下之势,则天下之势亦环向而从己。” 清 龚自珍 《御试安边绥远疏》:“亦慑我之声灵,而环嚮以安。”
(2).团聚相对。 清 谭嗣同 《报贝元徵》:“将士环向而泣,至有宵遁者。”
《漢語大詞典》:怀附(懷附)
归向,归附。后汉书·窦融传:“伏惟将军国富政修,士兵怀附。”宋书·殷琰传:“ 琰 性和雅静素……在 寿阳 被攻围积时,为城内所怀附。”明史·吴亮传:“ 亮 姿貌魁梧,性宽简,不喜杀戮,所至蛮人怀附。”
分類:归向归附
《漢語大詞典》:首乡(首鄉)
以首相向。犹归向。荀子·王霸:“主之所极然帅羣臣而首乡之者,则举义志也。” 杨倞 注:“志,意也。主所极信率羣臣归向之者,则皆义之志。谓不怀不义之意也。”
《漢語大詞典》:向服(嚮服)
仰慕佩服。 汉 袁康 越绝书·吴内传:“ 管仲 张弓射 桓公 ,中其带鉤, 桓公 受之,赦其大罪,立为 齐 相,天下莫不向服慕义。”
(1).谓对质其事。《楚辞·九章·惜诵》:“令五帝以折中兮,戒六神与嚮服。” 王逸 注:“嚮,对也;服,事也。言己愿復令六宗之神对听己言事可行与否也。”
(2).归向顺服。晋书·索綝传:“ 綝 有威恩,华夷嚮服。”明史·杨宁传:“暇则询民疾苦,境内嚮服。”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 达赖三世 ﹞名益著, 青海 河套 诸 蒙古 罔不嚮服。”
《漢語大詞典》:依皈
皈依。佛教谓身心归向佛门。 清 陈梦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大聚僧伽,广宣接引。使长往幽魂,悟真空而解脱;含冤滞魄,识业报而依皈。”参见“ 皈依 ”。
《國語辭典》:皈依  拼音:guī yī
归信佛教。唐。李颀〈宿莹公禅房闻梵〉诗:「始觉浮生无住著,顿令心地欲皈依。」
《漢語大詞典》:乡从(鄉從)
谓归向顺从。汉书·陈汤传:“中国与夷狄有羈縻不絶之义……使无乡从之心,弃前恩,立后怨,不便!” 颜师古 注:“乡读曰嚮。乡从谓向化而从命也。”
分類:归向顺从
《漢語大詞典》:附向(附嚮)
亲近归向。新唐书·李敬玄传:“监脩国史,进吏部尚书。居选部久,人多附嚮。”
分類:亲近归向